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014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进而获得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确定岩性分类解释数据,针对岩性进行方波化赋值区分,确定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根据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与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计算采样点特征数据,进而重构岩性特征曲线;通过岩性特征曲线进行井震联合反演或地质统计学建模,获得薄互层预测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岩性约束重构并放大岩性特征曲线“正负取值的相对差异”,从而改进反演或地质统计学建模的输入端,达到明确薄互层或隔夹层的取值范围,精确厘定反演或地质统计学薄互层预测或建模的取值范围的目的。围的目的。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地球物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广泛发育的薄互储层以其蕴含的巨大资源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常常具有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识别难度大的特点。在新时期“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的大背景下,钻前储层预测工作正逐步从传统意义上的前期勘探向开发目标延伸。“地震

测井

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的形势发展要求储层预测走向精细化,对薄层目标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岩性地震勘探中,薄层反射信号不但受地震采集处理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及其互层间干涉的影响。
[0003]前人在薄层预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上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包括叠前与叠后的地震反演,地震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反演以及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等三大类。前两类基于地震反演的薄层预测,其主要利用系数脉冲、谱分解、小波变换、压缩感知等方法提高地震分辨率,结合贝叶斯等非线性算法联合测井信息反演预测薄层,预测的精度与合理性往往取决于地震波的分辨率以及测井对薄层的识别能力;而基于地质统计学薄层建模插值方法一般可分为如确定性的克里金与不确定性的序贯高斯性插值方法。其中克里金估计是一种局部估计方法,当数据点距离超过研究区域的1/2或1/3时相关性就比较差,且具有平滑效应,使得结果变得平滑的一种确定性建模。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法是目前被大家广泛接受的一种整合地震数据建立储层模型的方法,可克服克里金方法的局限性,但随机建模产生多个实现,可根据模拟结果是否符合地质意义、原始数据与生产动态数据来交叉对其验证;
[0004]通常,井震联合反演或地质统计学反演过程中,一些研究区薄互层的密度与声波阻抗往往不能有效界定储层与隔夹层顶底界面,一般采用频谱分解或小波变换的分频方法重构声波、自然GR与电阻率等岩性特征曲线,利用地井震联合反演的方法对薄层进行预测。以上方法在客观上提高了薄层预测精度,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滚动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钻井密度的提高,对薄互层与隔夹层预测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基于地震的3~5薄互层与隔夹层预测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1)高于地震分辨能力的薄层通常采用随机算法进行内插与外推,稳定性较弱;(2)当存在多套不同沉积旋回的储层与隔夹层时,测井敏感曲线或重构曲线的门槛取值难以界定,往往存在扩大或缩小储层与隔夹层的预测范围的问题。
[0005]其次,对于地质统计学建模而言,一般是在构造格架和沉积等时格架下,利用平面沉积相边界约束或直接利用测井曲线对砂泥岩储层空间插值建模时,但受各种地层、非地层因素的影响,仅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确定性或随机建模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储层沉积空间变化,即使非地层因素的影响通过环境校正、曲线标准化后能达到目的,也同样面临很难确定砂泥岩的边界范围的问题,导致砂体空间预测及与测井解释结果的符合率低,尤其是薄互
层与隔夹层。
[0006]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7]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能够通过岩性约束重构并放大岩性特征曲线“正负取值的相对差异”,从而改进反演或地质统计学建模的输入端,达到明确薄互层或隔夹层的取值范围,精确厘定反演或地质统计学薄互层预测或建模的取值范围的目的。
[0009]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包括:
[0010]确定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进而获得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
[0011]确定岩性分类解释数据,针对岩性进行方波化赋值区分,确定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
[0012]根据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与所述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计算采样点特征数据,进而重构岩性特征曲线;
[0013]通过所述岩性特征曲线进行井震联合反演或地质统计学建模,获得薄互层预测数据。
[0014]优选地,针对测井数据进行环境校正与标准化处理,以反映岩性与沉积旋回的标准测井曲线作为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
[0015]优选地,根据标准化后的测井数据,通过录井与取芯综合信息对渗透层与非渗透层进行划分,获得所述岩性分类解释数据。
[0016]优选地,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包括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上每一个垂向采样点的采样点数据。
[0017]优选地,所述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包括岩性分类解释数据中每一个垂向采样点的赋值数据。
[0018]优选地,根据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与所述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计算采样点特征数据集合包括:
[0019]计算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与所述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中相同垂向采样点对应的采样点数据的乘积,即为该垂向采样点对应的采样点特征数据;
[0020]计算每一个垂向采样点对应的采样点特征数据,获得所述采样点特征数据集合。
[0021]优选地,通过所述岩性特征曲线进行井震联合反演或地质统计学建模,获得薄互层预测数据包括:
[0022]通过所述岩性特征曲线对目标层的地震反射进行井震地质标定,确定并解释层序界面;
[0023]根据所述层序界面进行井震联合反演或地质统计学建模,获得所述薄互层预测数据。
[0024]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0025]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装置,包括:
[0026]敏感曲线确定模块,确定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进而获得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
[0027]解释数据确定模块,确定岩性分类解释数据,针对岩性进行方波化赋值区分,确定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
[0028]重构模块,根据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与所述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计算采样点特征数据,进而重构岩性特征曲线;
[0029]预测模块,通过所述岩性特征曲线进行井震联合反演或地质统计学建模,获得薄互层预测数据。
[0030]优选地,针对测井数据进行环境校正与标准化处理,以反映岩性与沉积旋回的标准测井曲线作为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
[0031]优选地,根据标准化后的测井数据,通过录井与取芯综合信息对渗透层与非渗透层进行划分,获得所述岩性分类解释数据。
[0032]优选地,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包括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上每一个垂向采样点的采样点数据。
[0033]优选地,所述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包括岩性分类解释数据中每一个垂向采样点的赋值数据。
[0034]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进而获得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确定岩性分类解释数据,针对岩性进行方波化赋值区分,确定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根据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与所述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计算采样点特征数据集合,进而重构岩性特征曲线;通过所述岩性特征曲线进行井震联合反演或地质统计学建模,获得薄互层预测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其中,针对测井数据进行环境校正与标准化处理,以反映岩性与沉积旋回的标准测井曲线作为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其中,根据标准化后的测井数据,通过录井与取芯综合信息对渗透层与非渗透层进行划分,获得所述岩性分类解释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其中,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包括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上每一个垂向采样点的采样点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其中,所述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包括岩性分类解释数据中每一个垂向采样点的赋值数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特征曲线重构的薄互层预测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与所述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计算采样点特征数据集合包括:计算所述敏感的标准测井曲线的采样点集合与所述岩性分类解释采样点集合中相同垂向采样点对应的采样点数据的乘积,即为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王光付孙建芳李发有杨秀祥刘仁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