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装置以及训练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035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关节在较大的运动范围内动作、并也可应用于各种扩大关节的可动区域的康复训练的训练装置以及训练方法。该训练装置(10)包括:载置患者的脚尖部的支撑台(20),载置脚后跟部、进行摆动的摆动部(30)的搭载部(31),以从支撑台(20)的载置面(21s)延伸的水平方向为基准,使摆动部(30)在正方向和负方向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的驱动部(40)。负方向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的驱动部(40)。负方向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的驱动部(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训练装置以及训练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恢复患者的运动机能的训练装置以及训练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已知随着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下肢关节疾病的罹患,会导致关节部的活动受限,导致挛缩或者关节症。因此,实施关节可动锻炼,进行在关节囊内分泌/浸润关节液以抑制关节部的可动受限是可取的,但是,当表现出可动受限时,不能顺利地进行关节液的分泌/向关节软骨内的浸润,其可动范围就会缩小。
[0003]医疗实践中也推荐不对关节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实施活动训练,并报告了改善、修复关节,放松关节周围的肌肉,通过放松去除疼痛等。自主进行的抬脚跟运动、抬脚尖运动和抬大腿运动等保守疗法,是作为健身操而实施的。抖腿(貧乏揺
すり
)状运动也是其中一个,近年来作为抖动(
ジグリング
)也在许多学术会议进行了报告。但是,通过抖动来治疗下肢关节症,为了实施康复训练并获得效果,需要每天进行1~2小时左右,为了自主进行关节的可动锻炼,伴随着肌肉运动,有时会引起肌肉疲劳、肌肉疼痛,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很难连续/持续地进行。
[0004]因此,开发了通过进行抖腿运动来进行康复训练等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已知有能够对膝关节以及髋关节施加有效刺激的下肢刺激装置。另外,专利文献2中,已知有可以刺激下肢基端即髋关节,而进行所谓的抖腿运动的下肢振动装置。
[0005]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下肢刺激装置中,使载置在支撑板上的膝关节左右交替地上下移动。该支撑板在下移位置,处在能够支撑仰卧位或长坐位下的膝关节后侧的位置;在上移位置,处在能够使髋关节弯曲的位置。并且,使下移位置和上移位置之间与垂直线倾斜5~10度角地上下移动。
[0006]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下肢振动装置中,可载置脚掌的脚后跟部的动作板相对于载置脚尖部的地板,以4cm以下的高度作为下限位置而上下移动。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986240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

2367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2]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下肢刺激装置中,由于膝关节的支撑板左右交替地上下移动,因此能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膝盖的屈伸练习而不会觉得勉强。
[0013]然而,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下肢振动装置中,由于脚尖部被载置在地板上,而载置脚后跟部的动作板仅以4cm以下的高度位置作为下线位置而上下移动,因此,踝关节的运动范围受到限制。
[0014]用于机能恢复的康复训练,在不成为患者的负担的程度下,在使关节在较大的弯曲角度范围内活动的同时绷紧或者放松肌肉很重要。此外,如果也能应用于各种扩大关节的可动区域的康复训练那将很有用。
[001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训练装置以及训练方法,能够使关节在较大的运动范围内动作,并也可应用于各种扩大关节的可动区域的康复训练。
