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唇鱼圈桶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407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公开了一种光唇鱼圈桶养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唇鱼的圈桶养殖方法,包括圈桶位置选址、圈桶布置与制作、配套设施、圈桶水质调控、鱼种放养密度、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过程步骤,由污水管、n型管和虹吸管组成完整的虹吸排污结构,快速的自动完成圈桶桶体的排污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无鱼塘的地方能够养殖光唇鱼的问题;提高废弃荒山、荒地、污染地以及空置土地的利用率问题,且不对土池造成破坏;解决池塘养殖中存在的水质难以调控、病害较多、存活率低的问题;可以解决养殖鱼类吃食不均匀、成鱼规格不整齐、捕捞不便等问题。捕捞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唇鱼圈桶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唇鱼的养殖领域,具体适用于一种光唇鱼圈桶养殖方法。
技术背景
[0002]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俗称石斑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鱼类。光唇鱼主要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福建、云南等地,是一种喜栖息于山涧溪流和丘陵山区小江小河中的小型杂食性溪流性鱼类,具有骨少肉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品质好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逐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消费新宠。
[0003]目前,国内关于光唇鱼人工养殖模式研究主要是池塘微流水养殖和网箱养殖模式,但是这两种养殖模式均有其局限性,池塘养殖的存活率较低、网箱养殖受到限制,因此,急需探索新的养殖模式。
[0004]实践证明:陆基圈桶养殖光唇鱼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新的养殖模式,特别适合在水面较少、池塘较少的南方山区应用推广,可以有效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保护光唇鱼野生资源,维护物种多样性,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唇鱼的圈桶养殖方法,该圈桶养殖解决了无鱼塘的地方能够养殖光唇鱼的问题;提高废弃荒山、荒地、污染地以及空置土地的利用率问题,且不对土池造成破坏;解决池塘养殖中存在的水质难以调控、病害较多、存活率低的问题;解决养殖鱼类吃食不均匀、成鱼规格不整齐、捕捞不便等问题;极大的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量,降低投入成本的问题;极大的提高光唇鱼的放养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唇鱼的圈桶养殖方法,该圈桶养殖方法的过程步骤为:A、圈桶位置选址:选取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向阳,交通便利,水量及光照充足,晴天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8小时;B、圈桶布置与制作:陆基圈桶由桶体和配套设施组成;圈桶的桶体由圈桶上部和圈桶下部组成,圈桶上部为圆柱体,圆柱直径8m~10m,圆柱高度1.50m~2.00m,圈桶下部为圆锥体,由四周向底部中间倾斜,坡度1:6.67~1:4,圆椎体高60cm~100cm;圈桶的桶体由镀锌铁皮和帆布做成,镀锌铁皮呈波纹状,厚度1.0mm~1.2mm,帆布规格为每平方米560g~800g,圈桶上部的圆柱体部分由镀锌铁皮和帆布构成,圈桶下部的圆锥体部分利用地面的承载力不需要镀锌铁皮,只用帆布;圈桶下部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排污口,圈桶下部位于地面之下;C、配套设施:圈桶配套设施包括进排水系统、自动排污系统和自动增氧系统;圈桶配套设施的进排水系统包括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进水系统包括多功能蓄水
池、总进水管、进水分管、进水支管;养殖用水从多功能蓄水池进入总进水管,再先后进入进水分管和进水支管;多功能蓄水池里面放置有活性炭、火山石、过滤棉等过滤材料,具有储水、过滤、沉淀功能;总进水管为直径200mm的PE管,每个圈桶桶体的进水分管为直径110mm的PVC管,每个圈桶桶体的进水支管为直径75mm的PVC管;进水支管从圈桶桶体的上方采取斜切30
°
~60
°
