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蹭车ETC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050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蹭车ETC系统控制方法,属于交通规划技术领域,方法步骤包括:S1、通过车辆通行传感器检测单次放行时间段内通行车辆数量;并由下位机向ETC系统发送指令;S2、ETC系统接收S1中指令后,进行录像截取和车牌识别工作;S3、将车牌信息与其他收费站发送信息比对判断。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考虑了不同情况,通过增加车辆通行传感器,有效判断单次放行通过车辆情况,结合高速路段各收费站信息比对可以筛选出恶意逃费车辆,并为此提供清晰的视频和记录证据;传感器加改装成本少,简单化的单独对比方式占用系统资源也少,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应用。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蹭车ETC系统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规划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蹭车ETC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速公路,指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全球第一。由于高速公路维护费用开支大,需要对过往行驶车辆进行必要的收费,但是,由于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大,路网分布广,进而导致人工收费成本高,并且由于我国车辆保有量在逐年增加,故近年来努力提升的方向是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
[0003]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各国均在大力推崇的先进的收费方式。车主只需在车窗上安装电子标签,车辆在经过收费站时,通过收费站点设置的读写器对经过车辆的电子标签进行读写识别,并自动从预先绑定的射频卡或银行帐户上扣除相应费用,无需车主停车和人工缴费即可快速通过收费站点,真正实现一路畅通。与以往的人工收费系统相比较,现行的ETC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04]第一,交通更流畅。驾驶者可以不用停车并直接通过ETC系统进行自动缴费,有效地提高了收费站的车辆通行能力,避免了收费站造成的交通堵塞,提高了公路利用率。
[0005]第二,缴费方便透明。驾驶者通过ETC系统缴费意味着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会更多,从而加快了缴费速度,提高了缴费效率。
[0006]第三,节能环保。ETC系统减少了车辆在收费站人工缴费的等待时间,降低了油耗,减少了汽车怠速时的尾气排放,从而达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效果。
[0007]目前,主流的ETC系统主要由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中心管理系统和其他辅助设施组成。其中,车辆自动识别系统由OBU(On board unit,车载单元)、RSU(Road side unit,路边单元)、环路感应器等组成。OBU(即电子标签)储存了车辆的相关信息,一般安装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RSU(即读写器)安装在收费站旁边。环路感应器安装在车道地面下。中心管理系统存储了大量已注册车辆和车主的信息。当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环路感应器感知车辆,RSU发出询问信号,OBU做出响应,并进行双向通信和数据交换,中心管理系统获取车辆识别信息后进行比较判断,根据不同情况来控制管理系统产生不同的操作,从而实现对行驶车辆的自动管理。
[0008]进一步,现行的ETC系统以专用DSRC(专用短程通信)方式通过远距离(10m~30m)、完善的加密通信机制(支持3DES、RSA算法)、非接触方式(工作频段支持915MHz、2.45GHz和5.8GHz)来交换ETC信息,实现车辆在快速移动状态下的自动识别,故常见的推荐ETC通行参考标准为前后车辆间距5

10m,车速为20

25km/h。
[0009]更进一步,由于ETC系统上述技术指标及工况导致存在漏检问题,进而衍生出“蹭车”(也称逃费)问题。前述蹭车方式常见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前车(未安装OBU)在车道侧向伺机而动,一旦ETC系统识别后车,前车突然启动或加速“加塞”驶入ETC车道,从而通过闸道驶入/驶出高速,实现逃费;另一种是后车紧跟前车,利用前车识别ETC抬杆后紧贴其驶入/驶出高速,从而实现逃费。
[0010]上述问题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并且表现出关注。社会性问题一旦产生并发酵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目前主流的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种:
[0011]1、人员主动举报:目前也是主要的监控手段,依靠正常扣费的驾驶员对违规车辆进行检举揭发,虽然方法简单直接,但是需要依靠其他合规驾驶员的自觉性,除部分驾驶员由于前车蹭费导致自己被拦停有直接利害关系,其他车主则考虑没有直接损失进而放弃举报;尤其是尾随前车进行逃费的后车,前车驾驶员也很难察觉该情况。
