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及智能烟灰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58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及智能烟灰缸,包括顶部开口的下腔体,下腔体内上下堆叠放置多个开口朝上的容器,最下方容器底面的下腔体上安装弹性上顶结构;下腔体开口边缘处安装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中的搭扣顶部内摆而止挡于容器边缘上方;还包括配装于下腔体开口处的上体,上体底部设置与搭扣相对应的凸缘一,凸缘一挤压贴合于搭扣顶部内侧,搭扣外摆脱离容器边缘;从而在上体与下腔体配装状态时,堆叠的容器不受搭扣限制在弹性上顶结构作用下被上顶,而在上体与下腔体处于非配装的脱离状态时,搭扣则将内摆而对堆叠的容器产生限制,从而经由容器上顶、限制两种状态的切换,在非动力下实现堆叠容器上行供料的自动供给,结构简单实用。构简单实用。构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及智能烟灰缸


[0001]本技术涉及家居用品
,尤其是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及智能烟灰缸。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抽完的烟头通常由使用者扔至烟灰缸中进行临时积存,烟灰缸使用完毕或者是烟头、烟灰积存至一定量后再人工来进行清理清洁。
[0003]现有烟灰缸的清理清洁,尤其是积存一段时日后再进行的清理清洁,不仅操作麻烦,清理不便,而且还会逸发出难闻的味道,使得用户体验极差;对于现有技术中应运而生的智能烟灰缸而言,虽然其通过非敞口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积存的烟头残渍进行视觉、气味上的遮挡,但也需要及时地由人工进行清理清洗干净后才能再继续使用,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及智能烟灰缸,从而在非动力下实现堆叠容器上行供料的自动供给,结构简单实用,尤其方便于积存有烟头后烟灰缸的及时、快速清理。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包括顶部开口的下腔体,下腔体内上下堆叠放置多个开口朝上的容器,最下方容器底面的下腔体上安装有弹性上顶结构;所述下腔体开口边缘处安装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中的搭扣顶部内摆而止挡于容器边缘上方;还包括配装于下腔体开口处的上体,上体底部设置有与搭扣相对应的凸缘一,凸缘一挤压贴合于搭扣顶部内侧,搭扣外摆脱离容器边缘。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搭扣底部与下腔体之间安装有限位转轴,搭扣中部与下腔体之间安装有弹性体一,自然状态下的弹性体一驱使搭扣顶部相对于下腔体内摆。
[0009]所述下腔体外壁面上部向外延伸形成下凸壁,上体外壁面下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上凸壁,上凸壁与下凸壁上下对应相配后于内侧构成搭扣容纳、摆动的容腔。
[0010]所述上体内侧面的底边缘处沿着周向间隔向内延伸有多个内凸部,多个内凸部底面共同安装有挡环,挡环位于容器开口端边缘的上方。
[0011]所述容器开口端边缘沿着周向向外翻折延伸形成凸环,搭扣内侧面的上部向内延伸有凸缘二。
[0012]所述上体与下腔体相接处的边缘处相对安装有两组锁止结构,两组锁止结构与两组限位结构相互间隔并沿着周向均匀布设;位于相邻限位结构和锁止结构间隔处的上体、下腔体之间还安装有弹性件。
[0013]所述上体底面边缘与下腔体顶面边缘共同安装有翻转结构,与翻转结构相对的上
体与下腔体相贴合的边缘处安装有锁止结构;
[0014]所述下腔体开口处设置有两组限位结构,两组限位结构布设于翻转结构、锁止结构中部的下腔体开口边缘处。
[0015]所述翻转结构包括下腔体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的凸耳,上体底面间隔向下延伸有支耳,两个支耳之间构成的凹槽,凸耳配置于凹槽中,贯穿两个支耳和凸耳共同安装有翻转轴。
[0016]所述锁止结构包括有按压块,按压块中部经由锁止转轴构成转动安装,按压块一端的内侧面压装有弹性体二,按压块另一端的内侧面向内延伸有台阶;所述锁止转轴和弹性体二安装于上体、下腔体中其中一个的外壁面上,上体、下腔体中另一个的外壁面上向外延伸形成凸扣,凸扣与台阶卡装相配。
[0017]一种智能烟灰缸,包括有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自动供料机构,上体顶端安装有可开闭的顶盖,位于顶盖下方的上体内安装有灭烟组件,灭烟组件下方与堆叠放置的容器开口贯通。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在上体与下腔体配装状态时,堆叠的容器不受搭扣限制在弹性上顶结构作用下被上顶,而在上体与下腔体处于非配装的脱离状态时,搭扣则将内摆而对堆叠的容器产生限制,从而经由容器上顶、限制两种状态的切换,在非动力下实现堆叠容器上行供料的自动供给,结构简单实用,尤其方便于积存有烟头后烟灰缸的及时、快速清理;
