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皮瓣存活预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436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皮瓣存活预警系统,通过设备检测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分别绘制本次治疗曲线和各数据合理范围形成绘制曲线图,将绘制曲线图发送至医护客户端,若某一部位数值高于或者低于预警线后,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建立患者护理安全预警数据库,更好的提高患者术后护理安全性。后护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皮瓣存活预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术后皮瓣存活预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以保持血液供应,其他在面及深面均与本体分离,转移到另一创面后(受皮瓣区),暂时仍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再将蒂部切断,始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故又名带蒂皮瓣,但局部皮瓣或岛状皮瓣转移后则不需要断蒂。
[0003]皮瓣移植术后需要时刻观察术后皮瓣术区皮瓣各项数据情况,一旦出现皮瓣术区温度下降明显、皮瓣颜色改变、皮瓣血液循环危象等情况,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处理,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术后早期血管危象发生在术后24小时以内,主要以血管栓塞为主;晚期危象发生在术后48小时后,以温度降低引起的血管痉挛。一般建议监测的频率为术后第1个24h内qh,第2个24h内q2h,第3个24h内q4h。观察应做到动态监测,除了和健侧皮肤进行对比外,还应该与之前时间节点的结果进行对比。各项观察指征应综合起来共同评估,不可单一使用其中一种指征作为孤立的评价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后皮瓣存活预警系统,通过设备检测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分别绘制本次治疗曲线和各数据合理范围形成绘制曲线图,将绘制曲线图发送至医护客户端,若某一部位数值高于或者低于预警线后,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建立患者护理安全预警数据库,更好的提高患者术后护理安全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术后皮瓣存活预警系统,包括体征采集设备、物联网平台、数据中心、数据库、AI预警规则引擎模块、皮温控制装置和医护客户端;
[0006]所述体征采集设备包括温度检测仪、取色器和微型B超红外线探测仪,用于检测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将患者术后皮瓣术区表面以水平面为准平分成9宫格,每个宫格内选择一个测量点位,则总共有9个测量点位;所述温度检测仪用于检测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皮肤温度;所述取色器用于收集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的皮肤颜色,并通过色卡转换为通用的RGB数值;所述微型B超红外线探测仪用于检测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皮瓣血管中血流速度;
[0007]所述物联网平台用于实时接收体征采集设备发送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并将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实时发送给数据中心;
[0008]所述数据中心用于实时接收物联网平台发送过来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并将接受得到的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的皮肤温度、转换为通用的RGB数值的皮肤颜色和皮瓣血管中血流速度分别绘制本次治疗曲线和各数据合理范围形成绘制曲线图,将绘制曲线图发送至医护客户端,各数据发送保存至数据库;
[0009]所述AI预警规则引擎模块实时接受数据中心发送过来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若某一部位数值高于或者低于预警线后,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
[0010]所述医护客户端实时接受数据中心发送过来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和AI预警规则引擎模块发送的预警警报,并通过可视化形式接受展示数据中心发送过来的绘制曲线图;方便医务人员参考,同时,可以将数据共享,对异常数据有提醒功能。
[0011]所述皮温控制装置根据数据中心发送过来的检测到的皮肤温度自动调节烤灯的温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仪采用红外线温度指示仪。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皮温控制装置包括带滚轮的可移动箱体,所述可移动箱体上设置有自动感应调节烤灯;
[0014]所述数据中心每1小时接受到一次9个测量点位的皮肤温度,即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其他温度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患者健侧监控皮瓣温度超过3℃时,除向医护终端报警外,得到医护终端指令后,可远端控制调节烤灯增温3℃;当平均值大于患者健侧监控皮瓣温度超过3℃时,除向医护终端报警外,得到医护终端指令后,可远端控制调节烤灯增温3℃。
[0015]进一步的,所述AI预警规则引擎模块中,当温度检测仪检测到的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皮肤温度小于患者健侧监控皮瓣温度超过3℃时,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或者当微型B超红外线探测仪检测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皮瓣血管中血流速度由通畅变为不连续时,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或者取色器收集的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的皮肤颜色为苍白时,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术后皮瓣存活预警系统,通过设备检测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分别绘制本次治疗曲线和各数据合理范围形成绘制曲线图,将绘制曲线图发送至医护客户端,若某一部位数值高于或者低于预警线后,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建立患者护理安全预警数据库,更好的提高患者术后护理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术后皮瓣存活预警系统,包括体征采集设备、物联网平台、数据中心、数据库、AI预警规则引擎模块、皮温控制装置和医护客户端;
[0018]所述体征采集设备包括温度检测仪、取色器和微型B超红外线探测仪,用于检测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将患者术后皮瓣术区表面以水平面为准平分成9宫格,每个宫格内选择一个测量点位,则总共有9个测量点位;所述温度检测仪采用红外线温度指示仪,用于检测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皮肤温度;所述取色器用于收集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的皮肤颜色,并通过色卡转换为通用的RGB数值;所述微型B超红外线探测仪用于检测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皮瓣血管中血流速度;
[0019]所述物联网平台用于实时接收体征采集设备发送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并将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实时发送给数据中心;
[0020]所述数据中心用于实时接收物联网平台发送过来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并将接受得到的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的皮肤温度、转换为通用的RGB数值的皮肤
颜色和皮瓣血管中血流速度分别绘制本次治疗曲线和各数据合理范围形成绘制曲线图,将绘制曲线图发送至医护客户端,各数据发送保存至数据库;
[0021]所述AI预警规则引擎模块实时接受数据中心发送过来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若某一部位数值高于或者低于预警线后,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当温度检测仪检测到的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皮肤温度小于患者健侧监控皮瓣温度超过3℃时,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或者当微型B超红外线探测仪检测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皮瓣血管中血流速度由通畅变为不连续时,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或者取色器收集的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的皮肤颜色为苍白时,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
[0022]所述医护客户端实时接受数据中心发送过来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和AI预警规则引擎模块发送的预警警报,并通过可视化形式接受展示数据中心发送过来的绘制曲线图;方便医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皮瓣存活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征采集设备、物联网平台、数据中心、数据库、AI预警规则引擎模块、皮温控制装置和医护客户端;所述体征采集设备包括温度检测仪、取色器和微型B超红外线探测仪,用于检测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将患者术后皮瓣术区表面以水平面为准平分成9宫格,每个宫格内选择一个测量点位,则总共有9个测量点位;所述温度检测仪用于检测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皮肤温度;所述取色器用于收集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的皮肤颜色,并通过色卡转换为通用的RGB数值;所述微型B超红外线探测仪用于检测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皮瓣血管中血流速度;所述物联网平台用于实时接收体征采集设备发送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并将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实时发送给数据中心;所述数据中心用于实时接收物联网平台发送过来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并将接受得到的术后每间隔1小时9个测量点位的的皮肤温度、转换为通用的RGB数值的皮肤颜色和皮瓣血管中血流速度分别绘制本次治疗曲线和各数据合理范围形成绘制曲线图,将绘制曲线图发送至医护客户端,各数据发送保存至数据库;所述AI预警规则引擎模块实时接受数据中心发送过来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若某一部位数值高于或者低于预警线后,向医护客户端发出预警警报;所述医护客户端实时接受数据中心发送过来的术后皮瓣术区的相应数据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莹卞薇薇丁维杨兰周叶倪小君陈嘉杨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