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鱼苗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51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鱼苗培育方法,包括:培育装置制作与安放:采用PVC刀刮布制作鱼苗培育箱体,用数个支架支撑,下部设有排污口;培育箱体内部放置有由PVC管制作的浮架;鱼苗培育网安装在浮架上;培育装置可安放在室内或野外;培育用水处理与循环:培育用水经过充分曝气、生化棉过滤器、臭氧和紫外灯杀菌,循环到鱼苗培育箱体中;鱼苗培育:鱼苗分养在培育网中,投喂丰年虾和配合饲料,吸污换水,保证鱼苗成活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培育装置可拆卸,易折叠,轻便易携带,实用性强,培育技术简单易掌握,保证了培育用水和营养需求,有效提高鱼苗成活率,可广泛用于鱼苗培育设施不足的养殖厂或增殖放流站,也可用于不具备鱼苗培育设施的野外船只或岸坡等。或岸坡等。或岸坡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鱼苗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鱼苗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鱼苗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鱼苗是受精卵孵化后的幼鱼,体质较弱,对培育条件非常严格,其培育成活率和鱼苗健康状况对后期鱼种的生长发育和存活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培育过程中,常遇到鱼苗培育设施不足或培育现场条件有限的情况,然而购买安装一套鱼苗培育设施,耗材和人工成本高,耗时长,占用空间大,使用后又不易拆卸,移动性和重复利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鱼苗培育方法,培育箱体制作和使用成本低,加厚耐磨,可拆卸,易折叠,轻便易携带,实用性强,可用于鱼苗培育设施不足的养殖厂或增殖放流站,以及不具备鱼苗培育设施的野外船只或岸坡等。鱼苗培育技术操作简便,易掌握,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鱼苗培育方法,保证了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培育水环境和营养需求,可有效提高鱼苗成活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鱼苗培育方法,其步骤是:
[0005]1、培育装置制作与安放:1)采用PVC刀刮布制作鱼苗培育箱体,鱼苗培育箱体采用多个支架支撑,鱼苗培育箱体下部设有排污口;2)鱼苗培育箱体内部放置1个由PVC管制作的浮架,浮架的长边和宽边采用两通管连接,浮架的宽边通过三通管间隔连接至少两根PVC管,浮架的多个长边上设有固定钉;3)采用尼龙网布制作鱼苗培育网,将鱼苗培育网安装在浮架上;4)根据培育现场情况,培育装置可安放在室内或野外;
[0006]2、培育用水处理与循环:鱼苗培育用水需经过充分曝气、生化棉过滤器、臭氧和紫外灯杀菌,再循环到鱼苗培育箱体中;
[0007]3、鱼苗培育:鱼苗按密度4
×
104尾/m3分养在鱼苗培育网中,投喂丰年虾和配合饲料,每天吸污换水,测水温和溶氧,保证鱼苗生长的营养需要和环境适宜。
[0008]优选地,制作所述鱼苗培育箱体的材料为三层夹网PVC刀刮布,不易变形,加厚耐磨,延长箱体使用寿命,防水不渗透,无毒无味,适合鱼苗养殖。并在所述鱼苗培育箱体底部放置充气石、生化棉过滤器,过滤污物,高效培养硝化细菌,同时可增加培育用水含氧量,保证培育用水水质良好。
[0009]优选地,所述鱼苗培育网制作使用的是60目尼龙网,孔径为0.25mm,刚孵化出的丰年虾苗,个体小,体长0.43

0.52mm,选用的鱼苗培育网既可防止鱼苗逃逸,又可防止鱼苗开口饵料丰年虾的逃逸,避免饵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0010]优选地,所述鱼苗培育网上方安装有淋雨管,增加培育用水溶氧,提高鱼苗成活率;所述鱼苗培育网底部放置有铅坠,以免培育期间培育网摆动浮起,鱼苗逃逸。
[0011]优选地,所述培育装置可拆卸,易折叠,轻便易携带,移动性强,既可以安放在鱼苗
培育设施不足的养殖厂或增殖放流站内,也可以安放在不具备鱼苗培育设施的野外船只或岸坡上。
[0012]优选地,若所述培育装置安放在养殖厂或增殖站内,培育用水已经过杀菌处理,可直接将水引入鱼苗培育箱体;若所述培育装置安放在野外船只或岸坡上,培育水源为江水,要经过沉淀、充分曝气、生化棉过滤器、臭氧和紫外灯杀菌,方可引入到鱼苗培育箱体中。
[0013]优选地,鱼苗开口饵料投喂丰年虾,丰年虾现场孵化,盐和丰年虾比例2:1,孵化水温28℃,盐度3%。刚孵化出的虾苗携带卵黄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DHA,营养极其丰富,可提高鱼苗抵抗力和成活率。
[0014]优选地,饲料投喂策略为:开口投喂丰年虾,1周后,辅助投喂鱼苗专用配合饲料(粗蛋白51%,粗脂肪10%,粒径200~400um),期间逐步加大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并随着鱼苗的生长,投喂不同粒径的饲料。鱼苗培育的前两周,每天投喂5次(7:00,11:00,15:00,19:00,23:00),之后根据鱼苗食欲和水质,投喂3

