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方法及航空发动机内转子技术

技术编号:389021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方法及航空发动机内转子,所述转子内部冷却结构包括定位于中心拉杆内部的轴筒组件;所述轴筒组件外壁与中心拉杆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状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前端与冷却介质供给系统相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后端与小拉杆内部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向气流通道供给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对中心拉杆内部进行冷却,降低中心拉杆温度,进而改变内转子平均温差,可有效降低端齿定心或止口定心配合的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盘的安装预紧力,满足强度设计需要,有效避免了转子叶片盘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脱开的现象。转子叶片盘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脱开的现象。转子叶片盘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脱开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方法及航空发动机内转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方法及航空发动机内转子,应用于转子内部有管状中心拉杆结构的航空发动机或试验件。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尤其是中小型发动机转子在工作中需进行高速旋转,而为了保证各级转子中的叶片盘高可靠工作,需要各级叶片盘之间稳定定心和传扭,常规转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目前经常采用圆弧端齿或止口配合定心的方式,来确保转子叶片盘中心线处于同一条轴向上。而转子叶片盘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会产生因温度和离心力导致的松弛力,从而出现转子叶片盘脱开的危险。因此通常需要通过中心拉杆在装配过程中施加足够大的预紧力来防止转子轴向脱开。
[0003]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子叶片盘工作温度越来越高,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松弛力越来越大,有的已超过中心拉杆施加预紧力的强度极限,因此降低中心拉杆装配所需预紧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盘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因松弛力而脱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方法及航空发动机内转子。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包括定位于中心拉杆内部的轴筒组件;
[0007]所述轴筒组件外壁与中心拉杆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状的气流通道;
[0008]所述气流通道的前端与冷却介质供给系统相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后端与小拉杆内部相连通;所述冷却介质供给系统向气流通道供给冷却介质,以对中心拉杆进行冷却,降低中心拉杆装配所需预紧力。
[0009]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轴筒组件包括之间依次连接的轴筒前接头、轴筒和轴筒后接头,所述轴筒前接头装配至前轴颈内部,所述轴筒后接头装配至中心拉杆内部。
[0010]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轴筒前接头与前轴颈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轴筒后接头与中心拉杆内壁间隙配合并通过定位组件定位防转。
[0011]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气流通道与冷却介质供给系统之间通过引气孔相连通;所述引气孔设置有至少一个并开设在前轴颈侧壁上。
[0012]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轴筒前接头为锥筒接头;所述轴筒前接头的侧壁为凹形曲面,凹形曲面与前轴颈内壁之间形成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气流通道相连通。
[0013]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轴筒的侧壁上套设有一个或多个轴筒支撑环,以防止轴筒发生振动;
[0014]所述轴筒支撑环上开设有若干轴向引气槽。
[0015]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轴筒的后段外侧壁上周向开设有若干通气孔。
[0016]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气流通道为2~10mm。
[0017]一种转子内部冷却方法,所述方法基于所述的转子内部冷却结构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0018]在中心拉杆内部增加轴筒组件,中心拉杆和轴筒组件之间形成环形状的气流通道;
[0019]冷却介质从前轴颈处进入至气流通道,以对中心拉杆进行冷却,改变中心拉杆平均温差,降低中心拉杆装配所需预紧力;
[0020]而后冷却介质从小拉杆一侧流出。
[0021]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方法通过控制中心拉杆和轴筒组件之间的径向间隙,来控制气流通道大小,以达到控制气流速度的效果。
[0022]一种航空发动机内转子,包括内部呈中空状且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前轴颈、中心拉杆和小拉杆;所述前轴颈的前端部设置有堵盖;所述中心拉杆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的转子内部冷却结构。
[002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4]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冷却介质供给系统向气流通道供给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对中心拉杆内部进行冷却,降低中心拉杆温度,进而改变内转子平均温差,可有效降低端齿定心或止口定心配合的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盘的安装预紧力,满足强度设计需要,并且有效避免了转子叶片盘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脱开的现象。
[0025]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不改变叶片盘的材料,不影响叶片盘的正常使用。
[0026]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轴筒的侧壁上套设有一个或多个轴筒支撑环,通过轴筒支撑环将轴筒有效支撑在中心拉杆内部,轴筒支撑环与中心拉杆内壁相接触,对轴筒进行径向限位,解决了在工作过程中因轴筒跨度过长而造成较大振动的问题。
[0027]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子内部冷却方法,通过控制中心拉杆和轴筒组件之间的径向间隙,调节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以达到控制气流速度的效果,满足不同冷却效果的需要。
[0028]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内转子,前轴颈的前端部设置有堵盖,有效防止冷却气流从转子前端泄露。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常规发动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轴筒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轴筒支撑环的截面图;
[0035]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的中心拉杆的温度场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1.前轴承;2.前轴颈;3.叶片盘;4.中心拉杆;5.离心叶轮;6.小拉杆;7.平衡盘;8.后轴承;9.堵盖;10.轴筒前接头;11.轴筒;12.轴筒支撑环;121.轴向引气槽;13.轴筒止动销钉;14.轴筒后接头;A、B、C、D.装配面;M.引气孔;N.通气孔;R.倒圆的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于中心拉杆(4)内部的轴筒组件;所述轴筒组件外壁与中心拉杆(4)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状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前端与冷却介质供给系统相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后端与小拉杆(6)内部相连通;所述冷却介质供给系统向气流通道供给冷却介质,以对中心拉杆(4)进行冷却,降低中心拉杆(4)装配所需预紧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筒组件包括之间依次连接的轴筒前接头(10)、轴筒(11)和轴筒后接头(14),所述轴筒前接头(10)装配至前轴颈(2)内部,所述轴筒后接头(14)装配至中心拉杆(4)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筒前接头(10)与前轴颈(2)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轴筒后接头(14)与中心拉杆(4)内壁间隙配合并通过定位组件定位防转。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与冷却介质供给系统之间通过引气孔相连通;所述引气孔设置有至少一个并开设在前轴颈(2)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子内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筒前接头(10)为锥筒接头;所述轴筒前接头(10)的侧壁为凹形曲面,凹形曲面与前轴颈(2)内壁之间形成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气流通道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雨晨查小晖冯凯凯史善广李维姚宏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