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950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薏米仁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人们常常喜食肥甘厚腻、鱼虾肉蟹等阴柔多湿之物,加之有嗜好烟酒、经常熬夜或长期情绪起伏波动、不避空调、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运化功能受阻、水湿滞留,致使湿从内生。部分人群长期处于水湿之地,尤其南方地区,更易受外湿影响,最终造成湿邪蕴于体内难以祛除。而湿邪是百病之源,可以诱发身体出现很多的疾病,轻者可以出现胸闷、大便不爽、里急后重以及小便短涩等轻度的症状;重者通常表现为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体型肥胖、关节疼痛、大便溏泄、痤疮等。湿邪不除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湿与寒一起称“寒湿”,湿与热一起称“热湿”,与风一起称“风湿”;而寒湿、热湿、风湿等病症,在治疗上亦有所差异。而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体内湿热,湿性重浊,粘滞不爽,往往不易去除,湿热与脾胃虚弱关系密切,如果想要彻底祛除湿热,需要调理脾胃,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才能将体内湿气完全排出。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祛湿热茶存在制备方法大多为常规方法、原料的配伍不合理,使得其功效受到限制,有效成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不够多,有效成分含量不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祛湿热的茶存在制备方法常规、原料的配伍不合理、功效受到限制、有效成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不够多、有效成分含量不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
[0007]薏米仁10

12份、白扁豆花6

8份、赤小豆5

7份、芡实4

6份、陈皮3

5份、姜2

4份、白茶3

5份、甘草1

3份。
[000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9](1)将甜龙竹叶加入沸水中煮沸后过滤,获得滤液A,待用;
[0010](2)取薏米仁、赤小豆、芡实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的所述滤液A中进行间歇式超声浸泡,待浸泡结束后过滤,获得浸泡物和滤液B;
[0011](3)将步骤(2)中的浸泡物进行蒸制,蒸制过程中每间隔10mi n喷洒一次滤液B,直至浸泡物蒸至熟化,获得熟化浸泡物;
[0012](4)将步骤(3)中的熟化浸泡物进行烘干直至熟化浸泡物的水分为30

40%,获得烘干后的熟化浸泡物;将烘干后的熟化浸泡物进行炒制,直至熟化浸泡物的水分小于10%,
获得薏米仁、赤小豆、芡实炮制物,将炮制物粉碎后获得粉末炮制物,待用;
[0013](5)将白扁豆花置于高温醇雾中熏蒸,待熏蒸结束后置于60

80℃水中进行超声浸提2

3次,合并浸提液,获得白扁豆花提取液,待用;
[0014](6)将陈皮、姜和甘草混合均匀后置于黄酒中浸泡1

2h,待浸泡结束后捞出沥干并蒸制1

2h,待蒸制结束后置于50

60℃水中进行超声浸提2

3次,合并浸提液,获得提取液A,待用;
[0015](7)将步骤(5)中的白扁豆花提取液与步骤(6)中的提取液A合并后浓缩,获得浓缩液;将步骤(4)中的粉末炮制物与所述浓缩液混合均匀,获得膏状物;
[0016](8)将步骤(7)中的膏状物中加入白茶,经压制后干燥并分装,即获得炮制茶叶。
[0017]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甜龙竹叶的水分小于5%,所述甜龙竹叶与沸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3

4。
[0018]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薏米仁、赤小豆、芡实的水分均小于2%,所述薏米仁、赤小豆、芡实混合物与滤液A的质量体积比为1:3

4;所述间歇式超声浸泡为:先超声浸泡2

4分钟,再静置浸泡2

4分钟,重复3

4次即完成间歇式超声浸泡。
[0019]由于采用上述方法,将薏米仁、赤小豆与芡实经短时间的间歇式超声浸泡(30分钟以内),不仅可使甜龙竹叶的有效成分快速浸入薏米仁、赤小豆和芡实内,又可使薏米仁、赤小豆和芡实不会浸泡过渡导致后续蒸制时结团不成粒。
[0020]优选地,步骤(3)中喷洒的滤液B与所述浸泡物的体积质量比为0.2

