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027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尾水通过复合絮凝剂进行沉淀后,过滤得到预处理海水;步骤二:将预处理海水排入复合微藻养殖池中进行二次净化处理6~8天后,通过纳米过滤膜过滤即可;其中,复合絮凝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硅藻土30~45份、粉煤灰20~35份、聚合氯化铝35~45份、鳄嘴花提取物18~25份、灯笼草提取物20~30份、辣蓼提取物18~30份、海藻酸钠20~35份、改性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水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水养殖是在滩涂、浅海等海域利用流水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方式进行人工养殖动物或植物海产品的生产方式,是目前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其后果是会造成尾水,如果这些尾水处理不当,那么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负担。海水养殖尾水主要的污染物渠道来源主要是动物粪便、养殖饵料、化学药品、鱼类粘液等。目前饲养鱼类主要是采用合成的饵料,这些合成的饵料中只有少许的氮、磷化合物能够被鱼类吸收和利用,其余的基本上形成可污染物汇集到海水养殖尾水中。近年来,由于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海水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对海水养殖尾水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生态法等,以及将集中方法联合在一起使用。在处理过程中还存在处理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处理过程复杂,处理效率低下,处理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将尾水通过复合絮凝剂进行沉淀后,过滤得到预处理海水;
[0007]步骤二:将预处理海水排入复合微藻养殖池中进行二次净化处理6~8天后,通过纳米过滤膜过滤即可;
[0008]所述复合絮凝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硅藻土30~45份、粉煤灰20~35份、聚合氯化铝35~45份、鳄嘴花提取物18~25份、灯笼草提取物20~30份、辣蓼提取物18~30份、海藻酸钠20~35份、改性β

环糊精16~26份、纳米纤维素14~22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絮凝剂的投放量为120~140mg/L;所述所述纳米过滤膜为陶瓷过滤膜,过滤膜孔径为100nm~1000nm。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微藻养殖池中养殖复合微藻,所述复合微藻包括小球藻、螺旋藻和栅藻;所述复合微藻的养殖细胞密度为1.0~4.0
×
105个/mL;所述小球藻、螺旋藻和栅藻的养殖细胞密度比为6~8:3~6:1。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为:
[0012](一):分别将硅藻土、粉煤灰进行高温煅烧处理得到预处理粉料;
[0013](二):将鳄嘴花提取物、灯笼草提取物、辣蓼提取物加入水中搅拌混匀配成混合提取物溶液;将海藻酸钠加入水中搅拌混匀得到海藻酸钠溶液;将混合提取物溶液、海藻酸钠溶液和纳米纤维素搅拌混匀,得到预处理混合料;
[0014](三):将上述(二)得到的预处理混合料加入上述(一)得到的预处理粉料中搅拌混
匀后高压浸渍处理,再加入聚合氯化铝、改性β

环糊精、纳米纤维素搅拌混匀,烘干,粉碎,即得到复合絮凝剂。
[0015]进一步的,上述(一)中,所述高温煅烧温度为800~1200℃、时间为60~120min。
[0016]进一步的,上述(二)中,所述混合提取物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80%;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15%。
[0017]进一步的,上述(二)中,所述搅拌转速为400~700r/min,温度为30~60℃,时间为15~30min。
[0018]进一步的,上述(三)中,所述高压浸渍的压力为15~40MPa、时间为60~90min。
[0019]进一步的,所述改性β

环糊精的制备方法为:将甜菜果胶溶液加到羧甲基

β

环糊精溶液中混合均匀,然后缓慢滴加质量浓度为20~30%的戊二醛溶液,在60~75℃下搅拌反应60~90min后过滤,将滤饼用蒸馏水洗涤3~5次至中性,再经过烘干、粉碎,即得到改性改性β

