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容器检测调节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007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9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容器检测调节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将检测面以坐标系分割为等间隔的子区域,并微调检测面电容器;对检测面投射平行光束,根据各子区域内的光学特征测量相邻电容器的间隙长度;根据相邻电容器的间隙长度计量接触角,并以接触角点心坐标确定需调节的子区域集;根据计量的接触角对子区域集制定对应的旋转角度集,并预测试旋转角度集中各元素的旋转代价,以最小旋转代价的元素为对应的子区域为调节策略。本申请能够提高在电容器检测操作中的效率,可以使在电容器检测操作前的预准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能够不需要人工即可对相接触的电容器进行调节,以确保在电容器检测时的精准性。确保在电容器检测时的精准性。确保在电容器检测时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容器检测调节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电容器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容器检测调节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目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其应用范围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其中包括了电力、机械等方面。
[0003]目前在电力行业中,电容器广泛应用于变频器、逆变器、直流电源等电力设备中,起到储能、稳压、滤波等作用;电容器的外观检测是在进行电容器检测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帮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以确保电容器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0004]在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图像、光感等方式对电容器的外观进行检测,但在对电容器进行外观检测前,需要人工逐一多个电容器放置于检测区,若将多个电容器同批次放入检测区内时,需要人工对电容器位置进行调整,且依然存在部分未被人工觉察的相互接触的电容器,这样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整个电容器检测的效率。
[0005]如何在对多个电容器进行检测前,避免多个电容器间产生接触,是在电容器检测操作中亟待解决优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在多个电容器进行检测前,电容器间产生接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容器检测调节方法及系统。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容器检测调节方法及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容器检测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检测面以坐标系分割为等间隔的子区域,并微调检测面电容器,以使单个子区域内电容器数小于2,其中,子区域可绕自身中轴线并平行于检测面转动;对检测面投射平行光束,根据各子区域内的光学特征测量相邻电容器的间隙长度;根据相邻电容器的间隙长度计量接触角,并以接触角点心坐标确定需调节的子区域集;根据计量的接触角对子区域集制定对应的旋转角度集,并预测试旋转角度集中各元素的旋转代价,以最小旋转代价的元素为对应的子区域为调节策略;通过光学特性预测量调节策略后的最优光强,并更改光束强度至最优光强;获取调节策略的子区域旋转坐标点,并调节最优光强的光束角至旋转坐标点,输出调节策略的触发指令;根据触发指令限定磁流体流动趋势,并通过磁流体流动趋势控制子区域的转动角度满足调整策略。
[000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对检测面投射平行光束,根据各子区域内的光学特征测量相邻电容器的间隙长度,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光学成像法对检测面进行成像,并进行相关处理以提取出检测面上各电容器的轮廓;构建各电容器轮廓的外包矩形框,并筛选出满足相邻外包矩形框相交的电容器;设置竖直的扫描线,使扫描线从左至右逐步移动,并记录扫描线与两电容器的轮廓线相交情况;找到同时与扫描线相交,且相互之间距离最短的两条轮廓线,记为u
k
和v
l
,其中,u
k
和v
l
分别为两电容器的轮廓线。
[000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设置竖直的扫描线,使扫描线从左至右逐步移动,并记录扫描线与两电容器的轮廓线相交情况,包括以下步骤:设置两电容器的轮廓线集合分别为:;对P1中每条轮廓线进行处理:若u
i
与扫描线不相交,则跳过;若u
i
与扫描线相交于p
1,i
点,则找到P2中与扫描线相交的轮廓线v
j
,并记录交点p
2,j
;计算p
1,i
点和p
2,j
点之间的距离d(p
1,i
,p
2,j
);对P2中每条轮廓线进行处理:若v
i
与扫描线不相交,则跳过;若v
i
与扫描线相交于p
2,j
点,则找到P1中与扫描线相交的轮廓线u
i
,并记录交点p
1,i
;计算p
1,i
点和p
2,j
点之间的距离d(p
1,i
,p
2,j
);若最小d(p
1,i
,p
2,j
)≠0,则判定两电容器不相交;若最小d(p
1,i
,p
2,j
)=0,则判定两电容器相交,记录交点坐标p3。
[00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根据相邻电容器的间隙长度计量接触角,并以接触角点心坐标确定需调节的子区域集,包括以下步骤:以交点坐标p3为接触角点,构建p3到u
