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及先端帽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157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包括电处理部和操纵线;鞘管,鞘管表面设有可弯曲的柔性导电部,柔性导电部呈管状,柔性导电部上形成有便于柔性导电部弯曲的空隙,鞘管表面通过空隙与柔性导电部的外部空气连通;其中,操纵线穿设于鞘管内,电处理部从鞘管的前端伸出。电处理部从鞘管的前端伸出。电处理部从鞘管的前端伸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及先端帽


[0001]本说明书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及先端帽。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手术由于切口损伤小、临床效果好等优点,近年来已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在内窥镜手术中,具有电处理部(如,电圈套器等)的内窥镜用处理装置被用于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切开、烧灼、止血等处理工作。目前内窥镜用处理装置主要分为单电极和双电极处理装置,由于单电极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在使用时,高频电流流经人体组织的范围广,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大,因此近年来双电极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发展迅速。
[0003]现有的双电极内窥镜用处理装置一般是在鞘管表面设置一层金属电极作为返回电极,这层金属电极相当于贴在人体组织上的电极片,以此使得双电极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具备了单电极内窥镜用处理装置的所有基本功能之外,还兼备单、双电极模式自由切换的功能。但是,双电极内窥镜用处理装置鞘管表面的金属电极的长度若设置较短,则可能存在导电稳定性较差,导电性能不佳而导致人体组织损伤等问题;若设置过长,则会影响鞘管的柔顺性,不利于鞘管在各种弯曲角度的内窥镜的器械通道中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电处理部和操纵线;鞘管,所述鞘管表面设有可弯曲的柔性导电部,所述柔性导电部呈管状,所述柔性导电部上形成有便于所述柔性导电部弯曲的空隙,所述鞘管表面通过所述空隙与所述柔性导电部的外部空气连通;其中,所述操纵线穿设于所述鞘管内,所述电处理部从所述鞘管的前端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部包括含有所述空隙的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包括一个或多个连续金属件,所述一个或多个连续金属件之间形成有使所述鞘管表面部分外露的所述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包括形成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连续金属件的间断面之间的缝隙,所述缝隙沿所述鞘管的轴线方向螺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设置的所述缝隙的螺距为0.1~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沿所述鞘管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小于与所述柔性导电部配合的导电结构沿所述鞘管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部包括含有所述空隙的金属件,所述空隙沿所述鞘管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金属件的壁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部包括弯曲段和直管段,所述直管段与所述弯曲段电连接,所述直管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直管段的直径的6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部包括两段所述直管段,所述弯曲段连接在两段所述直管段之间,所述弯曲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弯曲段的直径的2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的前端从所述柔性导电部的前端伸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部的前端与所述鞘管的前端存在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的范围为0.5mm~1.5mm。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极和先端帽,所述第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