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鲈鱼的高产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92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鲈鱼的高产养殖方法,具体涉及鲈鱼养殖技术领域,通过对养殖池进行水质管理,且包含对养殖池内实施加换新水、增加溶解氧、稳定PH值、调优水质以及改良底质五个环节,始终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同时保证养殖池内pH值相对稳定,通过泼洒微生物益水素,快速分解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它腐败有害物,配合改良底质环节,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抑制其变黑发臭,阻止池底致病菌维生物生长,修复和改良池底生态环境;向养殖池内实施投喂药饵、食场消毒、水体消毒以及定期杀虫四个环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将病害损失降至最低,将鱼病消灭在诱发状态,因而能够提高鲈鱼产量的同时提高鲈鱼的品质。因而能够提高鲈鱼产量的同时提高鲈鱼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鲈鱼的高产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鲈鱼养殖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鲈鱼的高产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市场消费的升级和大家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优质的水产品成为广大家庭厨房蛋白来源的重要选择,其中鲈鱼成为众多水产品中备受关注的一员,鲈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还含有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的维生素B1、磷、铁等物质,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可以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后妇女吃鲈鱼,既可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另外,鲈鱼血中含有较多的铜元素,铜是维持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功能发挥的不可缺少的矿物质。
[0003]在鲈鱼养殖技术中,主要为养殖池养殖,为提高产量易出现养殖密度过大,可活动空间狭小,局部溶氧低,使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易诱发疾病,同时大量饲料、排泄物及其它腐败有害物会长期汇集于底部沉积物中,底泥的污染物处于不断的积累和释放过程中,从而造成水产养殖系统整体环境的恶化,使其综合产量低下且影响鲈鱼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鲈鱼的高产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提高产量易出现养殖密度过大,可活动空间狭小,局部溶氧低,使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易诱发疾病,同时大量饲料、排泄物及其它腐败有害物会长期汇集于底部沉积物中,底泥的污染物处于不断的积累和释放过程中,从而造成水产养殖系统整体环境的恶化,使其综合产量低下且影响鲈鱼的品质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
[0006]通过对养殖池进行水质管理,且包含对养殖池内实施加换新水、增加溶解氧、稳定PH值、调优水质以及改良底质五个环节,修复和改良池底生态环境;
[0007]向养殖池内实施投喂药饵、食场消毒、水体消毒以及定期杀虫四个环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将病害损失降至最低,将鱼病消灭在诱发状态,因而能够提高鲈鱼产量的同时提高鲈鱼的品质。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鲈鱼的高产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确定养殖条件:养殖池面积为12
×
680

,池形呈东西向的长方形,池底平坦,土质为偏碱性的粘壤土;
[0010]S2、进行清池消毒:排干池水后,先铲除并焚烧池边杂草,以烧死草种及虫卵,其次再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15cm,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消除病原菌的危害;
[0011]S3、施肥培饵:于鱼种放养前5~7d,向池内投施高效生物肥水宝,1m水深用量为200~250g/680

,以促进浮游生物、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与快速生长,为接将入池的鲈鱼种提供优质天然饵料;
[0012]S4、鱼种放养:在养殖池面积为12
×
680

中共放养鲈鱼92.5kg,搭配放养鲫鱼、鲢鱼种,分别为31.5kg和82.3kg;
[0013]S5、鱼种消毒:在鲈鱼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药浴8

10min,鲫鱼、鲢鱼种用15~20g/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20min,以杀灭体表细菌及寄生虫,切断其传播途径;
[0014]S6、投喂管理:利用红虫对鲈鱼进行驯化,引诱鲈鱼集群向食场内摄食,7~10d后可全部转食配合饲料;
[0015]S7、水质管理:对养殖池内实施加换新水、增加溶解氧、稳定PH值、调优水质以及改良底质五个环节;
[0016]S8、防病管理:向养殖池内实施投喂药饵、食场消毒、水体消毒以及定期杀虫四个环节。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1中,养殖池的埂宽为2.5~3.0m,池坡比为1:2.5~1∶3.0,水深为1.5~2.0m。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2中,于放养前15~20d先用生石灰干法药池,用量为100kg/680