k
端点的向量和p3到v
l
端点的向量;通过内积公式:,计算接触角;定位轮廓线u
k
和v
l
分别对应的两电容器,并计算接触角点所在子区域内两电容器的占比;以占比小的电容器为主电容器,以占比大的电容器为次电容器,将主、次电容器中心点所在子区域确定为需调节的子区域集。
[00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根据计量的接触角对子区域集制定对应的旋转角度集,并预测试旋转角度集中各元素的旋转代价,以最小旋转代价的元素为对应的子区域为调节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为主电容器中心点的子区域分配(0~1)旋转角,为次电容器中心点的子区域分配(0~2)旋转角,其中,1和2方向相反,|1|+|2|≤||;以分配的旋转角区间进行排列组合生成旋转角度集,并根据旋转角度集元素对对应子区域进行预旋转,统计每种元素下,相交电容器的最小数量;若相交电容器的最小数量为0,则输出元素对应的子区域旋转角为调节策略;若相交电容器的最小数量不为0,则记录再次对相交的主、次电容器中心点的子区域分配旋转角,并进行预旋转直至相交电容器的最小数量为0。
[00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通过光学特性预测量调节策略后的最优光强,并更改光束强度至最优光强,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当前投射光束下,各电容器轮廓点的反射光长度;记录调节策略后各电容器相邻轮廓点的距离增长比;以最大距离增长作为光强增强比,并以光强增强比更改当前投射光束的强度至最优光强。
[00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获取调节策略的子区域旋转坐标点,并调节最优光强的光束角至旋转坐标点,输出调节策略的触发指令,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调节策略对子区域的旋转坐标点进行触发顺序排序,得到调节策略对应的子区域旋转次序,其中,旋转坐标点匹配有唯一电磁铁;依据子区域旋转次序将检测面以外的光束聚焦至对应旋转坐标点一定时间,触发旋转坐标点的电磁铁通电指令。
[00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根据调节策略对子区域的旋转坐标点进行触发顺序排序,包括:将所有电磁铁按照位置和编号进行编组;以一电磁铁为首序,按照调节策略中各子区域的旋转方向依次对首序电磁铁一侧的电磁铁进行排序。
[001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根据触发指令限定磁流体流动趋势,并通过磁流体流动趋势控制子区域的转动角度满足调整策略,包括:通过公式:计算分配给每个电磁铁的通电时长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容器检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检测面以坐标系分割为等间隔的子区域,并微调检测面电容器,以使单个子区域内电容器数小于2,其中,子区域可绕自身中轴线并平行于检测面转动;对检测面投射平行光束,根据各子区域内的光学特征测量相邻电容器的间隙长度;根据相邻电容器的间隙长度计量接触角,并以接触角点心坐标确定需调节的子区域集;根据计量的接触角对子区域集制定对应的旋转角度集,并预测试旋转角度集中各元素的旋转代价,以最小旋转代价的元素为对应的子区域为调节策略;通过光学特性预测量调节策略后的最优光强,并更改光束强度至最优光强;获取调节策略的子区域旋转坐标点,并调节最优光强的光束角至旋转坐标点,输出调节策略的触发指令;根据触发指令限定磁流体流动趋势,并通过磁流体流动趋势控制子区域的转动角度满足调整策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容器检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检测面投射平行光束,根据各子区域内的光学特征测量相邻电容器的间隙长度,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光学成像法对检测面进行成像,并进行相关处理以提取出检测面上各电容器的轮廓;构建各电容器轮廓的外包矩形框,并筛选出满足相邻外包矩形框相交的电容器;设置竖直的扫描线,使扫描线从左至右逐步移动,并记录扫描线与两电容器的轮廓线相交情况;找到同时与扫描线相交,且相互之间距离最短的两条轮廓线,记为u
k
和v
l
,其中,u
k
和v
l
分别为两电容器的轮廓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容器检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竖直的扫描线,使扫描线从左至右逐步移动,并记录扫描线与两电容器的轮廓线相交情况,包括以下步骤:设置两电容器的轮廓线集合分别为:;对P1中每条轮廓线进行处理:若u
i
与扫描线不相交,则跳过;若u
i
与扫描线相交于p
1,i
点,则找到P2中与扫描线相交的轮廓线v
j
,并记录交点p
2,j
;计算p
1,i
点和p
2,j
点之间的距离d(p
1,i
,p
2,j
);对P2中每条轮廓线进行处理:若v
i
与扫描线不相交,则跳过;若v
i
与扫描线相交于p
2,j
点,则找到P1中与扫描线相交的轮廓线u
i
,并记录交点p
1,i
;计算p
1,i
点和p
2,j
点之间的距离d(p
1,i
,p
2,j
);若最小d(p
1,i
,p
2,j
)≠0,则判定两电容器不相交;若最小d(p
1,i
,p
2,j
)=0,则判定两电容器相交,记录交点坐标p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容器检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相邻电容器的间隙长度计量接触角,并以接触角点心坐标确定需调节的子区域集,包括以下步骤:以交点坐标p3为接触角点,构建p3到u
k
端点的向量和p3到v
l
端点的向量;通过内积公式:,计算接触角;定位轮廓线u
k
和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莲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三喜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