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毛细管换热器及其内部拼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211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块化毛细管换热器及其内部拼装方法,包括若干换热单元,换热器由若干换热单元拼接形成,换热单元包括:母管板,母管板上等间距阵列有若干第一微管通道,第一微管通道的轴线与母管板的轴线平行;公管板,母管板与公管板正对设置,公管板上等间距阵列有若干第二微管通道;微管,微管在母管板与公管板之间平行设置有若干个,微管的两端分别固定焊接在公管板、母管板的焊接通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的挡板可以使得挡板面积大小、挡板面积分布灵活可控,具有灵活调控壳侧流体扰动换热效果的作用。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在长度方向上增加换热单元即可实现长度的灵活控制,整个换热器可以摆脱单根管长度的限制。摆脱单根管长度的限制。摆脱单根管长度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毛细管换热器及其内部拼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毛细管换热器及其内部拼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毛细管换热器由于制造成本低,毛细管耐压能力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换热器形式。但对于毛细管换热器,挡板的制造是一大难题,与常规管径的管壳换热器的挡板不同,一方面由于毛细管数量极多,在毛细管穿过多个管板时极易发生错位,对准难度极高;另一方面,由于毛细管换热管管径较小,在管长过长时,流体流动极易使毛细管发生振动而使结构强度受到极大的考验,同时过长的管也容易带来较大程度的热胀冷缩,使得毛细管存在断裂或破裂以致管内流体泄露的风险。
[0003]基于上述理由,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毛细管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毛细管换热器及其内部拼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毛细管换热器及其内部拼装方法,包括若干换热单元,换热器由若干所述换热单元拼接形成,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毛细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换热单元,换热器由若干所述换热单元拼接形成,所述换热单元包括:母管板(1),所述母管板(1)呈正六边形,所述母管板(1)上等间距阵列有若干第一微管通道(2),所述第一微管通道(2)的轴线与所述母管板(1)的轴线平行;公管板(3),所述公管板(3)呈正六边形,所述母管板(1)与所述公管板(3)正对设置,所述公管板(3)上等间距阵列有若干第二微管通道(4),所述第二微管通道(4)的轴线与所述公管板(3)的轴线平行,且所述第一微管通道(2)与所述第二微管通道(4)一一对应设置;微管(5),所述微管(5)在所述母管板(1)与所述公管板(3)之间平行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微管(5)的两端分别固定焊接在所述公管板(3)、所述母管板(1)的焊接通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毛细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管通道(2)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母管板(1)两侧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且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同轴连通,所述第一通槽为锥台型结构,所述第二通槽为圆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毛细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直径较大一端的尺寸为d1,直径较小一端的尺寸为d2,所述第二通槽的孔径为d3,d1>d2>d3;所述第一通槽的高度为h3,1mm<h3<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玉雁王钊远谭思聪郭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国能永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