一种内置式气瓶倾倒防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521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力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内置式气瓶倾倒防喷装置,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周向的多个第一通孔、设置于壳体底部的第二通孔、由壳体的内侧壁围设而成的活动腔、活动设置于活动腔内的球体、套设于壳体的顶端外的堵盖、位于堵盖与壳体之间的弹性密封件、贯穿堵盖设置的第一气道及贯穿弹性密封件设置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二通孔和多个第一通孔分别与活动腔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直径小于球体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堵盖、弹性密封件、球体和壳体结构简单且紧凑。弹性密封件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性;当球体微微嵌入弹性密封件,弹性密封件发生弹性形变并与球体紧密贴合,提高了弹性密封件与球体的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性。了弹性密封件与球体的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性。了弹性密封件与球体的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式气瓶倾倒防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压力容器
,尤其是指一种内置式气瓶倾倒防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瓶是一种常见的特种设备,由于气瓶盛装的很多工业气体介质具有高压、易燃、易爆等特性,且由于气瓶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流动范围广、使用条件复杂、操作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等原因,近年来气瓶类事故越来越多,越来越可怕,不少事故造成少则一人,多则几十人伤亡,造成较大财产损失和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
[0003]气瓶一般要求直立放置,这种情况下如果瓶阀损坏泄漏,气瓶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但在气瓶搬运过程中,一旦跌落倾倒造成瓶阀泄漏,钢瓶内高压气体喷出,形成反向作用力,推动气瓶飞出,将会造成较大危害,由此可见,气瓶直立放在专利申请号为置的重要性。
[0004]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320368838.7、专利申请名称为一种液化气瓶安全装置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包括筒状的套筒和塞子;套筒的上端与液化气瓶的阀门下端的进气口连接,套筒的下端封闭,套筒上设有通孔;塞子位于套筒内部,塞子的比重大于液化气的比重,塞子的外径大于液化气瓶的阀门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接处的内径,且小于套筒的内径。此专利申请中的套筒与阀门之间的密封效果好,倾倒后的塞子与套筒之间的密封性差,容易产生气体泄漏,造成浪费或安全隐患。
[0005]另外,现有技术还有通过社会宣传倾倒放置的危害性来引起使用者重视,或者制作卡具防止钢瓶倾倒。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这些方法受使用者素质影响,容易被拆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方法在只在使用过程中起作用,在搬运、运输等过程中无法起作用,而搬运过程才是气瓶跌落泄漏的重要环节。
[0006]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式气瓶倾倒防喷装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内置式气瓶倾倒防喷装置,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周向的多个第一通孔、设置于壳体底部的第二通孔、由壳体的内侧壁围设而成的活动腔、活动设置于活动腔内的球体、套设于壳体的顶端外的堵盖、位于堵盖与壳体之间的弹性密封件、贯穿堵盖设置的第一气道及贯穿弹性密封件设置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二通孔和多个第一通孔分别与活动腔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经由第二气道与活动腔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直径小于球体的直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密封件包括插设于活动腔内并与活动腔的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件本体、由密封件本体的外侧壁向外突设而成的环形凸台及设置于密封件本体上的倾斜面;所述环形凸台位于堵盖与壳体之间。
