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04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名称为昌里1号,属于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3595,保藏日期为2023年04月23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具有色泽独特,生长周期短,子实体纤维相对紧实细腻,口感脆嫩等特点,产品辨识度高,耐CO2,保藏时间更长等特点,适宜工厂化推广种植。适宜工厂化推广种植。适宜工厂化推广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
,具体地,涉及一种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鹿茸菇,学名鹿茸菇(Lyophyllumdecastes,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离褶伞属(Lyophyllum)。在欧洲被称为Friedchickenmushroom,又名“路基蘑”“铁道蘑”“荷叶蘑”等;在中国因其切片与名贵中药鹿茸相似而得名鹿茸菇,为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
[0003]鹿茸菇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在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青海、四川、贵州、云南、新疆、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部等地都有分布。近年来,人工设施栽培集中在山东、广东、江苏、云南等省份,工厂化、规模化栽培主要集中在山东和江苏等地。鹿茸菇口感脆滑,味道鲜美,其子实体和菌丝体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膳食纤维。子实体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抗菌作用、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有着广阔的生物医药开发和保健食品应用前景。
[0004]目前市面上的鹿茸菇均为浅灰色品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子实体色泽单一,同质化明显,产品辨识度不高;2、培养及栽培周期较长;3、纤维较粗,口感不够细腻。这些问题无疑都最终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培育出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鹿茸菇菌株。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具有色泽独特,生长周期短,子实体纤维相对紧实细腻,口感脆嫩等特点,产品辨识度高,耐CO2,保藏时间更长等特点,适宜工厂化推广种植。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名称为昌里1号,属于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3595,保藏日期为2023年04月23日。
[0007]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黑褐色鹿茸菇孢子,为培养上述昌里1号得到的孢子。
[0008]上述黑褐色鹿茸菇菌株作为亲本在育种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黑褐色鹿茸菇菌丝体,为培养上述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得到的菌丝体。
[0010]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黑褐色鹿茸菇子实体,为栽培上述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得到的子实体。
[0011]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了上述黑褐色鹿茸菇子实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黑褐色鹿茸菇菌株的形态特征如下:
[0013]菌丝: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发达;
[0014]菌盖:直径为3.6士1.2cm,呈钟罩形,菌盖中部呈黑褐色,边缘灰白色,平滑且初期
内卷,肉质厚而硬,表面略微粉状,斑纹分布均匀,无龟裂;
[0015]菌柄:长度为10.5
±
1.65cm,直径为1.8士0.65cm,菌柄上部黑褐色,下部灰黑色,无绒毛,靠近菌盖处的菌柄内部致密紧实,远离菌盖处菌柄中空,肉质白色,脆硬,易折断,丛生。
[0016]菌褶:灰黑色,菌褶由菌柄与菌盖交界处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延伸分布。
[0017]孢子印:白色,分布均匀。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黑褐色鹿茸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如下:
[0019]营养成分来源: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玉米粉、豆粕等,其中含水量65%~68%;
[0020]培养及栽培条件:菌丝体培养温度为20~26℃,湿度60~70%,CO2浓度2000~3500ppm,培养周期60~75天。适宜出菇温度为14~19℃,湿度90%~100%,CO2浓度2000~3000ppm,前1~7天,光照强度10~50Lux,后8~28天光照强度150~280Lux,每天间隙式开启层架灯刺激出菇,栽培周期约为26~28天。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具有色泽独特,生长周期短,子实体纤维相对紧实细腻,口感脆嫩等特点,产品辨识度高,耐CO2,保藏时间更长等特点,适宜工厂化推广种植。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同时生长有黄白色与黑褐色鹿茸菇子实体的菌包外观图片;
[0024]图2为驯化后的鹿茸菇新菌株“昌里1号”出菇外观图;
[0025]图3为出菇对照图(右侧为鹿茸菇驯化菌种“昌里1号”,左侧为常规对照菌株Ppx

LY

QB);
[0026]图4为引物ISSR1

38的部分特异性片段扩增结果;
[0027]图5为引物P1

29的部分特异性片段扩增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为了进一步凸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黑褐色鹿茸菇菌株的优势,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及其应用进行进一步的详细的对比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名称为昌里1号,该黑褐色鹿茸菇菌株的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0032](1)、配制培养基
[0033]PDA培养基:每1L培养基用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6g,水1L,pH值自然,每
个φ90mm平板装培养基30ml,在121℃下灭菌30分钟后冷却备用。
[0034]液体培养基:葡萄糖30g,硫酸镁1.2g,1500ml水,磷酸二氢钾0.75g,磷酸氢二钾1.2g,葡萄糖30g,豆奶宝4.5g,玉米粉3g,酵母浸粉3g,蛋白胨1.5g,pH6.4

6.7,每个2.5升容量摇瓶装液量1.5升,在121℃下灭菌30分钟后冷却备用。
[0035]木屑培养基:杂木肩37%、玉米芯16%、棉籽壳16%、麸皮20%,玉米粉5%、大豆粕5%,碳酸钙1%,含水率60~63%,pH值5.8

6.0,每个1400cc栽培瓶培养基装培养料900g,在121℃下灭菌120分钟后冷却备用。
[0036](2)、采集分离
[0037]先后4次于江苏品品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江苏汇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黄白色鹿茸菇LY

PPX

QB出菇房,共采集4包同时生长有黄白色与黑褐色鹿茸菇子实体的菌包(见图1)带回实验室,每个菌包挑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褐色鹿茸菇菌株,其特征在于,名称为昌里1号,属于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3595,保藏日期为2023年04月23日。2.一种黑褐色鹿茸菇孢子,其特征在于,为培养权利要求1所述昌里1号得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昌里陈长茂卓智茂路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品品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