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打纬织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88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擦打纬织造装置,包括底架;底架的两块机墙板之间从前向后依次布置有剑杆气动联合引纬装置、摩擦打纬装置和织物卷取压紧保护装置;剑杆气动联合引纬装置包括两扇彼此平行的综框、传剑电机和剑杆,两扇综框呈前后错位布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机墙板上;传剑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传箭齿轮;剑杆与传箭齿轮啮合;摩擦打纬装置包括两根横向摩擦辊,两根横向摩擦辊分别布置在织口处织物的上下两侧,两根横向摩擦辊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呈周期地交替对磨擦间隙内的织物表面进行摩擦打纬;织物卷取压紧保护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横向卷布辊、环形同步带和两根彼此平行的压紧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纬带丝束不会变形,织物紧密、表面平整。表面平整。表面平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擦打纬织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展纤织物的剑杆织机打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粘胶纤维或酚醛纤维等)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纤维,具有强度高、比模量高、质轻、耐腐蚀、耐疲劳、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以碳纤维织物为代表的新型复合材料已经在建筑材料、交通、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目前,在碳纤维织造中,传统的剑杆织机打纬装置采用曲柄连杆传动装置驱动钢筘,在惯性的作用下产生巨大的打纬力,直接将纬带丝束打入织口使之经纬紧密结合。而在织造展纤织物时,由于展纤丝束是一条宽度为10mm~20mm,厚度为0.04mm~0.08mm薄丝带,使用传统剑杆织机打纬装置,钢筘打击纬带丝束就会出现纬带丝束受到强大的打纬力变形或受损,织物就会出现如破损、毛刺、凸起等瑕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纬带丝束不会变形、织物表面平整光滑的摩擦打纬织造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6]一种摩擦打纬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底架呈矩形,将底架的一条边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纵向,另一条边的延伸方向定义为横向;将纵向的一个方向定义为前向,另一个方向定义为后向;底架的横向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块机墙板;
[0007]两块机墙板之间从前向后依次布置有剑杆气动联合引纬装置、摩擦打纬装置和织物卷取压紧保护装置;
[0008]所述的剑杆气动联合引纬装置包括两扇彼此平行的综框、传剑电机和剑杆,两扇综框呈前后错位布置,并可滑动地安装在机墙板上,两扇综框中固定的经线丝束形成上下交织的织口;传剑电机固定安装在机墙板上,传剑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传箭齿轮;剑杆上夹有纬带丝束,剑杆与传箭齿轮啮合,可选择地呈现插入织口中的第一状态,以及剑杆脱离织口的第二状态;机墙板上设有供剑杆横向进出的穿孔;
[0009]所述的摩擦打纬装置包括两根彼此平行的横向摩擦辊,两根横向摩擦辊分别布置在织口处的织物的上下两侧,两根横向摩擦辊之间形成供织物穿过的磨擦间隙;机墙板上对称设置两个呈上下布置的导槽,两根横向摩擦辊的端部分别可活动地限制在两个导槽内,横向摩擦辊连接驱动机构,两根横向摩擦辊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呈周期地交替对磨擦间隙内的织物表面进行摩擦打纬;
[0010]所述的织物卷取压紧保护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横向卷布辊、环形同步带和两根彼此平行的压紧轴,步进电机安装在机墙板的后部;横向卷布辊可转动地安装在两机墙板的后端部;两根压紧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两机墙板之间,两根压紧轴的端部通过齿轮啮合传动,
两根压紧轴之间形成用于平整织物表面的压紧缝隙;环形同步带环设在横向卷布辊与其中一根压紧轴上;织物依次从前向后穿过磨蹭间隙、压紧缝隙后卷绕在横向卷布辊上。
[0011]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传动电机、旋转连接板和连杆,传动电机安装在机墙板上,传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旋转连接板;旋转连接板通过两根连杆分别与两根横向摩擦辊的端部铰接,且传动电机每转动一周,各个横向摩擦辊沿相应的导槽往复运动一次,为织口摩擦打纬两次。
[0012]更进一步,旋转连接板呈条状,旋转连接板的中心与传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旋转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各铰接一连杆。
[0013]进一步,两机架支撑板之间设有高压吹气管道,高压吹气管道设置在机架支撑板之间,高压吹气管道连通气源,高压吹气管道的出风口朝向织口。
[0014]进一步,横向摩擦辊的端部装有轴承,所述的轴承卡入机墙板的导槽内,轴承与导槽滚动配合。
[0015]更进一步,横向摩擦辊沿横向布设若干供经线丝束穿过的环形凹槽,横向摩擦辊的凸起的环形表面设有摩擦颗粒。
