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13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包括下肢训练结构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顶罩,顶罩内侧两端部均转动设置有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收纳开槽,收纳开槽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连接杆,其中一个连接杆的顶部开设有凹形槽,凹形槽内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杆,其中另一个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与凹形槽和限位杆相匹配的挂钩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结构中顶罩底部转动设置的两个支撑柱,再配合支撑柱内侧收纳开槽内转动设置的连接杆以及连接杆上凹形槽、限位杆和挂钩部的配合使用,能够保持支撑柱转动展开后稳定放置的同时,可以进行折叠收纳,方便对下肢康复训练器的携带和收纳。纳。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


[0001]本技术涉及训练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下肢功能障碍的卧床患者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增加肌肉力量,预防肌腱及关节囊粘连和挛缩,尽快恢复关节和肢体的正常功能。
[0003]现今使用的下肢康复训练器体积较大,无法进行折叠收纳,收纳时占用空间较大,使得现今使用的下肢康复训练器存在不便于携带使用以及收纳存放的缺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包括:
[0006]下肢训练结构,用于人体下肢的锻炼;
[0007]支撑结构,设置于下肢训练结构的下方,用于下肢训练结构的支撑定位;
[0008]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顶罩,所述顶罩内侧两端部均转动设置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收纳开槽,所述收纳开槽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连接杆,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开设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内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杆,其中另一个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与凹形槽和限位杆相匹配的挂钩部。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转动设置有凹形座,所述凹形座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防滑垫。
[0010]优选的,所述下肢训练结构包括飞轮训练机构和两个踏板,两个所述踏板分别转动设置于飞轮训练机构的两个摇臂端部,两个所述踏板顶部设置有绑带。
[0011]优选的,所述绑带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所述踏板侧壁的顶部开设有条形开槽,所述条形开槽内部固定设置有挡杆。
[0012]优选的,所述飞轮训练机构外壁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提拉把手,所述飞轮训练机构的底部与顶罩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固定的安装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连接罩和定位卡块,所述连接罩固定设置于飞轮训练机构的底端,所述定位卡块固定设置于顶罩的顶端,所述连接罩的两侧均螺纹穿插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定位卡块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锁紧螺栓相匹配的内螺孔。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本技术通过支撑结构中顶罩底部转动设置的两个支撑柱,再配合支撑柱内侧收纳开槽内转动设置的连接杆以及连接杆上凹形槽、限位杆和挂钩部的配合使用,能够保持支撑柱转动展开后稳定放置的同时,可以进行折叠收纳,方便对下肢康复训练器的
携带和收纳;
[0016](2)本技术通过下肢训练结构和支撑结构之间设置的由连接罩、定位卡块和锁紧螺栓组成的安装结构,能够方便下肢训练结构和支撑结构之间的拆装,使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拆装携带或收纳,从而提高其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支撑结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安装结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踏板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支撑结构;11、顶罩;12、支撑柱;13、凹形座;14、防滑垫;15、收纳开槽;16、连接杆;17、凹形槽;18、限位杆;19、挂钩部;2、锻炼结构;21、飞轮训练机构;22、连接罩;23、定位卡块;24、锁紧螺栓;25、提拉把手;26、踏板;27、绑带;28、条形开槽;29、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包括:
[0024]下肢训练结构2,用于人体下肢的锻炼,下肢训练结构2包括飞轮训练机构21和两个踏板26,飞轮训练机构21可以采用现今市场上售卖的肢康复脚踏车上相同的踩车结构,两个踏板26分别转动设置于飞轮训练机构21的两个摇臂端部,通过脚步踩踏踏板26进行飞轮训练机构21上两个摇臂的旋转,对使用者下肢进行锻炼,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增加肌肉力量,两个踏板26顶部设置有绑带27,绑带27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踏板26侧壁的顶部开设有条形开槽28,条形开槽28内部固定设置有挡杆29,通过将绑带27从条形开槽28内的挡杆29底部穿过后翻转,利用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之间的粘连,便于适应不同使用者脚步在踏板26上的固定,飞轮训练机构21外壁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提拉把手25,方便使用者提拉携带,可以采用尼龙不带制作而成,飞轮训练机构21的底部与顶罩11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固定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包括连接罩22和定位卡块23,连接罩22固定设置于飞轮训练机构21的底端,定位卡块23固定设置于顶罩11的顶端,连接罩22的两侧均螺纹穿插设置有锁紧螺栓24,定位卡块23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锁紧螺栓24相匹配的内螺孔,连接罩22与定位卡块23卡合,实现快速定位,再配合锁紧螺栓24旋转插入到内螺孔中,快速完成两者之间的固定,从而方便飞轮训练机构21和支撑结构1之间的拆装;
[0025]支撑结构1,设置于下肢训练结构2的下方,用于下肢训练结构2的支撑定位,支撑结构1包括顶罩11,顶罩11内侧两端部均转动设置有支撑柱12,两个支撑柱12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收纳开槽15,收纳开槽15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连接杆16,其中一个连接杆16的顶部开设有凹形槽17,凹形槽17内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杆18,其中另一个连接杆16的顶部设置有与凹
形槽17和限位杆18相匹配的挂钩部19,通过将两个连接杆16从收纳开槽15内转动展开,两个配合两个连接杆16端部的挂钩部19卡入到凹形槽17内的限位杆18上,快速完成两个连接杆16之间的拼接,对两个支撑柱12之间进行限位,保持两个支撑柱12之间展开后的固定,两个支撑柱12的底部均转动设置有凹形座13,凹形座13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防滑垫14,增加支撑柱12支撑的稳定性。
[0026]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7]在需要进行下肢训练时,只需将顶罩11下方的两个支撑柱12向两侧转动展开,并将两个支撑柱12内侧收纳开槽15内的连接杆16转动打开,随着两个支撑柱12的不断展开,两个连接杆16之间底部的距离不断增大,当其中一个连接杆16端部的挂钩部19正好卡入到另一个连接杆16顶部凹形槽17内的限位杆18外壁时,两个连接杆16对接完成,对两个支撑柱12的展开进行限位,使两个支撑柱12呈八字形放置,配合凹形座13及防滑垫14与地面的接触,保持支撑柱12和顶罩11放置的稳定,然后将飞轮训练机构21底端的连接罩22套设到顶罩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包括:下肢训练结构(2),用于人体下肢的锻炼;支撑结构(1),设置于下肢训练结构(2)的下方,用于下肢训练结构(2)的支撑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包括顶罩(11),所述顶罩(11)内侧两端部均转动设置有支撑柱(12),两个所述支撑柱(12)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收纳开槽(15),所述收纳开槽(15)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连接杆(16),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16)的顶部开设有凹形槽(17),所述凹形槽(17)内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杆(18),其中另一个所述连接杆(16)的顶部设置有与凹形槽(17)和限位杆(18)相匹配的挂钩部(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柱(12)的底部均转动设置有凹形座(13),所述凹形座(13)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防滑垫(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训练结构(2)包括飞轮训练机构(21)和两个踏板(26),两个所述踏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璐瑶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