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行走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634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型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左支架、与左支架对称设置的右支架、用于调节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设于左支架上的第一轮组及第二轮组、设于左支架上的第一辅助组件、设于右支架上的第三轮组及第四轮组、与第一辅助组件对称且设于右支架上的第二辅助组件;所述第一轮组至第四轮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轮组包括固定设于左支架上的空心管、固定套设于空心管一端的基座、等距环形分布且一端转动设于基座上的多个第一转轴、固定设于第一转轴另一端上的轮座、等距环形分布设于轮座上的滚珠、套设于第一转轴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基座和轮座上的扭簧。固定设于基座和轮座上的扭簧。固定设于基座和轮座上的扭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型行走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行走辅助
,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型行走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行走辅助装置帮助解决行动不便人士行走问题,在辅助行走时,行动不便人士双手扶着把手,脚向前移动一步,站稳后双手向上提并朝前送该行走辅助装置,放置稳妥后再向前移动一步,站稳后双手向上提并朝前送该行走辅助装置,如此不断地重复,达到了辅助行走的目的,现有行走辅助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根据行走不便人士的身高、臂长、肩宽进行调节,不便于行走不便人士把持辅助行走,导致通用性差;同时行走不便人士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便于行走不便人士移动行走辅助装置,其下方与地面接触处都安装有滚轮,如果不安装滚轮,行走不便人士在朝前送该行走辅助装置时,会增加行走不便人士的负担,安装滚轮后行走辅助装置滑动朝前送该行走辅助装置,减轻了负担,但是当需要行走辅助装置支撑时,辅助行走装置受力后会发生移动,这样使患者重心不稳,容易造成患者滑倒,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朝前送完该行走辅助装置时,行走不便人士双手扶着把手,脚朝前移动一步,由于行走辅助装置与行走不便人士有身位差,且把扶行走辅助装置行走,也会使行走辅助装置滑动,同样容易造成患者滑倒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型行走辅助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型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左支架、与左支架对称设置的右支架、用于调节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设于左支架上的第一轮组及第二轮组、设于左支架上的第一辅助组件、设于右支架上的第三轮组及第四轮组、与第一辅助组件对称且设于右支架上的第二辅助组件;所述第一轮组至第四轮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轮组包括固定设于左支架上的空心管、固定套设于空心管一端的基座、等距环形分布且一端转动设于基座上的多个第一转轴、固定设于第一转轴另一端上的轮座、等距环形分布设于轮座上的滚珠、套设于第一转轴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基座和轮座上的扭簧;患者进行康复行走训练时,左手握住左支架上的第一辅助组件,右手握住右支架上的第二辅助组件,通过第一辅助组件和第二辅助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臂长和身高进行调配,通过调节组件控制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的距离,即根据患者的肩宽进行调配,使该装置能够更好的辅助患者行走,同时通过第一辅助组件和第二辅助组件设置,能够对左支架和右支架起到防倾倒作用,使该装置整体使用安全稳定,不易倾倒;通过第一轮组至第四轮组设置便于左支架和右支架灵活的移动,大大减轻患者移动该装置时的负担。
[0005]所述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辅助组件包括设于左支架上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两端分别可移动设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的第一移动板、可移动插入空心管内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一移动板上的推杆、固定设于推杆另一端上的防滑垫、贯穿可移动设于左支架上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一移动板上的两个导向杆、两端分别固定
设于第一移动板和左支架上的弹簧伸缩杆、固定设于两个导向杆另一端上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U型底板、呈台阶状设置且两端固定设于U型底板上的握杆。
[0006]所述第一辅助组件还包括水平设置且贯穿可移动设于左支架上的两个移动杆、固定设于两个移动杆一端的连接板、固定设于两个移动杆另一端上的导轨、可移动设于导轨上的第一支撑杆、设于空心管上的第三滑槽、一端固定设于第一支撑杆上且另一端可移动贯穿设于推杆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同时可移动设于第三滑槽内。
[0007]所述第一辅助组件还包括固定设于连接板上的第一齿条、设于左支架上的第四滑槽、一端可移动设于第四滑槽内的第二转轴、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且与第一齿条啮合设置的第一齿轮、位于左支架中心处且固定设于第一移动板上的延长板、一端转动设于延长板上且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上的第一转板。
