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395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空调系统,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件及多个换热单体,两个集流件相对且间隔开设置,每个集流件具有集流腔以及与集流腔连通的进出口,多个换热单体设在两个集流件之间,换热单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流件相连,换热单体具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连通两个集流件的集流腔;其中,至少一个集流件的集流腔内设有分流板,分流板将集流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的邻近换热单体的一侧,第二腔体与换热通道连通,进出口与第一腔体连通,分流板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分流孔,分流孔连通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提高了换热器内冷媒分配的均匀性,从而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热器的换热能力。热器的换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冷媒从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腔流入换热单体的换热通道时存在分流不均匀的问题,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器,通过在集流件的集流腔内设置分流板,分流板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分流孔,流入集流腔内的冷媒通过分流板上的多个分流孔的分流作用,使由集流腔流入多个换热单体的各个换热通道的冷媒分配较均匀,使得换热器的各个换热单体的换热较为均匀,提高整体换热能力;并且,当冷媒为气液混合物时,分流孔可以将直径较大的气泡分割成多个直径较小的气泡,使泡状流变成离散泡状流,可以提高流入多个换热器单体的各个换热通道内的冷媒分配的均匀性,分流更加均匀,从而可以提高换热器内冷媒分配的均匀性,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件,相对且间隔开设置,每个所述集流件具有集流腔以及与所述集流腔连通的进出口;多个换热单体,设在两个所述集流件之间,所述换热单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集流件相连,所述换热单体具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连通两个所述集流件的所述集流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集流件的所述集流腔内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所述集流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邻近所述换热单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所述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分流板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分流孔,所述分流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在集流件的集流腔内设置分流板,分流板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分流孔,流入集流腔内的冷媒通过分流板上的多个分流孔的分流作用,使由集流腔流入多个换热单体的各个换热通道的冷媒分配较均匀,使得换热器的各个换热单体的换热较为均匀,提高整体换热能力;并且,当冷媒为气液混合物时,分流孔可以将直径较大的气泡分割成多个直径较小的气泡,使泡状流变成离散泡状流,可以提高流入多个换热器单体的各个换热通道内的冷媒分配的均匀性,分流更加均匀,从而可以提高换热器内冷媒分配的均匀性,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流孔的横截面为分流截面,所述换热通道的横截面为通道截面,所述分流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通道截面的面积。
[0008]根据本技术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在同一设定平面内设有第一参考图形和第二参考图形,所述第一参考图形与所述分流截面为全等图形,所述第二参考图形与所述通道
截面为全等图形,所述第一参考图形位于所述第二参考图形内。
[0009]根据本技术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通道截面为矩形,所述分流截面的外轮廓线上的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中最长的线段为最长线段,所述最长线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通道截面的宽度的1/2。
[0010]根据本技术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分流截面为圆形,所述分流截面的直径构成所述最长线段。
[0011]根据本技术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所述最长线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通道截面的宽度的1/4。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流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相邻两个所述分流孔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为d,所述分流孔的直径为D,所述d与所述D的比值范围为1.2~2.5。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流板的厚度大于2mm。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分流孔呈多排多列排布。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的两端插入至所述集流腔内,所述换热单体的端面与所述分流板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3mm。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集流件分别为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
[0017]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件的所述集流腔内设有所述分流板,所述第一集流件的所述进出口为冷媒进口,所述第二集流件的所述进出口为冷媒出口;或者,所述第一集流件的所述集流腔内以及所述第二集流件的所述集流腔内均设有所述分流板。
[0018]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换热器,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从而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整体性能。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0023]图2是图1中的换热器的立体剖面图;
[0024]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5]图4是图1中的换热器的部分示意图,示出了冷媒由进出口流入第一腔体并通过分流板流入第二腔体的流动过程;
[0026]图5是图1中的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5中的第一集流管的剖视图;
[0028]图7图5中的第一集流管的立体剖面图;
[0029]图8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分流板的立体图;
[0030]图9是图8中的分流板的主视图;
[0031]图10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单体的立体图;
[0032]图11是图10中的换热单体的主视图;
[0033]图1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
[0035]1000、空调系统;
[0036]100、换热器;
[0037]1、集流件;10、第一集流件;11、第二集流件;12、集流管;13、集流腔;14、第一腔体;15、第二腔体;16、插孔;17、连接管;18、进出口;
[0038]2、换热单体;20、换热通道;
[0039]3、分流板;30、分流孔;31、气泡;
[0040]4、空调室外机;40、室外换热器;5、室内换热器;50、室内风机;6、节流部件;71、第一传感器;72、第二传感器;73、油分离器;74、气液分离器;81、第一控制阀;82、第二控制阀;9、压缩机;91、排气口;92、回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集流件,相对且间隔开设置,每个所述集流件具有集流腔以及与所述集流腔连通的进出口;多个换热单体,设在两个所述集流件之间,所述换热单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集流件相连,所述换热单体具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连通两个所述集流件的所述集流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集流件的所述集流腔内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所述集流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邻近所述换热单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所述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分流板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分流孔,所述分流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的横截面为分流截面,所述换热通道的横截面为通道截面,所述分流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通道截面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设定平面内设有第一参考图形和第二参考图形,所述第一参考图形与所述分流截面为全等图形,所述第二参考图形与所述通道截面为全等图形,所述第一参考图形位于所述第二参考图形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截面为矩形,所述分流截面的外轮廓线上的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中最长的线段为最长线段,所述最长线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通道截面的宽度的1/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峰李日新赵夫峰裴虎唐华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