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成形品及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043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不会在制造工序的输送中落下、并且在开启后环不易从口部脱落的预成形品。预成形品(10)具有口部(11)、预成形品主体(12)、和形成在口部(11)与预成形品主体(12)之间的凸缘部(13)。在口部(11)外周上形成有卡合在帽(20)内面的阴螺纹部(25)上的阳螺纹部(14)。在口部(11)外周中的阳螺纹部(14)与凸缘部(13)之间的位置上,沿圆周方向隔开既定间隔设有多个棘爪(15),所述棘爪(15)沿圆周方向卡合在帽(20)的环(22)内面的突起部(28)上而使环(22)从帽主体(21)断开。在口部(11)外周中的棘爪(15)与凸缘部(13)之间,遍及口部(11)整周而设有比棘爪(15)间的区域向内方凹入的圆周槽部(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口部、预成形品主体、和形成在口部与预成形品 主体之间的凸缘部的预成形品、以及由这样的预成形品制作的容器, 特别涉及在将帽开启时能够以较小的旋转角度使帽主体和环断开的预 成形品及容器。
技术介绍
以往,进行通过将由注射成形制作的预成形品(预成形体)双轴拉伸喷吹成形、来制造由PET等构成的塑料瓶容器的生产.作为这样 的预成形品,以往使用例如图17所示那样的结构(以往例1)。在图 17中,预成形品IOO具有口部101、预成形品主体102和凸缘部103。 在图17中,在凸缘部103的上方,遍及口部101整周形成有环状突部 (连接部)104。图17所示的预成形品IOO(以往例1 )由于在口部101整周上设有 环状突部104,所以在帽的开启后帽的环不会从口部101脱落。但是, 在开启时,为了将帽的帽主体与环断开而需要使帽旋转较大的角度。相对于此,图18及图19所示的预成形品110 (以往例2)在凸缘 部113上方沿着口部111外周设有4个棘爪114。通过这样的构造,在 开启时,使帽的环内面的突起部与棘爪114卡合,能够以较小的旋转 角度使帽主体与环断开。但是,如图19所示,预成形品IIO的各棘爪114的圓周方向长度 Lx比各棘爪114间的间隔Ly短。因此,有在制造工序中的输送中、容 器容易从插入在凸缘部113与棘爪114之间的颈夹钳落下的问题。此 外,还有在帽的开启后、帽的环容易越过棘爪114而从口部111脱落 的问题。专利文献1特开2006-263948号 >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开启时3能够以较小的旋转角度使帽主体与环断开、不会在制造工序的输送中 落下、并且在开启后环不易从口部脱落的预成形品及容器'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预成形品,是具有口部、预成形品主体、和形成在 口部与预成形品主体之间的凸缘部的预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在口部外周上形成有卡合在帽内面的阴螺紋部上的阳螺紋部;在口部外周中 的阳螺紋部与凸缘部之间的位置上,沿圆周方向隔开既定间隔设有多 个棘爪,所述棘爪沿圆周方向卡合在帽的环内面的突起部上而使环从 帽主体断开;在口部外周中的棘爪与凸缘部之间,遍及口部整周而设 有比棘爪间的区域向内方凹入的圃周槽部,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预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各棘爪配置在从口部的外 周壁面向外方突出的圆周突部上,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预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圃周突部具有从阳螺紋部 侧朝向凸缘部侧其外径逐渐扩大的倾斜部。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预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各棘爪的下表面和圆周槽 部的槽上表面相互位于同一平面上'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预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各棘爪的下表面从圆周槽 部的槽上表面离开间隔,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容器,是具有口部、容器主体、和形成在口部与容 器主体之间的凸缘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口部外周上形成有卡合 在帽内面的阴螺紋部上的阳螺紋部;在口部外周中的阳螺紋部与凸缘 部之间的位置上,沿圃周方向隔开既定间隔设有多个棘爪,所述棘爪 沿圆周方向卡合在帽的环内面的突起部上而使环从帽主体断开;在口 部外周中的棘爪与凸缘部之间,遍及口部整周而设有比棘爪间的区域 向内方凹入的圓周槽部。如以上那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口部外周中的棘爪与凸缘部之 间遍及口部整周设有比棘爪间的区域向内方凹入的圆周槽部,所以在 将帽开启时能够以较小的旋转角度使帽主体与环断开。此外,在制造 工序的输送中预成形品不会落下,并且在开启后断开的环不会越过棘 爪而从口部脱落,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各棘爪配置在比口部的外周壁面向外方突出 的圆周突部上,并且圆周突部具有从阳螺紋部侧朝向凸缘部侧其外径 逐渐扩大的倾斜部。由此,在开启时,突起部容易地越过圓周突部,所以能够将环容易地收容在圆周槽部内,并且一旦收容在圆周槽部内 的环不会从圆周槽部脱落。