夹角的方式入水;排水系统包括防逃罩;防逃罩安置在圈桶下部的圆锥体部分中间的底部,具有排水和鱼苗防逃双重作用,由直径160mm的PVC管、网目40目的筛绢网以及大小接头组成,在PVC管上下两段分别分三个位置均匀的开设有三个口子,共六个口子,每个口子长20cm、宽10cm,然后用40目的筛绢网将整个PVC管包裹并扎紧,PVC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PVC材质的大小接头,大小接头由160mm变小为110mm,小的一端连接圈桶下部的底部排水口;防逃罩的高度视圈桶桶体内水位高度高出20cm;连接圈桶下部的底部排水口连接圈桶配套设施的自动排污系统,通过圈桶配套设施的自动排污系统将圈桶桶体内养殖尾水集中排放到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再循环利用或向外排放;圈桶配套设施的自动排污系统包括排污水管、n型管、虹吸管、总排水沟、插拔排污管、水位控制管;虹吸管为直径20mm的PVC管,n型管为直径50mm的PVC管,水位控制管为直径110mm的PVC管;虹吸管的一端放置在圈桶桶体内水位下20cm处;虹吸管的另一端与n型管上端连接;n型管向下的2根管中其中一根管的下侧连接一个110mm的三通管,三通管上连接一根插拔排污管,插拔排污管为直径110mm的PVC管,插拔排污管高度与n型管高度一致,以保证圈桶水位正常,插拔排污管可以通过人工插拔排污,在n型管同侧再连接一个110mm的三通管,三通管与圈桶下部的底部排水口之间连接有排污水管,排污水管为110mm的PVC管,排污水管的下端高度低于排污水管的下端高度;n型管向下的2根管中另一根管连接收集养殖尾水的总排水沟;由污水管、n型管和虹吸管组成完整的虹吸排污结构,快速的自动完成圈桶桶体的排污工作;圈桶配套设施的自动增氧系统包括罗茨鼓风机、供气主管、纳米增氧管、智能测氧仪、智能控制开关;罗茨鼓风机通过供气主管与纳米增氧管连接,纳米增氧管呈圆形布置在靠近圈桶桶体的四周桶壁上,每个圈桶桶体各布置2圈纳米增氧管,分别位于圈桶桶体桶壁的底部和圈桶水面上方20cm处的桶壁上;智能测氧仪安装在圈桶桶体内的水体中,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开关连接;罗茨鼓风机的电源开关与智能控制开关连接;当圈桶内水体中的溶解氧低于设定的最低数值时,智能控制开关自动开启罗茨鼓风机实现增氧;当圈桶内水体中的溶解氧高于设定的最高数值时,智能控制开关自动关闭罗茨鼓风机停止增氧;D、圈桶水质调控:控制水深在1m~1.5m之间,水体透明度30cm~35cm,pH值6.5~7.5,溶解氧7mg/L以上,水温4℃~32℃;E、鱼种放养密度:每个圈桶放全长6cm~7cm的光唇鱼鱼种12000尾,投放前用浓度为2

~3

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min~10 min;F、饲料投喂:饲料粗蛋白含量45.0%~53.0%、赖氨酸3.5%~4.2%,粗纤维≤3.0%,粗灰分≤16.0%,粗脂肪≤5.0%,总磷≤1.2%,钙0.8%~4.0%,水分≤10.0%,按鱼体重的0.3%~1.0%每天投喂2~3次,投喂3次按以下比例分配,早上8:00~9:00时间段1次,投喂量占当天总投喂量的45%,中午12:00~13:00时间段1次,投喂量占当天总投喂量的25%,下午17:00~18:00时间段1次,投喂量占当天总投喂量的30%。投喂2次按以下比例分配,早上8:00~9:00时间段1次,投喂量占当天总投喂量的40%,下午17:00~18:00时间段1次,投喂量占当天
总投喂量的60%;G、病害防治:使用聚维酮碘和大蒜素等药物防治细菌性鱼病;H、分级饲养:在整个养殖阶段,分桶2~3次,每3~4个月进行1次分桶,确保每个圈桶内饲养的光唇鱼规格相同;分桶前1d停止投喂,用鱼筛带水小心操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I、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多次检查圈桶内鱼类摄食与活动情况、检查圈桶是否有破损漏水情况、进排水管是否畅通、增氧系统是否正常运转;利用分桶饲养的机会清洗养殖圈桶,及时清除圈桶内杂物,以保持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唇鱼圈桶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圈桶养殖方法的过程步骤为:A、圈桶位置选址:选取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向阳,交通便利,水量及光照充足,晴天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8小时;B、圈桶布置与制作:陆基圈桶由桶体和配套设施组成;圈桶的桶体由圈桶上部和圈桶下部组成,圈桶上部为圆柱体,圈桶下部为圆锥体,由四周向底部中间倾斜;圈桶下部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排污口,圈桶下部位于地面之下;C、配套设施:圈桶配套设施包括进排水系统、自动排污系统和自动增氧系统;圈桶配套设施的进排水系统包括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通过进水系统向圈桶持续供水;圈桶下部的底部排水口通过排水系统连接圈桶配套设施的自动排污系统,通过圈桶配套设施的自动排污系统将圈桶桶体内养殖尾水集中排放到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再循环利用;圈桶配套设施的自动排污系统包括排污水管、n型管、虹吸管、总排水沟、插拔排污管、水位控制管;虹吸管的一端放置在圈桶桶体内水位下20cm处;虹吸管的另一端与n型管上端连接;n型管向下的2根管中其中一根管的下侧连接一个三通管,三通管上连接一根插拔排污管,插拔排污管高度与n型管高度一致,以保证圈桶水位正常,在n型管同侧再连接一个三通管,三通管与圈桶下部的底部排水口之间连接有排污水管,排污水管的下端高度低于排污水管的下端高度;n型管向下的2根管中另一根管连接收集养殖尾水的总排水沟;由污水管、n型管和虹吸管组成完整的虹吸排污结构,快速的自动完成圈桶桶体的排污工作;圈桶配套设施的自动增氧系统包括罗茨鼓风机、供气主管、纳米增氧管、智能测氧仪、智能控制开关;罗茨鼓风机通过供气主管与纳米增氧管连接;智能测氧仪安装在圈桶桶体内的水体中,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开关连接;罗茨鼓风机的电源开关与智能控制开关连接;当圈桶内水体中的溶解氧低于设定的最低数值时,智能控制开关自动开启罗茨鼓风机实现增氧;当圈桶内水体中的溶解氧高于设定的最高数值时,智能控制开关自动关闭罗茨鼓风机停止增氧;D、圈桶水质调控:控制水深在1m~1.5m之间,水体透明度30cm~35cm,pH值6.5~7.5,溶解氧7mg/L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婧曾庆祥李建军连海罗芳邓丽芳蔡志欢江代平曾小荣曾斐丁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