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丙烯酸树脂发泡的抗冲击泡棉双面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10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接枝改性丙烯酸树脂作为发泡基材,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泡棉并用于制备泡棉双面胶带。该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泡棉其具有极好的回弹性能。采用化学发泡制备泡棉基材,在其一面或两面涂布溶剂型压敏胶再覆以离型纸制成,二者之间结合力良好,具有优异的抗冲击、可移除性能等。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化学发泡获得气泡较稳定,相较于微球、玻璃微珠等发泡结构,受外力更易形变的特点使得胶带在伏贴性,抗翘曲等方面有一些拓展应用。曲等方面有一些拓展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丙烯酸树脂发泡的抗冲击泡棉双面胶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敏胶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接枝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制备的丙烯酸泡棉,并与丙烯酸聚合物粘合剂层组合制备双面泡棉胶带。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泡棉因为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和可压缩性等,在电子产品中被广泛应用,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导电泡棉、缓冲泡棉、双面胶泡棉和防尘防水泡棉等,根据应用的位置可以分为LCM泡棉、摄像头泡棉、音腔泡棉、受话器泡棉等。不同的用途和位置对泡棉的要求完全不同。
[0004]因电子产品轻量化,集成化需求,在制程过程中会使用大量胶带类产品用于固定粘接组件。这其中泡棉胶带类产品能兼顾传统胶带类产品得粘结需求的同时提供良好的抗冲击、缓冲、消音等性能。
[0005]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显示以及信息集成化的需要,易携带、更薄等轻量化发展趋势,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前提下,更纤薄有较明显的优势。因此这对泡棉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6]传统丙烯酸泡棉中发泡微球、玻璃微珠发泡结构因外壳结构较硬,形变能力较弱,泡棉在受外力冲击时限制了发泡结构吸收势能的作用。而机械搅拌法制备的泡棉虽然发泡结构可更高效吸收势能,但该发泡工艺对发泡丙烯酸聚合物基材的要求较高,限制了应用场景。化学发泡被广泛的应用于PE、TPU等基材发泡,但溶剂型丙烯酸聚合物体系化学发泡较难控制发泡结构的气泡尺寸,尤其对薄的泡棉。
[0007]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丙烯酸泡棉,及用其制备的泡棉双面胶带,解决了传统泡棉的外壳硬、形变能力弱等问题,同时解决了传统发泡工艺对基材要求高、气泡尺寸不易控制的问题。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泡混胶溶液,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0010][0011]其中,所述接枝改性丙烯酸树脂为嵌段共聚物通过丙烯酸单体接枝改性制得,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接枝改性丙烯酸树脂包括:
[0012][0013]所述嵌段共聚物为苯乙烯

异戊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和苯乙烯

异戊二烯/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SIS为D1111、D1114、D1161、D1164中的一种。
[0015]SBS为D1101、D1102、D1116、D1152、D1155、D1184、D1186中的一种。
[0016]SIBS为D1170、D1171中的一种。
[0017]所述丙烯酸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甲基)丙烯酸2

乙基己基酯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8]所述丙烯酸功能单体为羟基、胺基或羧基烯烃类单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2‑
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
‑2‑
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N

羟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乙酯等含羟基、胺基或羧基烯烃类单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9]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月桂酰(LPO)、过氧化
‑2‑
乙基己酸叔戊酯(TAPO)、过氧化
‑2‑
乙基己酸叔戊酯(TAPO)、二羟基过氧化环己烷(BHCP)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0]所述抗氧剂为BASF的Y

1010。
[0021]所述第二溶剂为为甲苯、二甲苯、甲基环己烷、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中的两种或两
种以上。
[0022]所述化学发泡剂为偶氮甲酰胺类、肼衍生物类氨基脲类、四唑类、亚硝基化合物和碳酸盐类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23]化学发泡剂为舜泰科技公司的SA5000D、OBSH系、TSH发泡剂、H发泡剂、低温H

1、SA3000、SA5000,宁波艾克母新材料公司的Actmix ADC

75PE、Actmix

DPT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24]所述第一固化剂为异氰酸酯类、吡啶类、氨基树脂类、带环氧基团树脂类、四异丙氧基钛和无机盐类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25]活性异氰酸酯固化剂为Covestro公司的N 3800、N3300、N 3900、XP 2763、XP 2838、XP 2489、XP 2847、L 75、XP 2617、东洋油墨公司的BHS

8515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6]所述色浆为117A、118A、中富彩新材料公司JQ1908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7]所述第一溶剂为甲苯、二甲苯、甲基环己烷、环己酮、甲基异丁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正庚烷中两种或两种以上。
[0028]上述的发泡混胶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1)接枝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将第二溶剂、嵌段共聚物、丙烯酸单体、丙烯酸功能单体、引发剂在反应容器中溶解并混匀,在无氧条件下升温至80

83℃发生反应,反应至黏度明显增加,出现明显的爬杆现象,加入抗氧剂并混匀,获得所述接枝改性丙烯酸树脂。
[0030](2)将化学发泡剂分散于第一溶剂中,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接枝改性丙烯酸树脂并充分分散,得到混合溶液。
[0031](3)将色浆、第一固化剂分散于第一溶剂中,然后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分散均匀,得到所述发泡混胶溶液。
[0032]一种丙烯酸泡棉,由发泡混胶溶液通过化学发泡法制得。
[0033]具体是利用化学发泡法,通过交联度的控制(第一固化剂含量控制)制备均匀闭孔泡棉。
[0034]丙烯酸树脂发泡前23℃温度下储能模量不小于0.1mpa,不大于0.7mpa;发泡后泡棉23℃温度下储能模量不小于0.45mpa。
[0035]上述制备方法中,制备接枝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原理是:引发剂产生的初级自由基摘取苯乙烯

异戊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上的甲基氢原子形成橡胶自由基,进而引发于丙烯酸类单体聚合,或引发剂与单体反应形成单体自由基,进而加成聚合成为聚合物自由基,橡胶自由基与聚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泡混胶溶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混胶溶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接枝改性丙烯酸树脂包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混胶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段共聚物为苯乙烯

异戊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

异戊二烯/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混胶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甲基)丙烯酸2

乙基己基酯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混胶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功能单体为羟基、胺基或羧基烯烃类单体中的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混胶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发泡剂为偶氮甲酰胺类、肼衍生物类氨基脲类、四唑类、亚硝基化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吴庆顾斌汪立浩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翎慧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