0.4:1。
[0021]由于采用上述方法,在蒸制甜龙竹叶水浸泡过的薏米仁、赤小豆、芡实的过程中,通过在蒸制过程中使用浸泡液间隔喷洒蒸制物,使蒸制过程中可再次吸收甜龙竹叶的有效成分,且喷洒蒸制的工艺可有效保证薏米仁、赤小豆、芡实的颗粒互不粘接。短时间的间歇式超声浸泡与间歇喷洒浸泡水蒸制的工艺相结合,具有甜龙竹叶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吸收、颗粒不粘结的有益效果。另外,将浸泡物蒸至熟化,其判断标准为用手指撵压赤小豆,其内芯有少许硬芯即可;若蒸至无硬芯,则浸泡物会粘结。此外,由于滤液B与浸泡物的体积质量比为0.2

0.4:1,如此可保证滤液B刚刚湿润浸泡物。
[0022]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烘干温度为50

60℃;所述粉末炮制物的粒径小于0.5mm。
[0023]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白扁豆花的水分小于10%;所述高温醇雾为:将50

60%的乙醇溶液作为蒸发液,将蒸发液持续煮沸即获得高温醇雾;所述白扁豆花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1

2。
[0024]由于采用上述方法,白扁豆花使用高温醇雾熏蒸后,可使白扁豆花的有效成分得以激发;通过高温醇雾熏蒸后的白扁豆花再经过加热超声浸提,可显著提高白扁豆花有效成分(酮、醛)的含量。
[0025]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陈皮、姜和甘草的水分均小于2%,所述陈皮、姜和甘草的混合物与黄酒的质量体积比为1:2

3。
[0026]由于采用上述方法,通过将陈皮、姜和甘草先用黄酒浸泡后进行蒸制再进行超声浸提,可有效激发陈皮、姜和甘草的有效活性成分;且黄酒浸泡后进行蒸制或再浸提,其浸提液味甜,无苦、辣味,具有较佳的口感。
[0027]优选地,步骤(7)中所述浓缩为将白扁豆花提取液与提取液A的合并液浓缩至原体积的20

30%。
[0028]优选地,步骤(8)中所述白茶的水分小于5%。
[0029]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薏米仁10

12份、白扁豆花6

8份、赤小豆5

7份、芡实4

6份、陈皮3

5份、姜2

4份、白茶3

5份、甘草1

3份。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甜龙竹叶加入沸水中煮沸后过滤,获得滤液A,待用;(2)取薏米仁、赤小豆、芡实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的所述滤液A中进行间歇式超声浸泡,待浸泡结束后过滤,获得浸泡物和滤液B;(3)将步骤(2)中的浸泡物进行蒸制,蒸制过程中每间隔10min喷洒一次滤液B,直至浸泡物蒸至熟化,获得熟化浸泡物;(4)将步骤(3)中的熟化浸泡物进行烘干直至熟化浸泡物的水分为30

40%,获得烘干后的熟化浸泡物;将烘干后的熟化浸泡物进行炒制,直至熟化浸泡物的水分小于10%,获得薏米仁、赤小豆、芡实炮制物,将炮制物粉碎后获得粉末炮制物,待用;(5)将白扁豆花置于高温醇雾中熏蒸,待熏蒸结束后置于60

80℃水中进行超声浸提2

3次,合并浸提液,获得白扁豆花提取液,待用;(6)将陈皮、姜和甘草混合均匀后置于黄酒中浸泡1

2h,待浸泡结束后捞出沥干并蒸制1

2h,待蒸制结束后置于50

60℃水中进行超声浸提2

3次,合并浸提液,获得提取液A,待用;(7)将步骤(5)中的白扁豆花提取液与步骤(6)中的提取液A合并后浓缩,获得浓缩液;将步骤(4)中的粉末炮制物与所述浓缩液混合均匀,获得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敏李理祁燕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印江青耕茶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