[0020]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21]挡环的设置,对于容器的上顶位置进行了限位,结合搭扣的设置,从而有效保证容器单次上顶供料的数量,通常为一个,即在搭扣相对于容器边缘的一次脱离、复位过程中,在弹性上顶结构和挡环的联合作用下,堆叠的容器每次上移一个距离,复位的搭扣端部限位于上方两个容器的边缘之间,使得最上方的容器脱离搭扣的限制而可以被取走。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沿着纵截面方向的剖视图。
[0025]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沿着另一个纵截面方向的剖视图。
[0027]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上体与下腔体之间的另一种配装结构。
[0029]图8为图7中上体与下腔体配装的剖视图。
[0030]其中:1、下腔体;2、上体;3、翻转结构;4、限位结构;5、容器;6、锁止结构;7、弹性上顶结构;8、传感器;9、挡环;10、弹性件;
[0031]11、凸耳;12、外凸部;13、下凸壁;14、下围壁;15、凸翅;16、支承座;
[0032]21、凹槽;22、内凸部;23、上凸壁;24、凸缘一;25、上围壁;26、凸块;27、延伸壁;
[0033]30、翻转轴;
[0034]41、容腔;42、弹性体一;43、搭扣;44、限位转轴;431、凸缘二;
[0035]51、凸环;
[0036]61、按压块;62、锁止转轴;63、弹性体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8]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包括顶部开口的下腔体1,下腔体1内上下堆叠放置多个开口朝上的容器5,最下方容器5底面的下腔体1上安装有弹性上顶结构7;下腔体1开口边缘处安装有限位结构4,限位结构4中的搭扣43顶部内摆而止挡于容器5边缘上方;还包括配装于下腔体1开口处的上体2,上体2底部设置有与搭扣43相对应的凸缘一24,凸缘一24挤压贴合于搭扣43顶部内侧,搭扣43外摆脱离容器5边缘。
[0039]本实施例中,在上体2与下腔体1配装状态时,堆叠的容器5不受搭扣43限制,在弹性上顶结构7作用下被上顶,而在上体2与下腔体1处于非配装的脱离状态时,搭扣43则将内摆而对堆叠的容器5产生限制,从而经由容器5上顶、限制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在非动力下实现堆叠容器5上行供料的自动供给。
[0040]搭扣43底部与下腔体1之间安装有限位转轴44,搭扣43中部与下腔体1之间安装有弹性体一42,自然状态下的弹性体一42驱使搭扣43顶部相对于下腔体1内摆,从而使得搭扣43止挡于相应容器5边缘上方,对容器5的上行产生限制。
[0041]下腔体1外壁面上部向外延伸形成下凸壁13,上体2外壁面下边缘向外延伸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开口的下腔体(1),下腔体(1)内上下堆叠放置多个开口朝上的容器(5),最下方容器(5)底面的下腔体(1)上安装有弹性上顶结构(7);所述下腔体(1)开口边缘处安装有限位结构(4),限位结构(4)中的搭扣(43)顶部内摆而止挡于容器(5)边缘上方;还包括配装于下腔体(1)开口处的上体(2),上体(2)底部设置有与搭扣(43)相对应的凸缘一(24),凸缘一(24)挤压贴合于搭扣(43)顶部内侧,搭扣(43)外摆脱离容器(5)边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43)底部与下腔体(1)之间安装有限位转轴(44),搭扣(43)中部与下腔体(1)之间安装有弹性体一(42),自然状态下的弹性体一(42)驱使搭扣(43)顶部相对于下腔体(1)内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1)外壁面上部向外延伸形成下凸壁(13),上体(2)外壁面下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上凸壁(23),上凸壁(23)与下凸壁(13)上下对应相配后于内侧构成搭扣(43)容纳、摆动的容腔(4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2)内侧面的底边缘处沿着周向间隔向内延伸有多个内凸部(22),多个内凸部(22)底面共同安装有挡环(9),挡环(9)位于容器(5)开口端边缘的上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5)开口端边缘沿着周向向外翻折延伸形成凸环(51),搭扣(43)内侧面的上部向内延伸有凸缘二(43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自动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2)与下腔体(1)相接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业曾胜鹏
申请(专利权)人:新创纳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