环糊精。
[0020]进一步的,所述羧甲基

β

环糊精与甜菜果胶质量比为3~5:1;所述羧甲基

β

环糊精溶液制备过程为:将羧甲基

β

环糊精加入蒸馏水中配置成质量浓度为20~30%的羧甲基

β

环糊精溶液;所述甜菜果胶溶液制备过程为:将甜菜果胶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中配置成质量浓度为10~15%的甜菜果胶溶液。
[0021]进一步的,所述聚合氯化铝的中性程度n=1~5。
[0022]进一步的,所述鳄嘴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鳄嘴花粉碎后,加入鳄嘴花重量8~10倍的水混合后进行煎煮后过滤,将滤渣再加入其重量的3~5倍的水进行煎煮,重复2~3次后合并滤液,浓缩到含水量50~60%,即得到鳄嘴花提取物。
[0023]进一步的,所述灯笼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灯笼草粉碎后,加入笼草粉重量6~8倍的水混合后进行煎煮后过滤,将滤渣再加入其重量的3~4倍的水进行煎煮,重复2~3次后合并滤液,浓缩到含水量50~60%,即得到鳄嘴花提取物。
[0024]进一步的,所述辣蓼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辣蓼粉碎后,加入辣蓼重量6~8倍的水混合后进行煎煮后过滤,将滤渣再加入其重量的3~4倍的水进行煎煮,重复2~3次后合并滤液,浓缩到含水量50~60%,即得到辣蓼提取物。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利用复合絮凝剂、复合微藻以及过滤膜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提高海水养殖废水的排放标准,处理效果好。在处理过程中,首先采用复合絮凝剂可以对废水中动物粪便、养殖饵料、氨氮等污染物进行吸附沉淀,并且絮凝剂在沉降污染物的同时还可以对废水进行杀菌处理,提高净化效果。经过复合絮凝剂处理后的预处理海水排到含有复合微藻的养殖池中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在复合微藻的作用下,可以进一步对废水中还残留的氨氮、磷以及其他营养元素进行净化处理,提高废水净化效果。另外,经过养殖后的复合微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物质,后续还可以将复合藻类加工利用制备成动物饲料、饵料等,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净化成本。
[0027]2、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絮凝剂在制备过程中,将硅藻土和粉煤灰进行高温煅烧后可以提高硅藻土和粉煤灰的孔隙率和孔隙率的结构稳定性,在后期与鳄嘴花提取物、灯笼草提取物、辣蓼提取物、海藻酸钠高压浸渍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鳄嘴花提取物等活性物质在硅藻土和粉煤灰中的留存率,促进后期废水处理过程中吸附性能以及杀菌效果,提高处理效率。
[0028]3、在制备改性β

环糊精的过程中,将甜菜果胶与羧甲基

β

环糊精进行交联改性,在提高β

环糊精的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吸附效果,同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尾水通过复合絮凝剂进行沉淀后,过滤得到预处理海水;步骤二:将预处理海水排入复合微藻养殖池中进行二次净化处理6~8天后,通过纳米过滤膜过滤即可;所述复合絮凝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硅藻土30~45份、粉煤灰20~35份、聚合氯化铝35~45份、鳄嘴花提取物18~25份、灯笼草提取物20~30份、辣蓼提取物18~30份、海藻酸钠20~35份、改性β

环糊精16~26份、纳米纤维素14~2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絮凝剂的投放量为120~140mg/L;所述所述纳米过滤膜为陶瓷过滤膜,过滤膜孔径为100nm~10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藻养殖池中养殖复合微藻,所述复合微藻包括小球藻、螺旋藻和栅藻;所述复合微藻的养殖细胞密度为1.0~4.0
×
105个/mL;所述小球藻、螺旋藻和栅藻的养殖细胞密度比为6~8:3~6: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为:(一):分别将硅藻土、粉煤灰进行高温煅烧处理得到预处理粉料;(二):将鳄嘴花提取物、灯笼草提取物、辣蓼提取物加入水中搅拌混匀配成混合提取物溶液;将海藻酸钠加入水中搅拌混匀得到海藻酸钠溶液;将混合提取物溶液、海藻酸钠溶液和纳米纤维素搅拌混匀,得到预处理混合料;(三):将上述(二)得到的预处理混合料加入上述(一)得到的预处理粉料中搅拌混匀后高压浸渍处理,再加入聚合氯化铝、改性β

环糊精、纳米纤维素搅拌混匀,烘干,粉碎,即得到复合絮凝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英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慈德高科技渔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