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漂尾及浮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50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漂尾及浮漂,所述浮漂包含自发光体,所述自发光体至少两面发光或环形发光,所述漂尾还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和自发光体之间连接,所述支撑体支撑漂尾保持竖直状态,还包括与所述电子漂尾依次连接的漂身组件和漂尾,电池内置于漂身组件中并与所述自发光体电性连接。所述自发光体电性连接。所述自发光体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漂尾及浮漂


[0001]本技术涉及钓鱼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浮漂。

技术介绍

[0002]电子浮漂主要用于夜间或环境光昏暗不易识别浮漂漂目变化的场景下。图1展示一种典型的日用漂解决方案,主要由漂尾90、漂身91和漂脚92组成,通过粘胶打磨成型,漂尾90从所示漂尾尖端到漂尾根部,依次通过刷漆在漂尾90外表面制成色区902、色区903,所述色区902和色区903交替排布,且在交界处涂有隔色区901,所述色区902和所述色区903为彩色,且颜色不同,所述隔色区901为深色,通常选用黑色,所述色区901、902、903共同形成漂尾的漂目。日用漂典型的特征是所述隔色区901的宽度窄,通常3毫米左右,漂尾90刚性足、弹性好,不易损坏。
[0003]而针对夜用的电子漂,如图2展示了一种典型的电子漂的解决方案,主要由光纤83、套在光纤外侧的透明保护管80、漂身81以及漂脚82构成。所述漂身81内部还有对应的LED发光元件以及电池,所述漂脚82与漂身81通过粘接和打磨处理固定在一起。所述光纤83为导光部件,常用材质为PMMA塑料,电子漂典型的特征是隔色区801相比日用漂的隔色区901宽度更宽,通常10毫米左右,电子漂隔色区831加宽的目的是在夜晚环境下,使人的肉眼能分辨出色区832和色区833,避免肉眼观察漂尾发光后效果是连在一起,无日用漂漂目的清晰分辨效果,同时由于所述光纤83为导光部件,光线是沿光纤轴向方向传播,然后通过径向透光的方式实现漂尾发光效果,由于光线在光纤内轴向方向传播并径向折射透光,必然造成亮度损耗,为了保证足够径向透光亮度效果,必然加大光源的功率,造成电池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提及的现有技术缺点,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漂尾,包含自发光体,所述自发光体至少两面发光或环形发光,所述漂尾还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和自发光体之间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支撑漂尾保持竖直状态。所述支撑体与自发光体为覆盖或部分覆盖关系。所述自发光体采用OLED自发光体。
[0005]具体的,所述自发光体包括透明状态或间断透明状态。
[0006]具体的,所述自发光体呈现点状发光或者区域发光。
[0007]具体的,所述自发光体采用至少2面发光的LED自发光体。
[0008]具体的,所述发光体单面发光,包括2个单面发光体背靠背连接方式或3个单面发光体组成三棱柱形状或4个单面发光体组成矩形形状。
[0009]具体的,所述支撑体采用全透明或者间断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0010]具体的,所述支撑体上具有沿轴线方向间隔排列的色区,相邻两个色区之间有一个隔色区,所述隔色区轴向宽度为W(1);所述自发光体对应的非发光区具有轴向宽度W(2),其尺寸关系为W(2)≥W(1),所述支撑体的色区最外侧表面有漆层。
[0011]一种电子浮漂,包括电子漂尾,还包括依次连接的漂身组件和漂尾,电池内置于漂身组件中并与所述自发光体电性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子漂尾,采用自发光体实现径向方向直接发光,光损失小,发光强度高,发光区实现接近360度全周范围的观测区,发光漂目无明暗不均现象。
[0014]采用OLED自发光体直接发光,基材材质以及电气引线均为透明材质,白天使用过程中观察漂尾中心不会出现中心黑棍现象,不影响日用效果。
[0015]发光区域可以设置为是点状发光也可以区域发光,可以分段的发光,也可以是整发光,满足多种发光观测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 为现有日用普通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 为现有电子漂的发光示意图;
[0018]图3 为一种电子浮漂的整体组成图;
[0019]图4为实施例1漂尾示意图;
[0020]图5为实施例1漂尾又一示意图;
[0021]图6为实施例1电子浮漂日用效果图;
[0022]图7为实施例1电子浮漂夜用效果图;
[0023]图8为实施例2漂尾示意图;
[0024]图9为实施例2漂尾又一示意图;
[0025]图10为实施例2电子浮漂日用效果图;
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2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0030]一种电子浮漂,如图3、4、5所展示,本方案所述电子浮漂包括漂尾100、漂身组件200以及可方便装入漂尾组件接通自发光体10 的电池。所述漂尾100包括包含自发光体10,
所述自发光体10可以两面发光,所述漂尾100还包括支撑体50,所述支撑体50和自发光体10之间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50支撑漂尾保持竖直状态,定义漂尾100延伸方向为轴向方向,沿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径向方向。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发光体10包括在漂尾100中设置的柔性电路板11(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以及在柔性电路板11上设置的LED灯珠12,所述柔性电路板11上多颗LED灯珠12分段互连对应漂尾100漂目510。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体50采用透明套管,本实施例中透明套管采用全部透明或半透明时,浮漂主要适用于夜晚使用。又一种透明套管外表面上彩色漆,且相邻的2个彩色漆之间还具有黑色的隔色区,可以实现日夜双用。所述套管透明位置对应漂目510,不透明位置对应非发光区520。所述自发光体10可以插入透明套管中活动连接,所述自发光体10可以固定在透明套管中。所述自发光体10可以是柔性或半刚性或钢性状态。
[003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如图4

5所示,由于柔性电路板11不能透光,单面的柔性电路板设置LED灯珠12对应的发光面在沿着漂尾100径向方向(0
°‑
180
°
)可以有较好的漂目效果,但背面和侧面的漂目观测效果就会明显亮度下降,影响垂钓体验。本实施例中采用2组柔性电路板11背靠背设置2组柔性电路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漂尾,其特征在于:包含自发光体,所述自发光体至少两面发光或环形发光,所述漂尾还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和自发光体之间覆盖方式连接,所述支撑体支撑漂尾保持竖直状态,所述自发光体发出白光或彩色光,所述自发光体与支撑体配合显示漂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与自发光体为覆盖或部分覆盖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光体采用OLED自发光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光体包括透明状态或间断透明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光体呈现点状发光或者区域发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光体采用至少2面发光的LED自发光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幼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创融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