[0008]所述第一辅助组件还包括设于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固定设于第一限位槽下端的固定轴、一端转动套设于固定轴上的第二支撑杆、固定设于导轨上的第二齿条、一端转动设于第一支撑杆上且另一端与第二齿条啮合设置的第二齿轮、固定设于第二齿轮上的第一传动轮、位于第一传动轮上方且转动设于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二传动轮、绕设于第一传动轮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二支撑杆两端的拉绳。
[0009]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于左支架上的第一V型导轨、与第一V型导轨对称且固定设于右支架上的第二V型导轨、位于第一V型导轨和第二V型导轨一侧的中心座、一端可移动插入中心座且另一端固定设于左支架上的第一伸缩杆、一端可移动插入中心座且另一端固定设于右支架上的第二伸缩杆、可移动设于第一V型导轨上的第三转轴及第四转轴、可移动设于第二V型导轨上的第五转轴及第六转轴、两端分别转动套设于第三转轴和第五转轴上的第一调节杆、与第一调节杆对称且两端分别转动套设于第四转轴和第六转轴上的第二调节杆、设于第一调节杆中心处的第一螺纹槽、设于第二调节杆中心处的第二螺纹槽、转动设于中心座上且两端分别设于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内的螺杆、固定设于螺杆上端的旋转轮;所述螺杆一半为正螺纹设置且另一板为反螺纹设置。
[0010]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第一伸缩杆上的第五滑槽、设于第二伸缩杆上的第六滑槽、可移动设于第五滑槽上的第七转轴、可移动设于第六滑槽上的第八转轴、两端分别转动套设于第三转轴和第七转轴上的第二转板、与第二转板对称设置且两端分别转动套设于第五转轴和第八转轴上的第三转板、与第二转板对称设置且两端分别转动套设于第四转轴和第七转轴上的第四转板、与第四转板对称设置且两端分别转动套设于第六转轴和第八转轴上的第五转板。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患者进行康复行走训练时,左手握住左支架上的第一辅助组件,右手握住右支架上的第二辅助组件,通过第一辅助组件和第二辅助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臂长和身高进行调配,通过调节组件控制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的距离,即根据患者的肩宽进行调配,使该装置能够更好的辅助患者行走,同时通过第一辅助组件和第二辅助组件设置,能够对左支架和右支架起到防倾倒作用,使该装置整体使用安全稳定,不易倾倒;通过第一轮组至第四轮组设置便于左支架和右支架灵活的移动,大大减轻患者移动该装置时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的D处放大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示意图。
[0016]图5为图3中的A

A线的结构剖视图。
[0017]图6为图5中的A处放大图。
[0018]图7为图4中的B

B线的剖视图。
[0019]图8为图7中的C处放大图。
[0020]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
[0021]图10为图9中的B处放大图。
[0022]图11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2为第一辅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
的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型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架(1)、与左支架对称设置的右支架(2)、用于调节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3)、设于左支架上的第一轮组(4)及第二轮组(5)、设于左支架上的第一辅助组件(6)、设于右支架上的第三轮组(7)及第四轮组(8)、与第一辅助组件对称且设于右支架上的第二辅助组件(9);所述第一轮组至第四轮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轮组(4)包括固定设于左支架上的空心管(41)、固定套设于空心管一端的基座(42)、等距环形分布且一端转动设于基座上的多个第一转轴(43)、固定设于第一转轴另一端上的轮座(44)、等距环形分布设于轮座上的滚珠(45)、套设于第一转轴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基座和轮座上的扭簧(46);所述第一辅助组件与第二辅助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辅助组件(6)包括设于左支架上的第一滑槽(61)和第二滑槽(62)、两端分别可移动设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的第一移动板(63)、可移动插入空心管内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一移动板上的推杆(64)、固定设于推杆另一端上的防滑垫(65)、贯穿可移动设于左支架上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一移动板上的两个导向杆(66)、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一移动板和左支架上的弹簧伸缩杆(67)、固定设于两个导向杆另一端上的把手(68);所述把手(68)包括U型底板(681)、呈台阶状设置且两端固定设于U型底板上的握杆(68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组件(6)还包括水平设置且贯穿可移动设于左支架上的两个移动杆(69)、固定设于两个移动杆一端的连接板(610)、固定设于两个移动杆另一端上的导轨(611)、可移动设于导轨上的第一支撑杆(612)、设于空心管上的第三滑槽(613)、一端固定设于第一支撑杆上且另一端可移动贯穿设于推杆上的连接杆(614),所述连接杆同时可移动设于第三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型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组件(6)还包括固定设于连接板上的第一齿条(615)、设于左支架上的第四滑槽(616)、一端可移动设于第四滑槽内的第二转轴(617)、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且与第一齿条啮合设置的第一齿轮(618)、位于左支架中心处且固定设于第一移动板上的延长板(619)、一端转动设于延长板上且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上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茜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