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377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所述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气藏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获取纯气区采收率;基于气藏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获取水侵区采收率;基于所述纯气区采收率以及水侵区采收率,构建气藏采收率模型。该采收率模型综合考虑了气藏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能够更为细致、全面的反映影响气藏采收率的关键指标体系,操作性强,同时也为制定针对性的提高气藏采收率技术对策提供依据。对策提供依据。对策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然气藏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天然气藏的开发不同于油藏的开发,油藏开发有明确的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受开发方式影响,天然气开发的阶段性不明显。对于石油的开发来说,油藏采收率是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的乘积,油藏采收率的计算相对简单。对于天然气开发来说,无论是气区气藏还是水区气藏、中高渗还是低渗致密气藏、常规还是非常规气藏,开发方式主要还是采用衰竭式开发,受储层发育的强非均质性特征和水侵活跃程度的控制,天然气藏采收率的计算要相对复杂。现阶段,气藏采收率计算主要是围绕不同气藏类型形成了不同的采收率计算方法。天然气采收率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0004]第一种方法,主要是针对纯气区衰竭式开发气藏,采用容积法计算储量,应用物质平衡原理,可以得到气藏采收率(P为地层压力、Z 为天然气偏差系数,i和a代表原始和废弃状态)。
[0005]第二种方法,为考虑水区气藏开发过程中含气饱和度的变化,修正了气藏采收率计算公式,气藏采收率(P为地层压力、Z为天然气偏差系数,S
g
为含气饱和度,i和a代表原始和废弃状态)。
[0006]第三种方法,综合考虑了气体衰竭、储层压缩和水侵大小,给出了天然气藏采收率的计算公式:(是相对压力、E
p
是储层变容系数、ω是水侵体积系数)。
[0007]基于上述三种采收率计算方法,也提出了不同的采收率措施。整体上来说,前两种方法考虑因素不全,仅仅以纯气区衰竭式开发或者是水区气藏为目标气藏,给出了气藏采收率的计算公式。最后一种方法(即第三种方法)考虑因素相对全面,既考虑了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储渗介质压缩性的问题,也考虑了水区过程中含气饱和度变化的问题,该公式虽然是量化评价采收率的计算公式,但是从中看出影响采收率的影响只有三个,考虑到天然气开发对象的越来越复杂,该气藏采收率的计算方法具有参数体系不够细化、实际操作性不强的特征。
[0008]随着天然气开发对象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气藏转变,有水气藏的非均匀水侵和无水气藏的非均衡动用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天然气开发对象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日益增强,气水分布及水侵风险和强度越来越大,导致气藏采收率普遍偏低,因此需要重新构建基于实际气藏开发过程中气藏采收率的计算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基于气藏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获取纯气区采收率;
[0013]基于气藏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获取水侵区采收率;
[0014]基于所述纯气区采收率以及水侵区采收率,构建气藏采收率模型。
[0015]进一步的,所述纯气区采收率,具体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0016]η1=E
D
E
P
(1

E
V
)
[0017]其中,η1表示纯气区采收率,E
D
表示压降波及系数,E
p
表示当前压力衰竭效率,E
V
表示当前水侵波及系数。
[0018]进一步的,所述水侵区采收率,具体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0019]η2=E
D
E
w
E
v
[0020]其中,η2表示水侵区采收率,E
D
表示压降波及系数,E
w
表示宏观水驱气效率,E
V
表示当前水侵波及系数。
[0021]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纯气区采收率以及水侵区采收率,构建气藏采收率模型,具体包括:
[0022]所述基于所述纯气区采收率以及水侵区采收率,得到气藏采收程度;
[0023]将废弃地层压力下的气藏采收程度作为气藏采收率。
[0024]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纯气区采收率以及水侵区采收率,得到气藏采收程度,具体通过如下公式构建:
[0025]η=η1+η2[0026]=E
D
E
p
(1

E
v
)+E
D
E
w
E
v
[0027]其中,η表示气藏采收程度,η1表示所述纯气区采收率,η2表示所述水侵区采收率。
[0028]进一步的,所述当前压力衰竭效率E
p
,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0029][0030]其中,P
i
表示原始气藏压力,Z
i
表示原始天然气偏差系数,P表示目前气藏压力,Z表示目前天然气偏差系数。
[0031]进一步的,所述压降波及系数E
D
,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0032][0033]其中,G1为气藏动态控制地质储量,G为原始地质储量。
[0034]进一步的,所述当前水侵波及系数E
V
,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0035][0036]其中,We表示累计水侵量,Wp表示累计产水量和排水量之和,B
w
表示地层水体积系数,G1表示气藏动态控制地质储量,B
gi
表示原始体积系数, E
R
表示微观水驱气效率。
[0037]进一步的,所述微观水驱气效率E
R
,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0038][0039]其中,S
wi
表示原始含水饱和度,S
gr
表示水侵区域残余气饱和度。
[0040]进一步的,所述宏观水驱气效率E
w
,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0041][0042]其中,P
i
表示原始气藏压力,Z
i
为原始天然气偏差系数,P为目前气藏压力,Z为目前天然气偏差系数,S
wi
表示原始含水饱和度,S
gr
表示水侵区域残余气饱和度。
[0043]进一步的,η=E
D
E
p
(1

E
v
)+E
D
E
w
E
v
,具体通过如下方式得到:
[0044]将天然气状态方程代入将天然气状态方程代入获取得到;
[0045]其中,G
c
表示当前剩余地质储量,G表示原始地质储量,B
gi
表示原始体积系数,S
wi
表示原始含水饱和度,S
gr
表示水侵区域残余气饱和度,B
gp
表示当前天然气体积系数。
[00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气藏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获取纯气区采收率;基于气藏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获取水侵区采收率;基于所述纯气区采收率以及水侵区采收率,构建气藏采收率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气区采收率,具体通过如下公式得到:η1=E
D
E
p
(1

E
V
)其中,η1表示纯气区采收率,E
D
表示压降波及系数,E
p
表示当前压力衰竭效率,E
V
表示当前水侵波及系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侵区采收率,具体通过如下公式得到:η2=E
D
E
w
E
v
其中,η2表示水侵区采收率,E
D
表示压降波及系数,E
w
表示宏观水驱气效率,E
V
表示当前水侵波及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纯气区采收率以及水侵区采收率,构建气藏采收率模型,具体包括:所述基于所述纯气区采收率以及水侵区采收率,得到气藏采收程度;将废弃地层压力下的气藏采收程度作为气藏采收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纯气区采收率以及水侵区采收率,得到气藏采收程度,具体通过如下公式构建:η=η1+η2=E
D
E
p
(1

E
v
)+E
D
E
w
E
v
其中,η表示气藏采收程度,η1表示所述纯气区采收率,η2表示所述水侵区采收率。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压力衰竭效率E
p
,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其中,P
i
表示原始气藏压力,Z
i
表示原始天然气偏差系数,P表示目前气藏压力,Z表示目前天然气偏差系数。7.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降波及系数E
D
,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其中,G1为气藏动态控制地质储量,G为原始地质储量。8.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水侵波及系数E
V
,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其中,We表示累计水侵量,Wp表示累计产水量和排水量之和,B
w
表示地层水体积系数,G1表示气藏动态控制地质储量,B
gi
表示原始体积系数,E
R
表示微观水驱气效率。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藏采收率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观水驱气效率E
R
,具体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东博位云生闫海军刘华勋高树生叶礼友郭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