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879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包含:针对研究区域,利用四逼近原则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对复杂地震地质模型进行多次波产生机理正演量化分析,以确定自由表面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产生的基本条件以及波场特征。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多次波正演模拟的基础,尽可能的逼近真实地质情况,而通过控制地表面的边界吸收条件,有针对性的实现了包含表面相关多次波和不含表面相关多次波的地震波正演模拟记录,且更接近实际地震资料,为多次波的定性/定量分析、识别及压制的方法测试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基础,有效的指导了多次波压制,提高了地质目标的成像质量。目标的成像质量。目标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杂探区石油和天然气地震勘探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南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勘探中发现根据现有的地震资料预测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往往与实钻井不吻合,给该目的层的规模储层识别描述带来严俊的挑战。针对这个难题首先对现有的地震资料分析,发现在成果地震数据中目的层中部分地震反射波在频率、产状等方面与地质认识明显不一致,而且通过已钻井标定发现奥陶系界面在两口井之间的是穿轴的;在大型逆冲构造带上,出现“平台”状反射等;已钻井钻遇储层地震上无明显异常等、而在叠前拉平CMP、CRP道集上等可以看到“画弧”的特征。总之,就是地震成像中多解性很强,反射并不代表真实的反射特征。结合钻井标定、VSP、道集资料等综合分析,造成这些的主要原因是多次波发育,为了更好的对多次波压制,必须对它形成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
[0003]目前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主要是通过基于正演模拟技术手段分析,如张向辉等建立含有煤层的水平层状介质地质模型,继而采用自激自收的方式进行模型正演,从理论上研究多次波的产生机理;段洪有等基于弹性波动方程算法正演模拟方法进行多次波特征分析,为优选地震采集参数,为室内压制多次波处理提供可靠的资料,从而提高深层反射能量,改善资料的信噪比。上述方均是基于简单模型对层间多次波模拟和定性的分析,没有考虑实际地震资料的情况和复杂的地质情况,也没有多次波进行定量分析。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6]针对研究区域,利用四逼近原则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
[0007]对所述复杂地震地质模型进行多次波产生机理正演量化分析,以确定自由表面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产生的基本条件以及波场特征。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包括步骤S1:基于地质目标,对地震优势频率进行提取,以得到优势频率体。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包括步骤S2:对所述优势频率体进行井震精细标定,并对声波曲线方波化求取所有地层和关键岩性的层速度。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包括步骤S3:确立时间域构造模型,并以此为约束条件建立构造模型约束下的速度场模型。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包括:
[0012]S4、在所述速度场模型约束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实际的复杂构造模型框架,以实现深度

构造逼近;
[0013]S5、利用所述层速度对所述复杂构造模型进行框架模型约束的填充,实现深度

速度的逼近,以获得初始层速度模型;
[0014]S6、利用速度谱资料及低降速度带分布特征,截取潜水面以上的速度谱资料与所述初始层速度模型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符合实际的层速度模型,实现地表

低降速带逼近;
[0015]S7、根据实际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采用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地震采集,实现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逼近。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所述复杂地震地质模型进行多次波产生机理正演量化分析包括步骤S8:抽取所述复杂地震地质模型的某点抽象简化,以通过正演分析多次波的产生条件。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以确定自由表面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产生的基本条件以及波场特征包括步骤S9:在步骤S8的基础上,通过已钻井统计反射系数满足条件的所有界面,对所述复杂地震地质模型分别进行多次波波场特征的准确分析,明确目的层所有多次波的波场特征。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10:在步骤S9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目的层的多次波分布特征,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次波识别及压制。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包含用于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的一系列指令。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装置,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方法,所述装置包含:
[0021]模型构建模块,其用于针对研究区域,利用四逼近原则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
[0022]多次波模块,其用于对所述复杂地震地质模型进行多次波产生机理正演量化分析,以确定自由表面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产生的基本条件以及波场特征。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及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基于简单模型的多次波机理正演模拟方法,由于对实际的地质条件考虑不够,往往只能定性的分析多次波形成机理及波场特征,在南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的条件下,不能有效的指导实际地震资料中多次波的识别与压制。本专利技术从多次波正演模拟的基础,即模型构建方面入手,尽可能的逼近真实地质情况,而通过控制地表面的边界吸收条件,有针对性的实现了包含表面相关多次波和不含表面相关多次波的地震波正演模拟记录,且更接近实际地震资料,为多次波的定性/定量分析、识别及压制的方法测试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基础,有效的指导了多次波压制,提高了地质目标的成像质量。
[0024]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
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6]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流程图;
[0027]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流程图;
[0028]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优势频率体提取前后对比图;
[0029]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精细的井震标定图;
[0030]图5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时间域构造解释图;
[0031]图6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深度构造建模局部图;
[0032]图7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井控速度填充构造模型生成图;
[0033]图8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低降速度带速度填充图;
[0034]图9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次波产生条件分析图;
[0035]图10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次波波场特征分析图;
[0036]图1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自由表面多次波识别及压制方法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针对研究区域,利用四逼近原则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对所述复杂地震地质模型进行多次波产生机理正演量化分析,以确定自由表面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产生的基本条件以及波场特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包括步骤S1:基于地质目标,对地震优势频率进行提取,以得到优势频率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包括步骤S2:对所述优势频率体进行井震精细标定,并对声波曲线方波化求取所有地层和关键岩性的层速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包括步骤S3:确立时间域构造模型,并以此为约束条件建立构造模型约束下的速度场模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多次波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复杂地震地质模型包括:S4、在所述速度场模型约束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实际的复杂构造模型框架,以实现深度

构造逼近;S5、利用所述层速度对所述复杂构造模型进行框架模型约束的填充,实现深度

速度的逼近,以获得初始层速度模型;S6、利用速度谱资料及低降速度带分布特征,截取潜水面以上的速度谱资料与所述初始层速度模型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符合实际的层速度模型,实现地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英李宗杰沈向存姜忠正李玉兰范伟峰于静芳罗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