4次(7:00,12:00,18:00,22:00)。
[0015]优选地,培育期间,每天虹吸污物,换水1/3,测水温、溶氧,每周检测氨氮和亚硝酸氮,保证总氨氮≤0.2mg/L,亚硝酸氮≤0.01mg/L。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鱼苗培育箱体制作和使用成本低,加厚耐磨,空间利用率高,可拆卸,易折叠,坚固耐用,轻便易携带,移动性和实用性强,解决了鱼类养殖厂或增殖放流站繁殖出大量鱼苗,而鱼苗培育设施不够用的难题,或鱼苗培育过程中,爆发疾病,需要转池,而鱼苗培育设施不够用的难题,此时购买安装一套鱼苗培育池或鱼苗培育缸,既浪费时间又大大增加了成本,本专利技术恰巧可以解决上述难题,本专利技术所述培育装置经济高效,利用鱼类养殖厂或增殖放流站有限的空间,在1

2天内制作完毕投入使用;另外,野外网箱船不具备鱼苗培育设施,刚繁殖孵化出的鱼苗,体质较弱,运输至具备鱼苗培育实施的地方,运输期间不仅增加了鱼苗死亡率,而且降低了鱼苗体质,大大增加后期培育过程中鱼苗的死亡率,本专利技术制作的鱼苗培育装置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间,安放在野外网箱船只或岸坡上,减少了运输成本,保证了鱼苗成活率。
[0018]2、本专利技术鱼苗培育网使用的是60目尼龙网,孔径为0.25mm,刚孵化出的丰年虾苗,个体小,体长0.43

0.52mm,选用的鱼苗培育网既可防止鱼苗逃逸,又可防止鱼苗开口饵料丰年虾的逃逸,避免饵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0019]3、本专利技术鱼苗培育用水经过充分曝气、生化棉过滤器和淋雨管增氧,保证了鱼苗培育用水的含氧量;另外,鱼苗培育用水经过生化棉过滤器、臭氧和紫外灯杀菌,过滤了饲料碎屑和鱼便等污物,有害物可被着生在生化过滤棉上的硝化细菌进一步分解,保证了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培育水环境。
[0020]4、本专利技术鱼苗培育开口饵料投喂丰年虾,且丰年虾现场孵化。刚孵化出的虾苗携带卵黄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DHA,营养极其丰富,可大大提高鱼苗抵抗力和成活率。
[0021]5、本专利技术鱼苗饲料投喂策略,开口投喂现场孵化的丰年虾,提高鱼苗抵抗力;1周后,辅助投喂粗蛋白51%、粗脂肪10%的饲料,投喂饲料高蛋白,满足鱼苗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初期,鱼苗投喂粒径200~400um的饲料,随着鱼苗的生长发育,投喂不同粒径的饲料400~600um、600~900um、1.0mm和1.2mm,投喂饲料粒径大小适宜鱼苗生长阶段的口径,提高鱼苗食欲和鱼苗成活率。
[0022]基于以上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移动式鱼苗培育方法,培育箱体制作和使用成本低,加厚耐磨,可拆卸,轻便易携带,移动性和实用性强,可用于鱼苗培育设施不足的养殖厂或增殖放流站,以及不具备鱼苗培育设施的野外船只或岸坡等。鱼苗培育技术操作简便,易掌握,提供的鱼苗培育方法保证了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培育水环境和营养需求,增强了鱼苗抵抗力,有效提高了鱼苗成活率(95%以上),为后期鱼种的生长发育和存活提供了保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装置制作与安放:采用PVC刀刮布制作鱼苗培育箱体(1),鱼苗培育箱体(1)采用多个支架(2)支撑,鱼苗培育箱体(1)下部设有排污口(3);鱼苗培育箱体(1)内放置有由PVC管制作的浮架(4),浮架(4)的长边和宽边采用两通管(9)连接,浮架(4)的宽边通过三通管(5)间隔连接有至少两根PVC管,浮架(4)的多个长边上设有固定钉(6);尼龙网布制作的多个鱼苗培育网(7)安装在浮架(4)上;培育装置安放在鱼苗培育设施不足的养殖厂或增殖放流站内,或安放在不具备鱼苗培育设施的野外船只或岸坡上;2)培育用水处理与循环:鱼苗培育用水需经过充分曝气、生化棉过滤器、臭氧和紫外灯杀菌,再循环到鱼苗培育箱体(1)中;3)鱼苗培育:鱼苗按密度4
×
104尾/m3分养在鱼苗培育网(7)中,投喂丰年虾和配合饲料,每天吸污换水,测水温和溶氧,保证鱼苗生长的营养需要和环境适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所述鱼苗培育箱体(1)的材料为三层夹网PVC刀刮布,并在所述鱼苗培育箱体(1)底部放置充气石和生化棉过滤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苗培育网(7)使用60目尼龙网,孔径为0.2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纯朱正强唐会元陈小娟杨志朱其广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