,一周后注水80~100cm,再用溴氯海因消毒,用量为100g/680

,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体、野杂鱼、水生昆虫以及寄生虫敌害。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3中,加入肥水宝后,每隔10~15d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膏,用量为0.5~1.0kg/680

,以激活水体中各种环境生物的活性,加快养殖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密度。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7中实施的五个环节包括:
[0021]加换新水:在养殖池中每隔5~7d加水1次,15~20d换水1次,每次加、换水量分别为20cm和30%左右,保持透明度为35~40cm;
[0022]增加溶解氧:根据养殖需要,设定池水溶氧的上、下限,实行全自动增氧,始终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
[0023]稳定PH值:当pH值低于7.5时泼洒生石灰,当pH值高于8.5时,泼洒pH值降解剂,将pH值稳定在7.5~8.5之间;
[0024]调优水质:每半月泼洒1次微生物益水素,1m水深用量为200~300g/680

,快速分解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它腐败有害物;
[0025]改良底质:每隔20~30d泼洒1次底毒净,1m水深用量为200g/680

,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8中实施的四个环节包括:
[0027]投喂药饵:每月投喂1次用0.1%的大蒜素,1%的维生素C和0.3%的免疫多糖制成的药饵,连喂4~5d,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率;
[0028]食场消毒:每隔10d左右用浓度为0.5g/立方米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对食场消毒1次,防止细菌的大量滋生;
[0029]水体消毒:每隔10~15d用菌毒消进行1次水体消毒,1m水深用量为50~100g/680

,以杀灭细菌、真菌以及病毒;
[0030]定期杀虫:每月用菌虫清用量为130~150mL/680

,以控制寄生类原生动物的繁殖与生长。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养殖池进行水质管理,且包含对养殖池内实施加换新水、增加溶解氧、稳定PH值、调优水质以及改良底质五个环节,始终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同时保证养殖池内pH值相对稳定,通过泼洒微生物益水素,快速分解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它腐败有害物,促进池鱼生长,配合改良底质环节,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抑制其变黑发臭,阻止池底致病菌维生物生长,修复和改良池底生态环境;再向养殖池内实施投喂药饵、食场消毒、水体消毒以及定期杀虫四个环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将病害损失降至最低,将鱼病消灭在诱发状态,因而能够提高鲈鱼产量的同时提高鲈鱼的品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鲈鱼的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养殖条件:养殖池面积为12
×
680

,池形呈东西向的长方形,池底平坦,土质为偏碱性的粘壤土;S2、进行清池消毒:排干池水后,先铲除并焚烧池边杂草,以烧死草种及虫卵,其次再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15cm,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消除病原菌的危害;S3、施肥培饵:于鱼种放养前5~7d,向池内投施高效生物肥水宝,1m水深用量为200~250g/680

,以促进浮游生物、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与快速生长,为接将入池的鲈鱼种提供优质天然饵料;S4、鱼种放养:在养殖池面积为12
×
680

中共放养鲈鱼92.5kg,搭配放养鲫鱼、鲢鱼种,分别为31.5kg和82.3kg;S5、鱼种消毒:在鲈鱼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药浴8

10min,鲫鱼、鲢鱼种用15~20g/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20min,以杀灭体表细菌及寄生虫,切断其传播途径;S6、投喂管理:利用红虫对鲈鱼进行驯化,引诱鲈鱼集群向食场内摄食,7~10d后可全部转食配合饲料;S7、水质管理:对养殖池内实施加换新水、增加溶解氧、稳定PH值、调优水质以及改良底质五个环节;S8、防病管理:向养殖池内实施投喂药饵、食场消毒、水体消毒以及定期杀虫四个环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鲈鱼的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养殖池的埂宽为2.5~3.0m,池坡比为1:2.5~1∶3.0,水深为1.5~2.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鲈鱼的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于放养前15~20d先用生石灰干法药池,用量为100kg/680

,一周后注水80~100cm,再用溴氯海因消毒,用量为100g/68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金川
申请(专利权)人:老河口市鑫创亿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