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04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跨越中间风道的电连接结构与普通的连接排不通用,导致增加了配件种类,导致装配繁琐的不足。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箱体、中间风道、电池单体和连接排,所述连接排将容纳腔中的各个电池单体的对应电极电性连接且至少有一个连接排跨越中间风道将相邻分腔中的电池单体电性连接;沿着第二方向的两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与中间风道两侧的相邻电极的距离相同。这使得跨越中间风道的连接排与普通的连接排能够通用,减少了配件的种类,简化装配,降低仓储压力,实现降本。实现降本。实现降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储电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可以作为诸如风能和光能等新能源的配套部件。风能、光能等新能源具有在时间纬度不平衡的问题,需要配置相应的储能部件。电池包也可以作为对现有的电网的补充,作为重要设备的交流供电电源,防止市电突然断电而影响正常工作,给设备造成损害,消除市电中的电涌、瞬间高/低电压、电线噪声和频率偏移等“电源污染”,改善电源质量,为计算机等提供高质量的电源。
[0003]在相关技术中,电池包采用多个电池单体串联的方案,为了提供散热,也需要留出散热空间,如散热廊道,配合风道,实现涵道式散热以提供散热效率。在串联过程中,中间风道会将两侧的电池单体群分隔为两个部分,对于这两个部分的联结,要么是在电池单体容纳腔以外的部分进行,要么在内部进行,由于外部需要装载较多数量的信号线,强电的电连接部分会干扰信号;在内部进行则需要克服中间风道的阻碍,提供专门的跨越部件。
[0004]基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池包,能够通用连接相邻电池单体的连接排,从而减少电池包的配件数量,简化装配,降低仓储压力,实现降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克服了相关技术中跨越中间风道的电连接结构与普通的连接排不通用,导致增加了配件种类,导致装配繁琐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它能实现跨越中间风道的电连接结构仅需采用通用的连接排,减少了配件的种类,简化装配,降低仓储压力,实现降本。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池包,包括:
[0008]箱体,所述箱体限定有用于放置若干电池单体的容纳腔;
[0009]中间风道,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若干分腔;
[0010]电池单体,容纳腔包括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沿着第一方向,电池单体的两端分别贴合分腔内壁,沿着第二方向,相邻电池单体之间贴合有与中间风道连通的风道板,中间风道两侧的电池单体对齐;
[0011]连接排,所述连接排将容纳腔中的各个电池单体的对应电极电性连接且至少有一个连接排跨越中间风道将相邻分腔中的电池单体电性连接;
[0012]沿着第二方向的两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与中间风道两侧的相邻电极的距离相同。
[0013]本申请中的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其正负极分别位于靠近第一方向的两端。通过分腔的内壁对电池单体的两壁面进行贴合实现第一方向的定位,通过相邻的电池单体与风道板在第二方向的贴合实现对电池单体在第二方向的定位,通过分腔对最
边缘的电池单体侧壁的贴合,实现了分腔中整个电池单体群的定位。各个电池单体通过连接排对相应极性的连接进行串联。在一般公知常识中,串联多个电池单体的方式为一个电池单体的负极连接下一电池单体的正极,该电池单体的对应负极再连接下一电池单体的正极,如此迭代,将第一个电池单体的正极和最后电池单体的负极引出,连接负载。为了电连接相邻分腔中的电池单体,需提供相应的跨越电连接装置,本申请采用越过中间风道的形式,将相应的电极连接。由于要使用通用的连接排,需跨越连接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与在同一分腔中的两待连接电极之间的距离相同。
[0014]作为优选,中间风道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两个分腔。所谓中间风道,位于第一方向的箱体的中间位置。
[0015]作为优选,各个分腔中的电池极性排列相同。为了让跨越中间风道的连接排连接中间风道两侧相邻的电极,设置各个分腔中的电极排列相同,这样,中间风道相邻的两电极的极性是相反的,是可以连接的,否则还需要跨越一个电极使得中间风道相邻一个靠近中间风道的电极和一个远离中间风道的电极连接,增加了距离,也需要避让其他的连接排。
[0016]作为优选,箱体在第一方向的一端设有接驳件,接驳件分别与中间风道两侧的相邻电极电性连接。上述结构使得接驳件的正负极靠近,方便负载的插头连接。
[0017]作为优选,中间风道的顶部较电池单体的顶部更低。通过上述结构,连接排不需要作避让中间风道的避让结构。
[0018]作为优选,在第二方向上,电极位于电池单体的居中位置。该结构使得连接排为对称结构,不需要考虑正反,方便安装。
[0019]作为优选,在第一方向上电极到电池单体的外缘的最短距离为x,在第二方向上电极到电池单体的外缘的距离为y,风道板的厚度为u,中间风道的厚度为v,2x+v=2y+u。通过上述结构,只需要满足上述特征,即可以实现连接排的通用化设置,再辅以热仿真,调整u和v的距离,可以测试得到最佳散热效率结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沿着第二方向的两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与中间风道两侧的相邻电极的距离相同,使得跨越中间风道的连接排与普通的连接排能够通用,减少了配件的种类,简化装配,降低仓储压力,实现降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箱体和风道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电池极性排列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电池、中间风道和风道板尺寸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箱体1、中间风道2、容纳腔3、分腔4、电池单体5、第一方向6、第二方向7、风道板8、连接排9、接驳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00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
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实施例:
[0030]一种电池包,如图1、2所示,包括箱体1、中间风道2、电池单体5和连接排9。具体的,所述箱体1限定有用于放置若干电池单体5的容纳腔3;所述中间风道2将所述容纳腔3分隔为若干分腔4;容纳腔3包括有第一方向6和第二方向7,沿着第一方向6,电池单体5的两端分别贴合分腔4内壁,沿着第二方向7,相邻电池单体5之间贴合有与中间风道2连通的风道板8,中间风道2两侧的电池单体5对齐;所述连接排9将容纳腔3中的各个电池单体5的对应电极电性连接且至少有一个连接排9跨越中间风道2将相邻分腔4中的电池单体5电性连接;沿着第二方向7的两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与中间风道2两侧的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相同。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风道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中间风道2将所述容纳腔3分隔为两个分腔4。所谓中间风道2,位于第一方向6的箱体1的中间位置。各个分腔4中的电池极性排列相同。为了让跨越中间风道2的连接排9连接中间风道2两侧相邻的电极,设置各个分腔4中的电极排列相同,这样,中间风道2相邻的两电极的极性是相反的,是可以连接的,否则还需要跨越一个电极使得中间风道2相邻一个靠近中间风道2的电极和一个远离中间风道2的电极连接,增加了距离,也需要避让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是,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限定有用于放置若干电池单体的容纳腔;中间风道,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若干分腔;电池单体,容纳腔包括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沿着第一方向,电池单体的两端分别贴合分腔内壁,沿着第二方向,相邻电池单体之间贴合有与中间风道连通的风道板,中间风道两侧的电池单体对齐;连接排,所述连接排将容纳腔中的各个电池单体的对应电极电性连接且至少有一个连接排跨越中间风道将相邻分腔中的电池单体电性连接;沿着第二方向的两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与中间风道两侧的相邻电极的距离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其特征是,中间风道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容纳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梓相佳媛喻小平王庆伟张朝唐朱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