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活性炭再生回转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41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活性炭再生回转窑,包括回转窑本体,回转窑本体一端设有第一进料口,一端设有第一出料口;设有第一出料口的回转窑本体一端还设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出料外筒和设置在出料外筒外壁上的盘管,盘管一端为连接端,一端为自由端,盘管的自由端设有盘管出料口,盘管出料口上设有启闭门;启闭门通过旋转机构设置在盘管出料口处,启闭门还通过复位件连接盘管外壁;伸出回转窑本体的出料机构一端处还设有开启板。通过出料机构内的冷却水实现对活性炭的初步冷却,实现了对活性炭内的热量回收;通过冷却螺旋机构进一步实现了对活性炭的降温,本申请实现了活性炭热量的回收,提高了活性炭的冷却效率。提高了活性炭的冷却效率。提高了活性炭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活性炭再生回转窑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回转窑,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活性炭再生回转窑。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再生(即活化),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不破坏活性炭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将吸附于活性炭上的吸附质予以去除,恢复其吸附性能,从而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目前,活性炭大多采用高温加热再生法。高温加热再生法的优点在于其在再生过程中能分解多种物质,再生环境良好,从而成为主要再生方法。常用的高温加热再生方法有:多层活化炉、流动层活化炉及回转窑炉,回转窑炉特点是能使饱和活性炭在炉膛内滚动均匀,活化透彻,特别是与其他炉型相比,具有更为稳定及可靠的再生质量。
[0003]回转窑内的再生活性炭在再生完成后,由于温度较高,比较冷却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打包工作。现有的再生活性炭大多采用自然冷却,不仅冷却效率低,所需时间长,也造成了热量的流失,造成热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活性炭再生回转窑。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活性炭再生回转窑,包括回转窑本体,所述回转窑本体一端设有第一进料口,一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回转窑本体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料口的一端高于设有第一出料口的一端;
[0006]设有第一出料口的回转窑本体一端还设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外筒和设置在出料外筒外壁上的盘管,所述出料外筒一端连接回转窑本体,一端伸出回转窑本体,所述出料外筒内设有出料内筒,所述出料内筒和所述出料外筒间注入有冷却介质;所述盘管一端为连接端,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端连接至第一出料口,所述盘管沿出料外筒外壁螺旋绕设,所述自由端位于筒体伸出回转窑本体的一端上,且所述盘管的自由端设有盘管出料口,所述盘管出料口上设有启闭门;所述启闭门通过旋转机构设置在盘管出料口处,所述启闭门还通过复位件连接盘管外壁;
[0007]伸出所述回转窑本体的出料机构一端处还设有开启板,所述开启板和所述启闭门匹配设置。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轴和扭簧。所述启闭门通过转轴设置在盘管出料口端,所述转轴伸入盘管内且通过固定座固定在盘管内壁上,所述转轴另一端自盘管出料口伸出,自盘管出料口伸出的转轴一端处设有启闭门,所述启闭门在外力作用下沿转轴转动,所述盘管内的转轴设有扭簧;
[0009]所述启闭门上还设有连接扣,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连接扣通过弹簧连接至盘
管外壁上。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轴设置在启闭门底端,所述连接扣位于启闭门顶端处。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启板为向出料机构方向凸出的弧形,所述启闭门上还设有开启杆,所述开启杆一端伸出启闭门,且伸出启闭门的开启杆一端朝向开启板。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启板下部处设有输入口,所述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却螺旋机构,所述冷却螺旋机构包括外螺旋筒体、内螺旋筒体、螺旋轴和螺旋叶片,所述内螺旋筒体位于外螺旋筒体内,且所述外螺旋筒体和内螺旋筒体间留有间隙形成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注入有冷却介质,所述外螺旋筒体一端设有第二进口,一端设有第二出口;所述螺旋轴上设有螺旋叶片。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回转窑本体与水平面间形成2
‑5°
的夹角。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出料机构上的盘管实现将回转窑本体内的活性炭排出,在盘管将活性炭排出的过程中,通过冷却水实现对活性炭的初步冷却,实现了对活性炭内的热量回收;自经盘管出料口排出的活性炭进一步经冷却螺旋机构输送至指定地点,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冷却水实现了对活性炭的降温,本申请在不影响活性炭排出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活性炭的冷却,实现了热量回收,提高了对活性炭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盘管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启闭门和开启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挡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启闭门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回转窑本体1;第一进料口101;第一出料口102;出料机构2;出料外筒201;介质出口202;介质进口203;盘管3;连接端301;自由端302;盘管出料口303;启闭门4;开启板5;转轴6;固定座601;扭簧7;弹簧8;开启杆9;输入口10;冷却螺旋机构11;外螺旋筒体1101;内螺旋筒体1102;螺旋轴1103;螺旋叶片1104;第二进口1105;第二出口1106;螺旋出口1107;螺旋输送电机1108;挡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活性炭再生回转窑,包括回转窑本体1,所述回转窑本体1一端设有第一进料口101,一端设有第一出料口102,所述第一出料口102位于回转窑本体1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料口101的一端高于设有第一出料口102的一端;需再生活性炭自第一进料口101进入回转窑本体内,再生后的活性炭自第一出料口排出回转窑本体;本申请中的所述回转窑本体1与水平面间形成2
‑5°
的夹角;即回转窑进料端高,出料端低,回转窑在对活性炭再生转动的过程中将再生的活性炭自第一进料口101输送至第一出料口102处,实现再生后活性炭的排出;
[0024]设有第一出料口102的回转窑本体1一端还设有出料机构2,所述出料机构2包括出料外筒201和设置在出料外筒201外壁上的盘管3,所述出料外筒201一端连接回转窑本体1,一端伸出回转窑本体,所述出料外筒201内设有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活性炭再生回转窑,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窑本体,所述回转窑本体一端设有第一进料口,一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回转窑本体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料口的一端高于设有第一出料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料口的回转窑本体一端还设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外筒和设置在出料外筒外壁上的盘管,所述出料外筒一端连接回转窑本体,一端伸出回转窑本体,所述出料外筒内设有出料内筒,所述出料内筒和所述出料外筒间注入有冷却介质;所述盘管一端为连接端,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端连接至第一出料口,所述盘管沿出料外筒外壁螺旋绕设,所述自由端位于筒体伸出回转窑本体的一端上,且所述盘管的自由端设有盘管出料口,所述盘管出料口上设有启闭门;所述启闭门通过旋转机构设置在盘管出料口处,所述启闭门还通过复位件连接盘管外壁;伸出所述回转窑本体的出料机构一端处还设有开启板,所述开启板和所述启闭门匹配设置;所述开启板为向出料机构方向凸出的弧形,所述启闭门上还设有开启杆,所述开启杆一端伸出启闭门,且伸出启闭门的开启杆一端朝向开启板;所述开启板下部处设有输入口,所述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冬戴如鑫朱兆帅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乾汇和环保再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