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87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1
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前罩以及上罩,能够减少向乘员侧流动的行驶风。鞍乘型车辆具备:在前轮(2)的上方从前方覆盖车体(10)的前罩(30);以及在前罩(30)的上方从前方覆盖转向用的把手(20)的上罩(31),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罩(30)的前表面(40)和上罩(31)的前表面(47)向前低后高地倾斜,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上罩(31)的前表面(47)的前缘(47a)位于比延长线(L)靠后方的位置,所述延长线(L)将前罩(30)的前表面(40)的后缘部(40a)沿着后缘部(40a)向后上方延长而得到的延长线。后上方延长而得到的延长线。后上方延长而得到的延长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鞍乘型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鞍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在前轮的上方从前方覆盖车体的前罩和在前罩的上方从前方覆盖转向用的把手的上罩,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罩及上罩前低后高地倾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2839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另外,在上述以往的鞍乘型车辆中,行驶风沿着前罩及上罩向后方侧流动。期望这样的行驶风不会强烈地吹到乘员。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前罩和上罩的鞍乘型车辆中,能够减少流向乘员侧的行驶风。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在本说明书中,包含在2021年1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

日本特愿2021

012098的全部内容。
[0011]鞍乘型车辆具备:在前轮的上方从前方覆盖车体的前罩;和在所述前罩的上方从前方覆盖转向用的把手的上罩,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前罩的前表面和所述上罩的前表面前低后高地倾斜,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上罩的所述前表面的前缘位于比延长线靠后方的位置,所述延长线是将所述前罩的所述前表面的后缘部沿着该后缘部向后上方延长而得到的延长线。
[0012]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上罩的所述前表面具备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凹部的底面位于所述延长线上。
[0013]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上罩的所述前表面具备向上方突出的凸部,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凸部相对于所述延长线向前方突出。
[0014]而且,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前缘、所述凹部以及所述凸部从车辆前方侧起依次配置。
[0015]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上罩与所述把手一体地左右转动,所述上罩具有从所述前缘向后方延伸的上罩下表面部,所述前罩在所述后缘部的后下方具有位于所述上罩下表面部的下方的上表面部,在所述上罩下表面部与所述上表面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0016]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俯视观察时,所述前罩的所述后缘部以车宽方
向的中央部位于最前方的方式向前方呈凸状弯曲。
[0017]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上罩的所述前表面在所述前缘的后方具备在侧视观察车辆时相对于所述延长线向前方突出的部分。
[0018][专利技术效果][0019]鞍乘型车辆具备:在前轮的上方从前方覆盖车体的前罩;和在前罩的上方从前方覆盖转向用的把手的上罩,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罩的前表面和上罩的前表面前低后高地倾斜,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上罩的前表面的前缘位于比延长线靠后方的位置,所述延长线是将前罩的前表面的后缘部沿着该后缘部向后上方延长而得到的延长线。
[0020]根据该结构,沿着前罩的前表面从后缘部向后上方流动的行驶风的一部分从上罩的前缘沿着上罩的前表面向后上方流动,因此能够使行驶风高效地向上方流走。因此,能够减少流向乘员侧的行驶风。
[0021]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罩的前表面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凹部的底面位于延长线上。
[0022]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从前罩沿着延长线向后上方流动的行驶风沿着凹部的底面顺畅地流动。另外,行驶风集中于凹部后向后上方流动,因此能够形成朝向后上方的行驶风的流动。
[0023]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罩的前表面具备向上方突出的凸部,凸部在侧视观察车辆时相对于延长线向前方突出。
[0024]根据该结构,行驶风吹到相对于延长线向前方突出的凸部从而向上方侧流动。因此,能够减少流向乘员侧的行驶风。
[0025]而且,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前缘、凹部以及凸部从车辆前方侧起依次配置。
[0026]根据该结构,从前缘沿着上罩的前表面流动的行驶风集中于凹部,之后,与凸部接触而向上方流动。因此,能够减少流向乘员侧的行驶风。
[0027]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罩与把手一体地左右转动,上罩具有从前缘向后方延伸的上罩下表面部,前罩在后缘部的后下方具有位于上罩下表面部的下方的上表面部,在上罩下表面部与上表面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0028]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左右转动的上罩与前罩的上表面部之间确保间隙,因此容易使上罩转动。
[0029]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俯视观察时,前罩的后缘部以车宽方向的中央部位于最前方的方式向前方呈凸状弯曲。
[0030]根据该结构,能够较大地确保左右转动的上罩与前罩的后缘部之间的间隔,因此容易使上罩转动。
[0031]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罩的前表面在前缘的后方具备在侧视观察车辆时相对于延长线向前方突出的部分。
[0032]根据该结构,行驶风吹到在前缘的后方相对于延长线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从而向上方侧流动。因此,能够减少流向乘员侧的行驶风。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0034]图2是自动二轮车的前部的左视图。
[0035]图3是自动二轮车的前部的俯视图。
[0036]图4是自动二轮车的前部的正视图。
[0037]图5是从左前方侧观察自动二轮车的前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描述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LH”表示车体左方。
[003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
[0040]自动二轮车1是踏板型的鞍乘型车辆,其具备:车架10(车体);前叉11,其将前轮2支承为转向自如;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12,其支承于车架10的后部;后轮3;以及座椅13,其供乘员跨骑就座。
[0041]自动二轮车1具备覆盖车架10等车体的车体罩14。
[0042]车架10具备:设置于车架10的前端部的前立管15、从前立管15向下方延伸的下部架16、从下部架16向后方延伸的底部架17、以及从底部架17向后上方延伸的座椅框架18。
[0043]前叉11支承于前立管15,被设置成以前立管15为中心左右转向自如。
[0044]前轮2支承于前叉11的下端部。
[0045]转向用的把手20被安装于前叉11的上端部。
[0046]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12在座椅框架18的下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0047]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12一体地设置有驱动后轮3的动力单元21和将后轮3支承为摆动自如的摆动臂部22。
[0048]动力单元21是内燃机。后轮3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在前轮(2)的上方从前方覆盖车体(10)的前罩(30);和在所述前罩(30)的上方从前方覆盖转向用的把手(20)的上罩(31),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前罩(30)的前表面(40)和所述上罩(31)的前表面(47)前低后高地倾斜,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上罩(31)的所述前表面(47)的前缘(47a)位于比延长线(L)靠后方的位置,所述延长线(L)是将所述前罩(30)的所述前表面(40)的后缘部(40a)沿着该后缘部(40a)向后上方延长而得到的延长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31)的所述前表面(40)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50),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凹部(50)的底面(50a)位于所述延长线(L)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31)的所述前表面(47)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51),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凸部(51)相对于所述延长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孝金子薰W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