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12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其包括底座和壳体,壳体竖直设在底座上,底座下侧设置有适于移动的滚轮组件,壳体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底座的底部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外部气体吸入壳体内的进气口,壳体上设置有适于将经过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排出的排气口;底座的下侧设置有胶辊,胶辊上设置有胶膜,胶膜随胶辊转动以将地面的微颗粒粘附在胶膜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采用电动驱动,以便实现自动启停,不仅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除尘,同时还可利用其底部的胶辊滚动,带动附在胶辊上的胶膜转动,以便将沉积在地面上的较大颗粒尘埃粘附在胶膜上,实现了对无尘室进行空气过滤和涤棉清洁的双重清洁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尘室清洁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无尘室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所给予特别设计的房间或工作场所。亦即是不论外在之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其室内均能俱有维持原先所设定要求之洁净度、温湿度及压力等性能之特性,进而用于控制产品(如半导体、硅芯片等)所接触大气的洁净度,使产品能在一个良好环境空间中生产、制造,有效避免了尘埃微粒子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0003]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无人工厂逐渐兴起,而无人工厂内的清洁问题,也成为了亟需要解决的问题。无尘室洁净度的维持,需要经常检测并及时对室内微粒子进行清洁,传统家用洁净设施很显然不能满足工业无尘室内的技术要求,若采用人工清洁,则很有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现有的传统洁净手段或设置已不能满足无人工厂的智能化需求,因此继续研发能够适用现代无人工厂的无尘室清洁需要的清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无人工厂的无尘室在清洁过程中存的上述不足,进而提供一种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其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竖直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下侧设置有适于移动的滚轮组件,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底座的底部和/或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外部气体吸入所述壳体内并经所述过滤组件过滤除尘的进气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适于将经过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排出的排气口;所述底座的下侧设置有胶辊,所述胶辊上设置有胶膜,所述胶膜随所述胶辊转动以将地面的微颗粒粘附在胶膜上。
[0007]优选的,所述胶膜呈卷状缠绕在卷轴上,所述胶膜为硅胶膜,所述胶膜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胶辊上或绕经所述胶辊,所述胶辊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所述胶膜的厚度。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进气口和右进气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下进气口,所述左进气口、所述右进气口、所述下进气口抽入的气体经进气通道从所述过滤组件的下端进入所述过滤组件内,经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气体从所述壳体上端的排气口排出。
[0009]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和滤芯支架,所述滤芯支架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罩在所述滤芯支架的外部,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滤芯支架的外壁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滤芯支架的内部中空,所述滤芯支架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结构,所述滤芯支架的每
一个侧面上均开设有若干均匀间隔布置的透气孔,每一个所述滤芯支架的侧面均设置一个平板状的所述滤芯,所述滤芯的尺寸适于将所述滤芯支架侧面上的透气孔全部遮盖。
[0010]优选的,所述滤芯支架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向轴线处逐渐收缩而形成的台阶,所述台阶上设置有与所述滤芯支架的边数相等的插孔,所述滤芯通过所述插孔插入并固定在所述滤芯支架上。
[0011]优选的,所述滤芯支架的横截面为正四边形或正或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滤芯为玻璃纤维滤芯。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信号的信号天线,用于测量空气中异物颗大小的异物测量仪,用于显示待清洁区域空气质量参数的显示屏,用于图形及影像信息的摄像头,及存储单元。
[0014]优选的,所述底座至少在位于清洁机器人侧面位置设置有防碰撞传感器。
[0015]优选的,所述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有电能驱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池组和充电接口;所述底座的下侧设置有用于调整机器人运行方向的万向轮,所述胶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套设一个用于控制前进或后退的移动轮,所述万向轮与两个所述移动轮呈等腰梯形布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内置有可充电式电池组及微处理芯片、信号发射接收模块等,采用电动驱动,以便实现自动启停、自动充电,或根据需要向机器人远程发送控制信号,以便实现远程遥控。本专利技术的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不仅能够对抽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除尘,同时还可利用其底部的胶辊滚动,带动附在胶辊上的胶膜转动,胶膜为硅胶膜,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粘性和韧性,胶膜的下表面与地面微接触,以便将沉积在地面上的较大颗粒尘埃粘附在胶膜上,实现了对无尘室进行空气过滤和涤棉清洁的双重清洁目的。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拆除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滤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滤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6]1‑
底座;11

下进气口;12

充电电池组;13

充电接口触头;14万向轮;15

移动轮;2

壳体;21

左进气口;22

右进气口;3

过滤组件;31

滤芯;32

滤芯支架;33

透气孔;34

台阶;35

插孔;36

固定部;4

端盖;41

信号天线;42

异物测量仪;43

显示屏;44

摄像头;5

排气口;6

胶辊;61

胶膜;62

卷轴;7

防碰撞传感器;8

上卡扣;9

下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见图1

3,一种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其包括底座1和壳体2,所述壳体2竖直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1下侧设置有适于移动的滚轮组件,所述壳体2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3,所述底座1的底部和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将外部气体吸入所述壳体1内并经所述过滤组件3过滤除尘的进气口4,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适于将经过所述过滤组件3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排出的排气口5;所述底座1的下侧设置有胶辊6,所述胶辊6上设置有胶膜61,所述胶膜61随所述胶辊6转动以将沉积在地面上的微颗粒粘附在胶膜上。本专利技术的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内置有可充电式电池组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内置有可充电式电池组及微处理芯片,其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竖直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下侧设置有适于移动的滚轮组件,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底座的底部和/或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外部气体吸入所述壳体内并经所述过滤组件过滤除尘的进气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适于将经过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排出的排气口;所述底座的下侧设置有胶辊,所述胶辊上设置有胶膜,所述胶膜随所述胶辊转动以将地面的微颗粒粘附在胶膜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膜呈卷状缠绕在卷轴上,所述胶膜为硅胶膜,所述胶膜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胶辊上或绕经所述胶辊,所述胶辊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所述胶膜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进气口和右进气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下进气口,所述左进气口、所述右进气口、所述下进气口抽入的气体经进气通道从所述过滤组件的下端进入所述过滤组件内,经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气体从所述壳体上端的排气口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无尘室用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和滤芯支架,所述滤芯支架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罩在所述滤芯支架的外部,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滤芯支架的外壁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滤芯支架的内部中空,所述滤芯支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孝卓朴正根
申请(专利权)人:又进无尘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