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排空间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空间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后排空间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车辆前后排之间的乘坐空间,乘客期望乘坐空间越大越好,这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但由于车辆尺寸限制及造型考虑,乘坐空间往往达不到乘客的期望空间。汽车设计前后排之间的乘坐空间时主要考虑后排乘客乘坐时的脚步空间及膝部空间,即脚能够前后伸缩,膝部不会顶着前排座椅。此外,设计人员在设定前后排空间需求目标参数时,往往会对标核心竞争车辆的空间尺寸,在设定时尽量比竞争车辆做的更大,保证具备竞争力即可。这种设计方法属于逆向设计,缺少正向设计思路及理论支撑。并且对于部分较小的车型,其核心竞争车辆在设计时的前后排空间本就不满足后排乘坐舒适的需求,而按照逆向设计思路并对标核心竞争车辆设计出来的车辆,也会存在前后排之间的乘坐空间不满足乘客后排乘坐舒适的需求,降低乘客的用车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后排空间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排空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获取人体尺寸数据和车辆断面数据;基于所述人体尺寸数据建立人体模型,基于所述车辆断面数据建立车辆断面模型,所述车辆断面模型包括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地板及地毯;调整所述人体模型的设计参数,使所述人体模型以舒适坐姿乘坐在所述后排座椅上;调整所述前排座椅和/或所述后排座椅的设计参数,使所述人体模型在保持所述舒适坐姿的状态时,与所述前排座椅之间保持有活动空间;输出所述人体模型对所述前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之间的空间需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模型的设计参数包括坐高H、座椅靠背角、躯干角、膝关节角、踝关节角和鞋面角,所述前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的设计参数为座椅参考点R。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所述人体模型的设计参数,使所述人体模型以舒适坐姿乘坐在所述后排座椅上,包括:使所述人体模型以坐姿状态乘坐在所述后排座椅上,并使所述人体模型的坐高H匹配所述后排座椅的座椅参考点R;将所述人体模型的座椅靠背角调整为适配所述坐高H的推荐舒适角度;判断所述人体模型在当前坐姿状态下的关节角度是否舒适,若不舒适,则将所述人体模型的关节角度调整为推荐舒适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人体模型在当前坐姿状态下的关节角度是否舒适时,判断所述人体模型的所述躯干角、所述膝关节角和所述踝关节角是否处于推荐舒适角度,若不舒适,则所述人体模型的所述躯干角、所述膝关节角和所述踝关节角调整为推荐舒适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姿状态包括直立坐姿、标准坐姿和放松坐姿,每个所述坐姿状态均具有与其适配的所述躯干角、所述膝关节角和所述踝关节角。6.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先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