[0012]2、系统自动识别:利用增设的感应系统对逃费车辆进行筛选及监控,如中国专利CN113593063A
‑“
一种ETC智能收费管理系统”,其中公开了使用车辆识别系统,通过对视频采集上传分析实现对逃费车辆的筛选,从而抓住逃费车辆;同理,还如中国专利CN114495304A
‑“
一种高速公路ETC防逃费系统及方法”,和中国专利CN105488855A
‑“
一种ETC系统中车型识别方法”,和中国专利CN104881897A
‑“
ETC车道车辆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等公开文献均是通过增加感应系统实现对逃费车辆筛选,虽然上述技术方案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预先目的,也提高了识别准确度,但是可以预见的是整体硬件(如系统硬件升级,加改装等)投入更多,和/或增加系统资源(计算单元功耗)的消耗,具体可以理解为需要较大的系统运算量,相应的增加了能耗;且在资金受限的情况也不适合大面积推广;进一步,上述方法还容易漏检尾随型逃费车辆,从而产生新的大面积失效情况。另有一类方法,是在自动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先标记的方式,从而集中资源进行重点检测,如中国专利CN113570738B
‑“
ETC通行失信行为电子取证与分类管理方法及系统”采用建立失信名单的方法进行重点车辆监控,从而防范逃费情况,虽然上述技术方案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集中系统资源监控并防范逃费情况,但是针对初犯和未发现的逃费人员无法起到作用,震慑作用也相对较弱。还有一种方法,是针对特定场景进行的检测,如中国专利CN111696219A
‑“
ETC逃费车辆的筛选方法及装置”就是针对使用信号屏蔽一类特殊方式逃费的车辆,其针对面较小,不具备普适性。综合以上技术方案,还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没有考虑误蹭费情况,部分驾驶人员由于车距或车速问题误使用了前车或后车的ETC信息,此类人员也较为常见,一般多在通过时、通过后或出高速时就会发现问题,并进行主动上报以纠错,而现有技术方案均未考虑如何区分此类情况,一律拦截不仅容易造成车道拥堵,也因为没有明确证据导致以偏概全的问题发生,使误操作驾驶人员也一律遭受他人指责,从而影响健康驾驶。
[0013]综上,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对ETC系统防蹭车系统及控制方法进一步改进,以获得较优检查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蹭车ETC系统控制方法。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ETC系统控制方法,首先,系统除现有ETC系统外还包括(加改装)车辆通行传感器和对应的下位机,并将所述下位机与ETC系统电连;
[0016]其次,主要控制方法步骤包括:
[0017]S1、通过所述车辆通行传感器检测单次放行时间段内通行车辆数量;所述通行车辆数量为1,则重置所述下位机的计数器;所述通行车辆数量不为1,则由所述下位机向所述
ETC系统发送多车通过指令,并重置所述下位机的计数器;
[0018]S2、所述ETC系统接收S1中所述指令后,调用视频监控模块,并将所述放行时间段内对应ETC车道录像截取,通过车牌识别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蹭车ETC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车辆通行传感器和对应的下位机,并将所述下位机与ETC系统电连;控制方法步骤包括:S1、通过所述车辆通行传感器检测单次放行时间段内通行车辆数量;所述通行车辆数量为1,则重置所述下位机的计数器;所述通行车辆数量不为1,则由所述下位机向所述ETC系统发送多车通过指令,并重置所述下位机的计数器;S2、所述ETC系统接收S1中所述多车通过指令后,调用视频监控模块,并将所述放行时间段内对应ETC车道录像截取,通过车牌识别模块对车牌进行识别,获得车牌信息;S3、将所述S2中所述车牌信息上传高速公路管理系统,或与上游收费站发送信息比对,或将所述车牌信息与截取录像打包分发下游收费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蹭车ETC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通行传感器为纵列式或阵列式激光传感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且分别安装于车道或门架的两侧;所述S1中,当单次放行车辆通过时,所述下位机从车身首次遮挡所述接收端起记录至无遮挡为止,期间至少一个接收端全程未接收激光信号,表示所述通行车辆数量为1;期间全部接收端均发生至少一次间断接收激光信号,表示所述通行车辆数量不为1,则所述下位机向所述ETC系统发送所述多车通过指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蹭车ETC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通行传感器为阵列式压力传感器,且安装于路面;所述S1中,当单次放行车辆通过时,所述下位机从车轮首次碾压所述压力传感器记录起至放行结束,根据记录车型比较碾压次数,期间车轮碾压次数与车型匹配,表示所述通行车辆数量为1;期间车轮碾压次数与车型不匹配,表示所述通行车辆数量不为1,则所述下位机向所述ETC系统发送所述多车通过指令。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乐翔陈智宏刘旭高薪魏凯许进含
申请(专利权)人: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