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小春专利>正文

一种中空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85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空漂,涉及渔具技术领域。该中空漂包括漂身本体;漂身本体包括第一漂体与第二漂体;第一漂体和第二漂体均为三棱台状的结构,其对应边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弧线,对应面形成完整的圆弧面,并且在连接处为圆弧线或圆弧面的最高点,第一漂体顶部三角形大于第二漂体顶部三角形;第一漂体长度小于第二漂体长度;漂身本体沿轴向设置有贯通两侧的贯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漂身本体为三棱柱状的结构,三角形设置,三面分流,能够有效抗水流,同时能够降低水阻和风阻,漂身本体的两端设置贯穿孔贯通设置,可以在抛投浮漂和鱼咬钩后收线都能有效的降低风阻和水阻,提高抛投距离,放大鱼咬钩后浮漂的反应动作,方便钓鱼人判断是否上钩。是否上钩。是否上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漂


[0001]本技术涉及渔具
,具体涉及一种中空漂。

技术介绍

[0002]鱼漂是垂钓过程中鱼儿咬钩时传递表达鱼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垂钓工具,被称为钓鱼人的“眼睛”,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随着休闲娱乐及垂钓行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随着鱼竿技术的提高,鱼竿使用越来越轻、越来越长,鱼漂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加上很多钓友视力欠佳观漂非常吃力;另一方面,随着各种黑坑玩法和竞技比赛玩法的普及以及钓鱼爱好者钓鱼技术水平的提高。
[0003]现有的鱼漂结构设计简单,多采用较轻材料制成,如羽毛、木材、竹材制作,性能各有差异,形状多种多样,但是总体而言,现有的鱼漂抗水流效果较差,水阻和风阻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空漂,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中空漂,包括漂身本体;
[0007]所述漂身本体包括第一漂体与第二漂体;
[0008]所述第一漂体和第二漂体均为三棱台状的结构,且第一漂体的底部与第二漂体的底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其对应边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弧线,对应面形成完整的圆弧面,并且在连接处为圆弧线或圆弧面的最高点,第一漂体的顶部三角形大于第二漂体的顶部三角形;
[0009]第一漂体的长度小于第二漂体的长度;
[0010]所述漂身本体沿轴向设置有贯通两侧的贯穿孔。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漂体与第二漂体一体成型。
[0012]可选地,所述漂身本体为聚氨酯材质。
[0013]可选地,所述漂身本体的长度为9.5cm,漂身本体的最大宽度为2.7cm。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漂体的长度为3.8cm,第二漂体的长度为5.7cm。
[0015]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设置漂身本体为三棱柱状的结构,三角形设置,三面分流,能够有效抗水流,同时能够降低水阻和风阻,漂身本体的两端设置贯穿孔贯通设置,可以在抛投浮漂和鱼咬钩后收线都能有效的降低风阻和水阻,提高抛投距离,放大鱼咬钩后浮漂的反应动作,方便钓鱼人判断是否上钩。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下面将对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
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9]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第一漂体;2、第二漂体;3、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对于具有时序流程的方案,这种术语表述方式不必理解为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对于装置结构的方案,这种术语表述方式也不存在对重要程度、位置关系的区分等。
[0026]此外,术语“包括”、“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已明确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可包含虽然并未明确列出的但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或者基于本技术构思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增加的步骤或单元。
[0027]如图1

图3所示,为本技术所披露的一种中空漂,包括漂身本体;
[0028]所述漂身本体包括第一漂体1与第二漂体2;所述第一漂体1和第二漂体2均为三棱台状的结构,且第一漂体1的底部与第二漂体2的底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其对应边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弧线,对应面形成完整的圆弧面,并且在连接处为圆弧线或圆弧面的最高点,第一漂体1的顶部三角形大于第二漂体2的顶部三角形;第一漂体1的长度小于第二漂体2的长度;所述漂身本体沿轴向设置有贯通两侧的贯穿孔3。
[0029]所述第一漂体1与第二漂体2一体成型。
[0030]上述的第一漂体1与第二漂体2均为聚氨酯材质PU发泡,一体成型,强度高,不易变形,破碎不吸水,浮力稳定,经久耐用。
[0031]第一漂体1与第二漂体2均为三棱台状的结构(侧面为弧面);
[0032]在本申请的三棱台结构中,小的一端为顶面,大的一端为底面;第一漂体1和第二漂体2通过底面对接,形成一个整体,第一漂体1的侧边与第二漂体2的侧边形成一个平滑的圆弧线,第一漂体1的侧面与第二漂体2的侧面形成一个平滑的圆弧面,并且该圆弧线/圆弧面在对接处达到最高点,使漂身本体形成上下双锥度的结构;
[0033]其中,漂身本体的总长为9.5cm,漂身本体的侧面宽度2.7cm;
[0034]第一漂体1的长度为3.8cm,第二漂体2的长度为5.7cm;
[0035]第一漂体1的长度较长,并且第一漂体1的锥度较小,第二漂体2的锥度较大,形成上(第一漂体1)宽下(第二漂体2)窄、上(第一漂体1)短下(第二漂体2)长的结构。
[0036]为了提高稳定性,第一漂体1与第二漂体2一体成型设置;
[0037]为了降低风阻和水阻,在漂身本体的中部开设有贯通两端的贯穿孔3。
[0038]本技术的中空漂三角形上下双锥度设置,中通设计,三面分流,有效抗水流,降低水阻和风阻,浮漂两端中通设计可以使浮漂抛投和有鱼咬钩以后都能有限降低风阻和水阻,提高抛投距离,放大鱼咬钩后浮漂反应出来的动作。
[0039]以上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0040]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1]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漂,包括漂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本体包括第一漂体与第二漂体;所述第一漂体和第二漂体均为三棱台状的结构,且第一漂体的底部与第二漂体的底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其对应边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弧线,对应面形成完整的圆弧面,并且在连接处为圆弧线或圆弧面的最高点,第一漂体的顶部三角形大于第二漂体的顶部三角形;第一漂体的长度小于第二漂体的长度;所述漂身本体沿轴向设置有贯通两侧的贯穿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陈小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