[0016]进一步,所述的导槽的外侧设有限位筋,用于防止轴承的轴向移动。
[0017]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碳纤维碳织物织造过程中的摩擦吃纬织造机构,不同于传统的吃纬打纬装置,也不同于其他通过织物前移将纬带丝束吃入织物的吃纬机构,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带动两根横向摩擦辊交替运动,横向摩擦辊每往复一次,完成一次打纬,每次只有一根横向摩擦辊进行摩擦打纬,此特点由织物的织造性质决定,在织物织造时,奇数的经线丝束和偶数的经线丝束会相互交织互换,如果只有一根横向摩擦辊同时运动,当满足此次摩擦打纬后,所有经线通过综框运动后上下位置互换,下次织造便无法摩擦到纬线丝束,所以设定上下两根横向摩擦辊在传动电机转动一周的时间内为织口摩擦打纬两次,此织造方式避免了传统打纬过程中钢筘破坏纬带丝束的过程;
[0018]更有利的是,横向摩擦辊沿横向布设若干供经线丝束穿过的环形凹槽,横向摩擦辊的凸起的环形表面设有摩擦颗粒,与纬带丝束接触时可以提供摩擦力使纬带丝束随之移动;每次摩擦打纬结束后,因为经线会变换位置,留出的供摩擦辊摩擦打纬的空隙也随之错位改变,所以上下摩擦辊依次进行打纬,保证每次都无接触穿过经线簇深入织口摩擦捻到纬带丝束。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纬带丝束不会因打纬力变形或受损,织物紧密、表面平整,无破损、毛刺、凸起等瑕疵。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之二,显示了剑杆气动联合引纬装置的位置;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之三,显示了摩擦打纬装置的位置;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显示了轴承与导槽的配合关系;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图,显示了织物卷取压紧保护装置的位置;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图,显示了剑杆气动联合引纬装置、摩擦打纬装置和织物
卷取压紧保护装置的位置关系;
[0027]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侧视图,显示了剑杆气动联合引纬装置、摩擦打纬装置和织物卷取压紧保护装置的位置关系;
[0028]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擦打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擦打纬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0030]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擦打纬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0031]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横向摩擦辊的结构;
[0032]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示意图,显示了经线丝束和纬带丝束的配合关系;
[0033]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织物的在织口处的结构图;
[0034]图中各标号表示为:
[0035]1、剑杆气动联合引纬装置,11、综框;12、传剑电机;13、剑杆,121、传剑轮,15高压吹气管道,;
[0036]2、摩擦打纬装置,21、横向摩擦辊,22、驱动机构,221、传动电机,222、旋转连接板,223、连杆,211、轴承;
[0037]3、织物卷取压紧保护装置,31、步进电机,32、横向卷布辊,33、环形同步带,34、压紧轴;
[0038]4、底架,41、机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打纬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4),底架(4)呈矩形,将底架(4)的一条边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纵向,另一条边的延伸方向定义为横向;将纵向的一个方向定义为前向,另一个方向定义为后向;底架(4)的横向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块机墙板(41);两块机墙板(41)之间从前向后依次布置有剑杆气动联合引纬装置(1)、摩擦打纬装置(2)和织物卷取压紧保护装置(3);所述的剑杆气动联合引纬装置(1)包括两扇彼此平行的综框(11)、传剑电机(12)和剑杆(13),两扇综框(11)呈前后错位布置,并可滑动地安装在机墙板(41)上,两扇综框(11)中固定的经线丝束(51)形成上下交织的织口;传剑电机(12)固定安装在机墙板(41)上,传剑电机(12)的输出轴上安装传剑齿轮(121);剑杆(13)上夹有纬带丝束(52),剑杆(13)与传剑齿轮(121)啮合,可选择地呈现插入织口中的第一状态,以及剑杆(13)脱离织口的第二状态;机墙板(41)上设有供剑杆(13)横向进出的穿孔(413);所述的摩擦打纬装置(2)包括两根彼此平行的横向摩擦辊(21),两根横向摩擦辊(21)分别布置在织口处的织物(5)的上下两侧,两根横向摩擦辊(21)之间形成供织物(5)穿过的磨擦间隙;机墙板(41)上对称设置两个呈上下布置的导槽(411),两根横向摩擦辊(21)的端部分别可活动地限制在两个导槽(411)内,横向摩擦辊(21)连接驱动机构(22),两根横向摩擦辊(21)在驱动机构(22)的驱动下呈周期地交替对磨擦间隙内的织物(5)表面进行摩擦打纬;所述的织物卷取压紧保护装置(3)包括步进电机(31)、横向卷布辊(32)、环形同步带(33)和两根彼此平行的压紧轴(34),步进电机(31)安装在机墙板(41)的后部;横向卷布辊(32)可转动地安装在两机墙板(41)的后端部;两根压紧轴(34)可转动地安装在两机墙板(41)之间,两根压紧轴(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鑫杨友东钟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