[0011]进一步地,弹性密封件采用现有的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堵盖包括接头、环形连接件及套筒,所述套筒经由环形连接件与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气道贯穿接头设置,所述套筒套设于壳体外;所述环形凸台位于环形连接件与壳体之间并能与环形连接件抵触。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式气瓶倾倒防喷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安装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与环形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定位间隙。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堵盖、弹性密封件、球体和壳体结构简单且紧凑,解决了气瓶倾倒所产生的安全问题或隐患;本技术能内置于气瓶内,拆卸难度大。弹性密封件能密封堵盖和壳体的连接处之间的间隙,防止气瓶内的气体从堵盖与壳体的接触面之间的间隙泄漏,提高了本技术的密封性;当球体与弹性密封件抵触时,气瓶内的气体将球体压紧在弹性密封件上,球体微微嵌入弹性密封件,弹性密封件发生弹性形变并与球体紧密贴合,从而提高了弹性密封件与球体的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竖直放置时的全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倾倒时的全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壳体;2、第一通孔;3、第二通孔;4、活动腔;5、球体;6、堵盖;7、弹性密封件;8、第一气道;9、第二气道;10、密封件本体;11、环形凸台;12、倾斜面;13、接头;14、环形连接件;15、套筒;16、安装座;17、定位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式气瓶倾倒防喷装置,其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周向的多个第一通孔2、设置于壳体1底部的第二通孔3、由壳体1的内侧壁围设而成的活动腔4、活动设置于活动腔4内的球体5、套设于壳体1的顶端外的堵盖6、位于堵盖6与壳体1之间的弹性密封件7、贯穿堵盖6设置的第一气道8及贯穿弹性密封件7设置的第二气道9,所述第二通孔3和多个第一通孔2分别与活动腔4连通;所述第一气道8经由第二气道9与活动腔4连通;所述第二气道9的直径小于球体5的直径。
[0025]具体地,所述弹性密封件7用于密封堵盖6与壳体1的连接处或两者的接触面之间的间隙;所述气瓶套设于堵盖6或/和壳体1外,所述阀门与第一气道8连通;所述球体5的比重大于气瓶内气体的比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气瓶竖直放置时,阀门、堵盖6和壳体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打开阀门,气瓶内的气体经由第二通孔3和多个第一通孔2流入活动腔4内,并依次流经第二气道9和第一气道8,最后经由阀门流出,实现了气瓶内的气体导通或导出,球体5在其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停留在活动腔4的底部。当气瓶倾倒时,气瓶内的气体
经由第二通孔3流入活动腔4内,在流入活动腔4内的气体的压力的作用下,球体5在活动腔4内向靠近弹性密封件7的方向运动,当球体5移动至所有的第一通孔2与弹性密封件7之间时,此时经由第二通孔3和多个第一通孔2流入活动腔4内的气体的压力全部作用在球体5上,球体5能迅速地移动至弹性密封件7,直至球体5与弹性密封件7抵触,球体5封堵在第二气道9的进气口处,实现阻塞活动腔4内的气体的流出至第二气道9,从而防止气瓶倾倒后气体继续喷出。当阀门关闭后,将气瓶竖直放置,球体5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活动腔4的顶端移动至活动腔4的底端,实现球体5的复位。本技术堵盖6、弹性密封件7、球体5和壳体1结构简单且紧凑,解决了气瓶倾倒所产生的安全问题或隐患;本技术能内置于气瓶内,拆卸难度大。弹性密封件7能密封堵盖6和壳体1的连接处之间的间隙,防止气瓶内的气体从堵盖6与壳体1的接触面之间的间隙泄漏,提高了本技术的密封性;当球体5与弹性密封件7抵触时,气瓶内的气体将球体5压紧在弹性密封件7上,球体5微微嵌入弹性密封件7,弹性密封件7发生弹性形变并与球体5紧密贴合,从而提高了弹性密封件7与球体5的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气瓶倾倒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周向的多个第一通孔(2)、设置于壳体(1)底部的第二通孔(3)、由壳体(1)的内侧壁围设而成的活动腔(4)、活动设置于活动腔(4)内的球体(5)、套设于壳体(1)的顶端外的堵盖(6)、位于堵盖(6)与壳体(1)之间的弹性密封件(7)、贯穿堵盖(6)设置的第一气道(8)及贯穿弹性密封件(7)设置的第二气道(9),所述第二通孔(3)和多个第一通孔(2)分别与活动腔(4)连通;所述第一气道(8)经由第二气道(9)与活动腔(4)连通;所述第二气道(9)的直径小于球体(5)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气瓶倾倒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7)包括插设于活动腔(4)内并与活动腔(4)的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件本体(10)、由密封件本体(10)的外侧壁向外突设而成的环形凸台(11)及设置于密封件本体(10)上的倾斜面(12);所述环形凸台(11)位于堵盖(6)与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旭蔡延彬胡柱强张清华欧健文苏志坚吕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东莞检测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