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94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硅技术领域,是一种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按下述方法进行:改变烘炉时所使用的导热材料,使用破碎的废电极代替焦炭并加入油焦颗粒进行烘炉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导热材料,使用破碎的废电极代替焦炭并加入油焦颗粒进行烘炉作业,并采用送电坐烧的方式,因电极属于石墨化碳块含铁量较低,且烘炉结束后不需要再投入人工进行清理工作,可大大节省人力及热量的损失,从而降低烘炉时所产生的费用,同时提高了产品品质和产量。同时提高了产品品质和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硅
,是一种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东部合盛硅业电炉目前使用的烘炉工艺为焦烘,成本高、烘炉结束后需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清理同时造成大量的热损失,清炉结束后需重新送电提升炉温;如不清理积碳及炉膛积灰铁含量超高;投产后严重影响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烘炉材料为焦烘,存在成本高、清理时热损失大、积灰铁含量高导致投产后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按下述方法进行:改变烘炉时所使用的导热材料,使用破碎的废电极代替焦炭并加入油焦颗粒进行烘炉作业。
[0005]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油焦颗粒的加入量为废电极和油焦颗粒总质量的50%。
[0006]上述烘炉作业采用送电坐烧方式。
[0007]上述送电坐烧方式按下述方法进行,在三相电极下方垫一块炭板,然后在三相电极和炭板之间铺一层小碳块,最后在三相电极和炭板的周围围一圈油焦颗粒和碳块颗粒后,进行送电坐烧。
[0008]上述炭板的规格为400mm*400mm*200mm。
[0009]上述一层小碳块的厚度500mm至600mm。
[0010]上述油焦颗粒和碳块颗粒的质量比为1:1。
[0011]上述碳块的粒径为30毫米至50毫米;油焦颗粒的粒径为30毫米至60毫米。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导热材料,使用破碎的废电极代替焦炭并加入油焦颗粒进行烘炉作业,并采用送电坐烧的方式,因电极属于石墨化碳块含铁量较低,且烘炉结束后不需要再投入人工进行清理工作,可大大节省人力及热量的损失,从而降低烘炉时所产生的费用,同时提高了产品品质和产量。
实施方式
[0013]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该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按下述方法进行:改变烘炉时所使用的导热材料,使用破碎的废电极代替焦炭并加入油焦颗粒进行烘炉作业。
[0015]实施例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油焦颗粒的加入量为废电极和油焦颗粒总质量
的50%。
[0016]实施例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烘炉作业采用送电坐烧方式。
[0017]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送电坐烧方式按下述方法进行,在三相电极下方垫一块炭板,然后在三相电极和炭板之间铺一层小碳块,最后在三相电极和炭板的周围围一圈油焦颗粒和碳块颗粒后,进行送电坐烧。
[0018]实施例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炭板的规格为400mm*400mm*200mm。
[0019]实施例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一层小碳块的厚度500mm至600mm。
[0020]实施例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油焦颗粒和碳块颗粒的质量比为1:1。
[0021]实施例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碳块的粒径为30毫米至50毫米;油焦颗粒的粒径为30毫米至60毫米。
[0022]本专利技术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技术方案的确定本专利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问题(1)需通过改变烘炉时的导热材料,解决炉膛积灰铁含量超高,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0023](2)需要对碳板、油焦颗粒直径、炭块直径的参数进行确定,以达到充分利用其热效能,节约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
[002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确定1.本专利技术新型烘炉工艺开车方案设计:通过现场调研和情况分析,利用对影响生产烘炉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形成新型烘炉工艺的开车方案,将导热材料改为破碎的废电极并加入50%的油焦颗粒,达到产品质量逐步提升,减少员工工作量,减少热量损失,降低烘炉费用,提升生产效益的目的。
[0025]2.烘炉方式调整将三相电极下方垫一块400*400*200mm的炭板,将小碳块铺在碳板上方,厚度500

600mm,周围加入按1:1混合好的油焦和碳块颗粒进行送电坐烧。
[0026](1)将导热材料改为破碎的废电极并加入50%的油焦颗粒,利用电极属于石墨化碳块含铁量较低,达到提高产品质量、节省人力及热量损失的目的。
[0027](2)将碳块加工到30

50mm,油焦颗粒30

60mm,为了更好地利用碳块和油焦的热效能,烘炉方式改为坐烧方式(按一体炉衬坐烧步骤进行)。
[0028](3)将三相电极下方垫一块400*400*200mm的炭板,将小碳块铺在碳板上方,厚度500

600mm,周围加入按1:1混合好的油焦和碳块颗粒进行送电坐烧。
[0029]炭块直径:30

50毫米;油焦颗粒直径:30

60毫米;炭板规格:400*400*200mm;减少每次投料后炉温提升时间:10天。
[0030]本专利技术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符合国家“双碳”的精神要求,是国家、行业鼓励提倡的新型工业技术研发的重要内容。本专利技术是工业硅大炉型烘炉工艺节能降耗的重要环节,对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品级率、引领行业技术革新等具有重要意义。
[003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原烘炉工艺模式,投料后15天左右炉况和产品质量逐步提升恢复正常,采用本专利技术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可以达到投料后5天左右炉况和产品质量逐步提升正常,提高生产
效益。采用本专利技术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每年可减少单吨成本50

100元,提升产能3

5吨。
[0032]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方法进行:改变烘炉时所使用的导热材料,使用破碎的废电极代替焦炭并加入油焦颗粒进行烘炉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其特征在于油焦颗粒的加入量为废电极和油焦颗粒总质量的5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其特征在于烘炉作业采用送电坐烧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其特征在于送电坐烧方式按下述方法进行,在三相电极下方垫一块炭板,然后在三相电极和炭板之间铺一层小碳块,最后在三相电极和炭板的周围围一圈油焦颗粒和碳块颗粒后,进行送电坐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硅新型烘炉工艺,其特征在于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再宝莫洪兵祁红伟张占良陈宇蒋一世宋承成王治国朱元林杨朝山吴双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东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