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08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包括:过滤板,过滤板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水口;导流部和支撑部,均设置于过滤板上,导流部用于增大水流通过性,降低过膜后的水积压;支撑部用于减少软片膜与过滤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在过滤板上设置支撑部,增大了软片膜与过滤板之间的距离,同时减小了过滤板与软片膜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软片膜与过滤板接触距离过近而造成易污堵的概率和水积压,避免软片膜断裂,进一步提高了水流的通过性。流的通过性。流的通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过滤
,具体涉及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软片膜是目前在废水处理领域最常见、也是最简便有效的废水处理工具技之一,其具有简单、操作方便,出水水质好、投资成本低等众多优点。
[0003]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软片膜支撑板为平板状,在作业时,将软片膜组成膜堆下放至水体中时,受作业深度带来的水体负压作用,容易造成软片膜和支撑板的之间的接触距离太近和接触面积过大,从而导致过水时软片膜容易污堵,造成软片膜的通量有所减小,最终影响过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包括:
[0006]过滤板,过滤板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水口;
[0007]导流部和支撑部,均设置于过滤板上,导流部用于增大水流通过性,降低过膜后的水积压;
[0008]支撑部用于减少软片膜与过滤板之间的接触面积。
[0009]在本技术中,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条,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一导流条设有多组,每组第一导流条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支撑块的横截面为梯形,第一支撑块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孔;
[0010]出水口的四周圆周设置多个聚水孔,每组第一导流条与第一支撑块分别设置于聚水孔相对的两端,且第一支撑块位于聚水孔与出水口之间,且每个聚水孔的两侧均设置一个第一支撑块。
[0011]在本技术中,每组第一导流条以出水口轴向为中心,呈放射状从聚水孔的外缘处延伸至过滤板的边缘处;
[0012]每两个第一导流条之间形成第一导流区,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块之间有一定的缝隙,缝隙与所述第一导流区对应。
[0013]在本技术中,每个第一导流区内均设有第二导流条和第三导流条,第二导流条、第三导流条分别设置于第一导流区的两端;
[0014]每个第一导流区内的第三导流条的数量为两个,且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流区内的第三导流条的长度不同。
[0015]在本技术中,导流部还包括第一导流槽,支撑部还包括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
[0016]第一导流槽以出水口轴向圆周设置多个,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流槽之间均设有多个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
[0017]在本技术中,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的横截面均为菱形,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均以出水口轴向为中心,呈放射状向过滤板的边缘处阵列设置多个。
[0018]在本技术中,过滤板相对的两侧与出水口轴向之间的夹角为0~45度时,导流部还包括第四导流条,第四导流条为蛇形结构,每组第四导流条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形成第二导流区;
[0019]支撑部还包括第四支撑块,第四支撑块的横截面为拱形结构,第四支撑块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孔;
[0020]每组第四导流条、第四支撑块均以出水口轴向圆周设置,且第四支撑块位于第二导流区与出水口之间。
[0021]在本技术中,过滤板相对的两侧与出水口轴向之间的夹角为0~45度时,导流部还包括第二导流槽,支撑部还包括第五支撑块,第二导流槽、第五支撑块均以出水口轴向圆周设置多个;
[0022]第五支撑块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导流槽之间,且第五支撑块以出水口轴向为中心,呈放射状向过滤板的边缘处阵列设置多个。
[0023]在本技术中,第五支撑块的横截面为扇形。
[0024]在本技术中,过滤板的形状为圆形或圆角矩形。
[0025]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0026]1、通过在过滤板上设置支撑部,增大了软片膜与过滤板之间的距离,同时减小了过滤板与软片膜与过滤板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软片膜与过滤板接触距离过近而造成易污堵的概率和水积压,避免软片膜断裂,进一步提高了水流的通过性。
[0027]2、当作业深度较深时,过滤板相对的两侧与出水口轴向之间的夹角为0~45度,可有效降低由作业深度带来的水积压,确保软片膜的过水效率。
附图说明
[00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中第一导流条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中第一支撑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中第一导流槽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中第四导流条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中第第五支撑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过滤板1、出水口2、导流部3、第一导流条301、第二导流条302、第三导流
条303、第一导流槽304、第四导流条305、第二导流槽306、支撑部4、第一支撑块401、第一出水口4011、第二支撑块402、第三支撑块403、第四支撑块404、第二出水孔4041、第五支撑块405、聚水孔5。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
[0038]实施例一:
[003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

图3所示,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包括:过滤板1,过滤板1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水口2;
[0040]导流部3和支撑部4,均设置于过滤板1上,导流部3用于增大水流通过性,降低过膜后的水积压;
[0041]支撑部4用于减少软片膜与过滤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
[004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导流部3和支撑部4均设置于过滤板1的顶部和底部,或安装于顶部或底部的一面上;过滤板1为圆角矩形形状,过滤板1相对的两侧与出水口2轴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导流部3包括第一导流条301,支撑部4包括第一支撑块401;第一导流条301设有多组,每组第一导流条30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支撑块401的横截面为梯形,其长度较短的一端设置于过滤板1的顶部,第一支撑块401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孔4011,第一出水孔4011与出水口2对应;
[0043]出水口2的四周圆周设置多个聚水孔5,每组第一导流条301与第一支撑块401分别设置于聚水孔5相对的两端,且第一支撑块401位于聚水孔5与出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板(1),所述过滤板(1)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水口(2);导流部(3)和支撑部(4),均设置于所述过滤板(1)上,所述导流部(3)用于增大水流通过性,降低过膜后的水积压;所述支撑部(4)用于减少软片膜与过滤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3)包括第一导流条(301),所述支撑部(4)包括第一支撑块(401);所述第一导流条(301)设有多组,每组所述第一导流条(30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401)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支撑块(401)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孔(4011);所述出水口(2)的四周圆周设置多个聚水孔(5),每组所述第一导流条(301)与所述第一支撑块(401)分别设置于所述聚水孔(5)相对的两端,且第一支撑块(401)位于所述聚水孔(5)与出水口(2)之间,且每个所述聚水孔(5)的两侧均设置一个第一支撑块(4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导流条(301)以所述出水口(2)轴向为中心,呈放射状从所述聚水孔(5)的外缘处延伸至所述过滤板(1)的边缘处;每两个第一导流条(301)之间形成第一导流区,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块(401)之间有一定的缝隙,所述缝隙与所述第一导流区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导流区内均设有第二导流条(302)和第三导流条(303),所述第二导流条(302)、第三导流条(303)分别设置于第一导流区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导流区内的第三导流条(303)的数量为两个,且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流区内的第三导流条(303)的长度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高效过滤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3)还包括第一导流槽(304),所述支撑部(4)还包括第二支撑块(402)和第三支撑块(403);所述第一导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近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