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26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针织布,涉及针织布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部分针织布在受到拉动后易变形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层,所述基层设置有两层,两层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一纱线,所述基层上形成有多个空腔以及通孔,多条所述第一纱线贯穿通孔,并对两层基层之间形成相互缝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抗拉针织布,其在承受拉力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基层所编织的方式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拉力进行分散,减小拉力对针织布所造成的变形,并增强了针织布的抗拉强度,延长了其使用的寿命。延长了其使用的寿命。延长了其使用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针织布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布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拉针织布。

技术介绍

[0002]针织布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人们常会用不同编织方式的针织布生产所对应使用功能的不同。
[0003]目前,现有的针织布多数具备有抗拉的效果,但现有的部分针织布仅有单一方向的抗拉能力,对于与其相垂直的方向,在针织布或由此针织布所制成的产品受到拉动时,针织布无法在拉力消失时完好的恢复至被拉动前的状态,容易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个新的方案来对现有的抗拉型针织布进行补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针织布。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拉针织布,包括基层,所述基层设置有两层,两层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一纱线,所述基层上形成有多个空腔以及通孔,多条所述第一纱线贯穿通孔,并对两层基层之间形成相互缝接。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织造制成。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1的垫纱组织为:23/21/10//,一穿二空。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2的垫纱组织为:32/

/34//,一穿二空。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3的垫纱组织为:10/12/10//,一穿二空。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4的垫纱组织为:34/21/34//,一穿二空。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线设置为锦纶高弹丝。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使用尼龙弹力线进行编织。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针织布被使用时,针织布中的基层可通过其编织方式对所承受到的拉力进行分散承担,实现抗拉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依靠基层的编制方式保持其受到拉力前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梳栉GB1的垫纱运动图;
[0017]图3为梳栉GB2的垫纱运动图;
[0018]图4为梳栉GB3的垫纱运动图;
[0019]图5为梳栉GB4的垫纱运动图;
[0020]图6为基层的垫纱运动图。
[0021]图中:1、基层;2、第一纱线。
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3]一种抗拉针织布,如图1所示,包括基层1,基层1设置有两层,两层基层1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一纱线2,基层1上形成有多个空腔以及通孔,多条第一纱线2贯穿通孔,并对两层基层1之间形成相互缝接,基层1通过其编织所形成的结构形成针织布的抗拉效果,此时基层1上的多个编织纱线之间形成空腔与通孔,使得第一纱线2能够通过对两层基层1之间的贯穿、缝合,以实现对两层基层1之间的固定,并通过第一纱线2在两层基层1上的缝接,加强针织布整体的抗拉效果。
[0024]如图2

图6所示,基层1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织造制成,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的编织方式能够使得针织布能够通过形变形成弹性,同时以此作为对针织布受到拉动时的缓冲过程,在针织布的形变到达最大限度时,基层1在拉延方向上的宽度上会出现收缩,使进行拉延的力能够被分摊至各条编织纱线上,通过各条纱线在改变为拉直状态后进行受力,或是通过各条纱线之间的连接形成对拉力的分担,以此达到抗拉的效果。
[0025]梳栉GB1通过经编机沿图2上所展示的垫纱运动图进行编制,其垫纱组织为:23/21/10//,以一穿二空的方式进行编织。梳栉GB2通过经编机沿图3上所展示的垫纱运动图进行编制,其垫纱组织为:32/

/34//,以一穿二空的方式进行编织。梳栉GB3通过经编机沿图4上所展示的垫纱运动图进行编制,其垫纱组织为:10/12/10//,以一穿二空的方式进行编织。梳栉GB4通过经编机沿图5上所展示的垫纱运动图进行编制,其垫纱组织为:34/21/34//,以一穿二空的方式进行编织。
[0026]在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之间,梳栉GB1与梳栉GB2之间相互牵拉以形成基层1的基本结构,在此状态下,梳栉GB1与梳栉GB2之间所形成的结构在任何方向的牵拉下均能够实现先形变后抗拉的效果,梳栉GB3设置在梳栉GB1结构区域,梳栉GB3的设置用以减小图6中所示的、纵向方向上的形变,并用以增强梳栉GB1在纵向方向上的抗拉效果,梳栉GB4分别对梳栉GB1、梳栉GB2以及梳栉GB3进行拉动,使得梳栉GB1、梳栉GB2以及梳栉GB3之间在横向方向上的拉动能够受到限制,减小梳栉GB1、梳栉GB2以及梳栉GB3之间的形变。
[0027]在基层1的抗拉效果上,如图6所示,在纵向方向上,基层1通过梳栉GB3的设置实现形变后的牵拉效果,在纵向方向的牵拉过程中,呈弯折状态的梳栉GB3能够被拉直,并带动基层1的横向长度缩短,使得能够有更多的、梳栉GB3方向纱线的密集程度增加,提高基层1的增项抗拉性能,在横向方向上,梳栉GB1与梳栉GB2的走向总体呈弯折状态,在针织布受到横向拉延的情况下,基层1通过梳栉GB1与梳栉GB2之间偏向拉直的状态改变形成牵引,并通过梳栉GB4在梳栉GB1与梳栉GB2上的穿插,提升梳栉GB1与梳栉GB2的抗拉性能以及稳定性,在斜向的施力方向上,基层1通过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以相互穿插的方式实现牵引,其中,在左下至右上的方向上,以及左上至右下的方向上,拉力均能够通过梳栉GB1与梳栉GB2、梳栉GB3与梳栉GB4两股纱线形成分散牵引,两股纱线之间相互穿插固定,并形成受力时的形变,以及对力的分散,使得基层1在受到拉力时,能够先以形变作为弹性的缓冲,而后通过纱线接近拉直状态下的拉动对力进行分散承担,提高针织布的抗拉效果。
[0028]第一纱线2设置为锦纶高弹丝,锦纶高弹丝的捻度均匀,具有高弹性,柔软舒适的特性,基层1使用尼龙弹力线进行编织,其能够使基层1具有弹性,并能够对两层基层1形成
束缚。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设置有两层,两层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一纱线,所述基层上形成有多个空腔以及通孔,多条所述第一纱线贯穿通孔,并对两层基层之间形成相互缝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织造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拉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1的垫纱组织为:23/21/10//,以一穿二空的方式进行编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拉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2的垫纱组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众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