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79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含有生物学有效量的化合物I以及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组合物,以及它们用于防治农学和非农学环境中害虫的方法。所述化合物I与双酰胺类杀虫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提高害虫防治效果,降低施药量,减少使用次数,降低使用成本。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复配
,具体涉及含有生物学有效量的化合物I和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组合物,以及它们用于防治农学和非农学环境中虫害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各种作物虫害的发生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生面积逐年增长,给农作物带来巨大危害,从而导致作物减产、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农民为了提高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加大用药量或者随意混配药剂,这种不科学用药,不仅达不到增效作用,反而导致农药的浪费、残留超标、污染环境、导致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等问题。因此,亟需研制一种针对害虫的增效组合物,能达到扩大防治对象范围、降低用药量、延缓抗性产生的效果。
[0003]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长期连续单一的使用同一种药剂,害虫很快就会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增加,加剧农产品农药残留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与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的杀虫剂品种进行复配,是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扩大杀虫谱、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农药使用量的有效途径。但如何进行复配,使得各药物之间产生协同而非拮抗作用是一大难点。
[0004]专利文献CN 111909143 A公开了化合物I,其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尤其对鳞翅目(Lepidoptera)、半翅目(Hem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双翅目(Diptera)、螨类等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未公开如何使其与其他药物复配以达到增效的目的。
[0005]化合物I结构式如下所示,
[0006][0007]双酰胺类杀虫剂是近年来杀虫剂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作用于昆虫的鱼尼汀受体,具有以下特点:(1)作用机制新颖、高效、与传统农药无交互抗性:双酰胺类杀虫剂在大田中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效非常突出,在卵期和低龄幼虫期使用防效较优,持效期长,保叶效果显著;(2)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和对环境相容性好:双酰胺类杀虫剂产品对蜜蜂、鱼类、天敌生物、人畜、鸟类等高度安全,对甲壳类动物有一定风险;(3)对成虫、幼虫均有效果:对幼虫主要通过胃毒作用,兼有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强于触杀作用,其触杀作用不低于其他触杀性杀虫剂);对成虫主要通过触杀作用。对低龄幼虫具有极高活性,对高龄高活性,对成虫中等活性。具有极高卵/幼活性。
[0008]然而,上述两种化合物仍存在抗药性,杀虫活性待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含化合物I和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组合物,所述双酰胺类杀虫剂选自如下中的至少一种: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氯氟氰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环丙虫酰胺、四唑虫酰胺、氟氧虫酰胺、噻虫酰胺、硫虫酰胺、氟氯虫双酰胺;
[0010]化合物I结构式如下所示,
[0011][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化合物I参考专利文献CN 111909143 A中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其全文引入本专利技术作为参考。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化合物I和双酰胺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80~1:1~80。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化合物I和双酰胺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50~1:1~50,例如为50:1、40:1、30:1、20:1、10:1、5:1、4:1、3:1、2:1、1:1、1:2、1:3、1:4、1:5、1:10、1:20、1:30、1:40或1:50。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化合物I和双酰胺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10~1:1~10。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以所述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化合物I与双酰胺类杀虫剂在组合物中的质量之和为1~80%,优选为2~70%,或者5~65%;10~60%,例如1%、5%、10%、15%、20%、25%、30%、35%、40%、45%或50%。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组合物可制备成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制剂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中含有按重量计1%~60%的有效活性成分,优选为5%~50%;固体制剂中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有效活性成分,优选为10%~70%。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组合物中还包括去离子水、有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稳定剂、粘结剂、崩解剂、抗冻剂、抗结剂、助悬剂、成膜剂、防腐剂、着色剂、高分子囊壁材料、pH调节剂或填料等中的至少一种。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有效活性成分与去离子水、有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稳定剂、粘结剂、崩解剂、抗冻剂、抗结剂、助悬剂、成膜剂、防腐剂、着色剂、高分子囊壁材料、pH调节剂或填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制备得到所述组合物。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组合物可以制作成各种剂型,优选地,所述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悬浮种衣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

悬浮剂、乳油、微乳剂、可分散液剂、颗粒剂。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化合物I1%~80%,双酰胺类杀虫剂1%~80%,分散剂0%~10%,润湿剂0%~8%,余量为填料。
[0023]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中的化合物I为2%~70%,5%~65%,10%~60%,15%~50%等;
[0024]双酰胺类杀虫剂为2%~70%,5%~65%,10%~60%,15%~50%等;
[0025]分散剂为1%~8%,2%~7%,3

6%或4%~5%;
[0026]润湿剂为1%~8%,2%~7%,3

6%或4%~5%。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化合物I1%~80%,双酰胺类杀虫剂1%~80%,分散剂0%~10%,润湿剂0%~16%,崩解剂0%~20%,余量为填料。
[0028]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中的化合物I为2%~70%,5%~65%,10%~60%,15%~50%等;
[0029]双酰胺类杀虫剂为2%~70%,5%~65%,10%~60%,15%~50%等;
[0030]分散剂为1%~8%,2%~7%,3

6%或4%~5%;
[0031]润湿剂为1%~8%,2%~7%,3

6%或4%~5%;
[0032]崩解剂为1%~18%,2%~16%,3

15%,4%~12%,5%~10%或6

8%。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化合物I1%~50%,双酰胺类杀虫剂1%~50%,分散剂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含化合物I和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酰胺类杀虫剂选自如下中的至少一种: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氯氟氰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环丙虫酰胺、四唑虫酰胺、氟氧虫酰胺、噻虫酰胺、硫虫酰胺、氟氯虫双酰胺;所述化合物I结构如下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和双酰胺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80~1:1~8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中还包括去离子水、有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稳定剂、粘结剂、崩解剂、抗冻剂、抗结剂、助悬剂、成膜剂、防腐剂、着色剂、高分子囊壁材料、pH调节剂或填料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可以制作成各种剂型,所述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悬浮种衣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

悬浮剂、乳油、微乳剂、可分散液剂、或颗粒剂。5.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或非农业中虫害的用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虫害选自鳞翅目(Lepidoptera)、半翅目(Hemipte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会伟吴建挺赵士胜徐龙祥赵宝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