进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各棘爪的下表面从圃周槽部的槽上表面 离开间隔,所以在开启后能够防止收容在圆周槽部内的环沿上下方向 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预成形品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预成形品的俯视图(图1的 II方向向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笫1实施方式的预成形品的垂直剖视图(图2 的IH-HI线剖视围)。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预成形品的水平剖视图(图1 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图1的V部放大图。图6是帽的垂直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容器及組合体的垂直剖视图。 图8是表示预成形品、容器及组合体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输送容器的颈夹钳的图。图IO是表示将帽主体与环断开之前的、第1实施方式的容器的口 部周围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ll是表示将帽主体与环断开之后的、第1实施方式的容器的口 部周围的局部放大剖视困。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预成形品的主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预成形品的垂直剖视图(图 12的XIII画XHI线剖视图)。图14是图12的XIV部放大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容器及组合体的垂直剖视图。图16是表示将帽主体与环断开之后的、第2实施方式的容器及帽 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7是表示以往的预成形品的主视图。图18是表示另一以往的预成形品的主视图,图19是图18的XIX-X1X线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预成形品11 口部lib外周壁面12预成形品主体13凸缘部14阳螺紋部15棘爪15k下表面16圃周突部16a倾斜部17圃周槽部17a槽上表面20帽21帽主体22环25阴螺紋部 27环主体 28突起部 30容器 31容器主体 40组合体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预成形品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 方式的预成形品的俯视图(图1的II方向向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 施方式的预成形品的垂直剖视图(图2的Ill-Ill线剖视图),图4是 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预成形品的水平剖视图(图1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图1的V部放大图,图6是帽的垂直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 施方式的容器及组合体的垂直剖视图,图8是表示预成形品、容器及 组合体的制造方法的图。图9是表示输送容器的颈夹钳的图,图10是 表示将帽主体与环断开之前的、容器及帽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ll是 表示将帽主体与环断开之后的、容器及帽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预成形品的结构首先,通过图1至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预成形品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至图3所示的预成形品IO例如是通过将由PET(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塑料制颗粒注射成形而制作的。该预成形品10具 有在上端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lla的口部11、有底圓筒状的预成形品 主体12、和形成在口部11与预成形品主体12之间、向外方突出的凸 缘部13。其中,在口部11的外周上,形成有卡合在后述的帽20内面的阴 螺紋部25上的阳螺紋部14。此外,在口部11外周中的阳螺紋部14与凸缘部13之间,沿圆周 方向隔开既定间隔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处)在一端具有卡 合面15s的棘爪15 (参照图4)。该棘爪15是如后述那样沿圆周方向 卡合在帽20的环22内面的突起部28上而使该环22从帽主体21断开 的。各棘爪15配置在从口部11的外周壁面lib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成形品,是具有口部、预成形品主体、和形成在口部与预成形品主体之间的凸缘部的预成形品,其特征在于, 在口部外周上形成有卡合在帽内面的阴螺纹部上的阳螺纹部; 在口部外周中的阳螺纹部与凸缘部之间的位置上,沿圆周方向隔开既定间隔设 有多个棘爪,所述棘爪沿圆周方向卡合在帽的环内面的突起部上而使环从帽主体断开; 在口部外周中的棘爪与凸缘部之间,遍及口部整周而设有比棘爪间的区域向内方凹入的圆周槽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越博诗野崎达也吉川正浩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