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83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包括上刀工件、下刀工件和上刀控制工件模组;上刀控制工件模组与上刀工件传动连接,通过上刀控制工件模组带动上刀工件进行翻转摆动;上刀工件与下刀工件传动连接;上刀控制工件模组分别设置有侧压测量组件和咬合深度测量组件;咬合深度测量组件用于测量上刀工件与下刀工件之间的咬合深度数据;侧压测量组件用于测量上刀工件与下刀工件之间的侧向压力数值,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当前实际咬合深度数据、侧向压力数值难以量化问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可以精准调节咬合深度的数值和侧向压力的数值,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且稳定性高,可广泛推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圆刀分切与调节机构
,特别地是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圆刀分切与调节机构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行业都是需要分切工艺与设备、圆刀调节机构来实现生产。比如BOPP胶带等软包行业、系能源锂电行业的PE/PP隔膜、铝塑膜、新型正负电极材料的分切工艺等。现有的圆刀分切与调节机构存在以下的技术问题:
[0003]1)上刀刃与下刀刃的咬合深度、上刀刃与下刀刃的侧向压力(距离)的数据量化问题。目前行业的做法是没有实际量化数据的,比如上下刀刃的咬合深度,只能每调节一次,增加或者减少0.1mm,而当前实际的咬合深度多少,没有数据。。
[0004]2)上刀刃与下刀刃的咬合深度、上刀刃与下刀刃的侧向压力(距离)的结构与锁定结构问题。目前行业的做法是调节与锁定结构松散,固定后也会松动,导致精度不稳定。
[0005]需要提供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解决了当前实际咬合深度数据、侧向压力数值难以量化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包括上刀工件、下刀工件和上刀控制工件模组;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与所述上刀工件传动连接,通过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带动所述上刀工件进行翻转摆动;所述上刀工件与所述下刀工件传动连接;当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控制所述上刀工件进行翻转摆动,使得所述上刀工件带动所述下刀工件同步转动;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分别设置有侧压测量组件和咬合深度测量组件;所述咬合深度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上刀工件与所述下刀工件之间的咬合深度数据;所述侧压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上刀工件与所述下刀工件之间的侧向压力数值。
[0009]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刀工件包括上刀刀刃、传动轴、上刀同步齿轮、第一固定卡座和第二固定卡座;所述传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卡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卡座之间;所述上刀刀刃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上刀同步齿轮安装于所述传动轴的其中一端。
[0010]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刀工件包括下刀固定卡座、传动电机、连接轴承套、下刀旋转轴芯、下刀刀轴、下刀刀槽、下刀同步齿轮和固定轴承座;所述传动电机安装于所述下刀固定卡座上;所述传动电机通过所述连接轴承套与所述下刀旋转轴芯连接;所述下刀刀轴安装于所述下刀旋转轴芯上;所述下刀刀槽设置于所述下刀刀轴上;所述下刀同步齿轮安装于所述下刀旋转轴芯的其中一端;所述下刀旋转轴芯安装于所述固定轴承座上;所述固定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机床上;所述上刀同步齿轮与所述下刀同步齿轮啮合。
[0011]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包括控制旋转轴芯、涡轮、调节杆、调节手轮和摆动杆;所述控制旋转轴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卡座和第二固定卡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手轮通过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涡轮连接;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涡轮连接的一端设有螺纹,所述调节杆通过螺纹与所述涡轮啮合;当所述调节手轮左右转动时,所述涡轮同步转动推动所述控制旋转轴芯左右转动;所述摆动杆与所述控制旋转轴芯串联;当所述摆动杆上下摆动时,控制所述上刀工件进行翻转摆动,使得所述上刀工件与所述下刀工件产生咬合。
[0012]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侧压测量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杆、第一表头杆和侧压距离表;所述第一定位杆设置于所述涡轮的一端;所述侧压距离表安装于所述第一表头杆上;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所述第一表头杆触碰时,将压力通过所述侧压距离表转化为具体数值。
[0013]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咬合深度测量组件包括第二表头杆、第二定位杆和咬合深度表;所述摆动杆与所述第二定位杆连接;所述咬合深度表安装在所述第二表头杆上;所述第二定位杆与所述第二表头杆触碰时,将压力通过所述咬合深度表转化为具体数值。
[0014]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还包括第一锁紧装置;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安装于所述调节手轮与所述调节杆之间,所述调节手轮控制所述控制旋转轴芯调节到设定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锁紧装置锁紧当前位置不动。
[0015]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还包括第二锁紧装置;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安装于所述涡轮与所述控制旋转轴芯之间;所述摆动杆调整好相应的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装置锁紧当前位置不动。
[0016]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刀刀槽与所述上刀刀刃的位置数量对应一致。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刀工件、下刀工件和上刀控制工件模组,上刀控制工件模组分别设置有侧压测量组件和咬合深度测量组件,咬合深度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上刀工件与所述下刀工件之间的咬合深度数据,侧压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上刀工件与所述下刀工件之间的侧向压力数值,解决了当前实际咬合深度数据、侧向压力数值难以量化问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可以精准调节咬合深度的数值和侧向压力的数值,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且稳定性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上刀控制工件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1

上刀工件;2

下刀工件;3

上刀控制工件模组;4

侧压测量组件;5

咬合深度测量组件;11

上刀刀刃;12

传动轴;13

上刀同步齿轮;14

第一固定卡座;15

第二固定卡座;21

下刀固定卡座;22

传动电机;23

连接轴承套;24

下刀旋转轴芯;25

下刀刀轴;
26

下刀刀槽;27

下刀同步齿轮;28

固定轴承座;31

控制旋转轴芯;32

涡轮;33

调节杆;34

调节手轮;35

摆动杆;36

第一锁紧装置;37

第二锁紧装置;38

螺纹;41

第一定位杆;42

第一表头杆;43

侧压距离表;51

第二表头杆;52

第二定位杆;53

咬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刀工件、下刀工件和上刀控制工件模组;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与所述上刀工件传动连接,通过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带动所述上刀工件进行翻转摆动;所述上刀工件与所述下刀工件传动连接;当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控制所述上刀工件进行翻转摆动,使得所述上刀工件带动所述下刀工件同步转动;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分别设置有侧压测量组件和咬合深度测量组件;所述咬合深度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上刀工件与所述下刀工件之间的咬合深度数据;所述侧压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上刀工件与所述下刀工件之间的侧向压力数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工件包括上刀刀刃、传动轴、上刀同步齿轮、第一固定卡座和第二固定卡座;所述传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卡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卡座之间;所述上刀刀刃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上刀同步齿轮安装于所述传动轴的其中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刀工件包括下刀固定卡座、传动电机、连接轴承套、下刀旋转轴芯、下刀刀轴、下刀刀槽、下刀同步齿轮和固定轴承座;所述传动电机安装于所述下刀固定卡座上;所述传动电机通过所述连接轴承套与所述下刀旋转轴芯连接;所述下刀刀轴安装于所述下刀旋转轴芯上;所述下刀刀槽设置于所述下刀刀轴上;所述下刀同步齿轮安装于所述下刀旋转轴芯的其中一端;所述下刀旋转轴芯安装于所述固定轴承座上;所述固定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机床上;所述上刀同步齿轮与所述下刀同步齿轮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刀设定调节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控制工件模组包括控制旋转轴芯、涡轮、调节杆、调节手轮和摆动杆;所述控制旋转轴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卡座和第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方汀郭柏志张嘉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罗门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