[0016]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7]本专利技术的训练装置的特征是包括:支撑台,载置患者的肢体的一个部位;摆动部,载置从所述一个部位延伸的所述肢体的另一个部位并进行摆动;驱动部,以从所述支撑台的载置面延伸的水平方向为基准,使所述摆动部在正方向和负方向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训练方法的特征是,将患者的肢体的一个部位载置在支撑台,将从所述一个部位延伸的所述肢体的另一个部位载置在摆动部,通过驱动部驱动所述摆动部以从所述支撑台的载置面延伸的水平方向为基准,在正方向和负方向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驱动部可以使摆动部进行往复运动。因此,例如,通过将脚尖部放在支撑台,将脚后跟部放在摆动部上,可以对距骨关节进行反复进行跖屈的状态和背屈的状态的训练。此时,由于摆动部以从支撑台的载置面延伸的水平方向为基准在正方向和负方向之间进行往复运动,因此能够扩大关节的运动范围。在此,从一个部位延伸的肢体的另一个部位是指,例如,在将一个部位作为脚部、腿或腕部的规定位置时,另一个部位则是与一个部位相连的同一个脚部、腿部或者腕部的不同部位。
[0020]摆动部可以包括:搭载部,载置所述肢体的另一个部位;腕部,所述腕部的远端部设置有所述搭载部,所述腕部的基端部被所述驱动部驱动。
[0021]通过使腕部被驱动部驱动而摆动,能够使载置在搭载部的肢体的另一个部位摆动。所述支撑台和所述搭载部可以配置在以所述腕部为中心的两侧。
[0022]如果支撑台和搭载部可配置在以腕部为中心的两侧,那么如果患者位于腕部的正面,则可以对肢体的右侧部位进行训练,或者对肢体的左侧进行训练。
[0023]所述腕部可以形成为可伸缩。如此地,如果腕部伸出,则能够使设置在远端部的搭载部的摆动幅度变大,如果腕部缩回,则能够使搭载部的摆动幅度变小。
[0024]所述摆动部可以包括支点部,所述支点部在所述腕部的远端部与基端部之间支撑所述腕部并使其摆动自由。
[0025]通过包括支撑腕部并使其摆动自由的支点部,能够以驱动部作为施力点,以载置肢体的另一个部位的位置作为作用点,因此,能够通过腕部有效地传递驱动部的带来的摆动。
[0026]所述支点部可以设置在腕部的远端部与基端部之间的多个位置。
[0027]通过将支点部移动到腕部的远端部与基端部之间的可设置位置,能够根据支点不同的杠杆原理来改变腕部的摆动幅度。
[0028]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电机,进行旋转驱动;偏心凸轮,通过所述电机而绕轴旋转,并通过圆周面按压所述腕部的基端部。
[0029]通过电机使偏心凸轮绕轴旋转,通过圆周面按压腕部的基端部,由此,能够使摆动部进行往复运动。
[0030]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沿偏心凸轮的方向对所述腕部的基端部施力。
[0031]当偏心凸轮绕轴旋转时,由于弹性部件防止腕部的基端部与偏心凸轮分离,因此,能够使驱动部带来的的驱动力可靠地传递给腕部。
[0032]专利技术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由于通过以从支撑台的载置面延伸的水平方向为基准,而在正方向和负方向之间进行往复运动,能够扩大关节的运动范围,因此,也能够适用于各种扩大关节的可动区域的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训练装置的立体图,(A)是训练装置的外观立体图,(B)是拆除罩部后的训练装置的立体图。
[0035]图2是图1中的(B)所示的训练装置的侧视图。
[0036]图3是图1中的(B)所示的训练装置的俯视图。
[0037]图4是用于说明将脚尖部放在图1中的(B)所示的训练装置的支撑台上,摆动脚后跟部的图,其中,(A)是搭载部沿正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图,(B)是搭载部沿负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图。
[0038]图5是用于说明使图1中的(B)所示的训练装置的支点部移动时,腕部的摆动幅度的图。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载置患者的肢体的一个部位;摆动部,载置从所述一个部位延伸的所述肢体的另一个部位并进行摆动;驱动部,以从所述支撑台的载置面延伸的水平方向为基准,使所述摆动部在正方向和负方向之间进行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部包括:搭载部,载置所述肢体的另一个部位;腕部,所述腕部的远端部设置有所述搭载部,所述腕部的基端部被所述驱动部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和所述搭载部可配置在以所述腕部为中心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部形成为可伸缩。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部包括支点部,所述支点部在所述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武史小野哲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特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