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8905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硼替佐米和靶向肽cRGD溶解于有机溶剂中,ZnCl2溶解于超纯水中,然后将两者混合,磁力加热搅拌,得到纳米药物混悬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再经冻干得到硼替佐米纳米药物。该制备方法为无载体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生物安全性好,提高了纳米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作用。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作用。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硼替佐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硼酸二肽化合物,也是第一个被临床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它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NF

κB信号通路从而下调其抗凋亡靶点的基因表达,最终诱导肿瘤细胞死亡。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硼替佐米存在很多缺点,如引起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腹泻和疲劳。另外,它还存在耐药性、稳定性差、对实体瘤治疗效果不佳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
[0003]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是纳米技术在药物领域中的应用,它能够通过构建纳米尺寸的载体将药物包装并运送到作用位点,表现出高效的药物递送效率。基于载体的纳米药物递送是通过物理包埋的方法递送药物,但是它仍然存在很多科学问题,如载药量低、制备工艺复杂和载体存在潜在毒性等。另外,一些基于载体的纳米药物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难以实现临床转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为无载体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生物安全性好,提高了纳米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作用。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
[0006]将硼替佐米和靶向肽cRGD溶解于有机溶剂中,ZnCl2溶解于超纯水中,然后将两者混合,磁力加热搅拌,得到纳米药物混悬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再经冻干得到硼替佐米纳米药物。
[0007]进一步地,上述硼替佐米和Zn
2+
的物质的量比为3:1、1:1或1:3。
[0008]进一步地,该有机溶剂为DMSO,所述有机溶剂和超纯水的比例为1:1、1:2或1:4。
[0009]进一步地,该靶向肽cRGD和BTZ的质量比为1:1、1:2或1:10。
[0010]进一步地,该磁力加热搅拌的条件如下:反应温度37℃,搅拌器转速1100rpm。
[001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在制备治疗皮下肿瘤和骨肿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多肽自组装的方法合成硼替佐米纳米药物,属于无载体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制备简单,载药效率高,生物安全性高,并且纳米药物也可以靶向肿瘤蓄积。(2)引入cRGD,进一步提高了纳米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作用。(3)相比于单体药物,硼替佐米纳米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更低。(4)在体外实验中,硼替佐米纳米药物对小鼠皮下肿瘤和骨肿瘤的抑制作用更强,且无明显器官损伤,证明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肿瘤治疗能力和生物相容性。(5)皮下肿瘤实验证明硼替
佐米纳米药物对实体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硼替佐米在临床上应用于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支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两种细胞与BTZ和Zn
2+
不同物质的量合成的BTZNDs在不同浓度下分别孵育48小时后的细胞存活率图。
[0014]图2为两种细胞与不同pH条件下合成的BTZNDs在不同浓度下孵育48小时后的细胞存活率图。
[0015]图3为两种细胞与BTZNDs在不同浓度下分别孵育48小时后的细胞存活率图。
[0016]图4为BTZ和Zn
2+
的物质的量比为1:3条件下合成的BTZNDs和不同BTZ和cRGD的质量比下合成的BTZNDs

cRGD对MDA

MB

231细胞的杀伤效果图。
[0017]图5的a和b分别为硼替佐米纳米药物BTZNDs

cRGD的高分辨透射电镜图像和HAADF图像与相应的EDS元素映射图像。
[0018]图6为硼替佐米纳米药物BTZNDs和BTZNDs

cRGD的表面电荷。
[0019]图7中的a和b分别为硼替佐米纳米药物BTZNDs

cRGD的XPS全谱图和B1s的XPS谱图。
[0020]图8为硼替佐米纳米药物BTZNDs和BTZNDs

cRGD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
[0021]图9为单体药物硼替佐米、硼替佐米纳米药物BTZNDs和BTZNDs

cRGD对肿瘤细胞MDA

MB

231和正常细胞L929的细胞存活率。
[0022]图10为不同浓度的BTZNDs

cRGD的溶血分析。
[0023]图11为单体药物硼替佐米、硼替佐米纳米药物和对照组对小鼠皮下肿瘤的治疗效果。
[0024]图12中的a和b分别是单体药物硼替佐米、硼替佐米纳米药物和对照组在小鼠皮下瘤治疗过程中肿瘤体积变化情况和小鼠体重变化情况。
[0025]图13为单体药物硼替佐米、硼替佐米纳米药物和对照组对骨肿瘤小鼠前肢骨的Micro

CT图像以及部分松质骨3D建模图像。
[0026]图14为单体药物硼替佐米、硼替佐米纳米药物和对照组对骨肿瘤小鼠后肢骨的Micro

CT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
[0029]将硼替佐米BTZ和靶向肽cRGD溶解于有机溶剂中,ZnCl2溶解于超纯水中,然后将两者混合,并调节混合液的pH值;磁力加热搅拌反应,反应温度为37℃;将反应结束后的混合液进行离心和冷冻干燥,即得硼替佐米纳米药物。
[0030]上述有机溶剂为DMSO;上述硼替佐米和Zn
2+
的物质的量比为3:1、1:1或1:3。
[0031]有机溶剂和超纯水的比例为1:1、1:2或1:4,混合液的pH值为7、8、9或10。
[0032]靶向肽cRGD和BTZ的质量比为1:1、1:2或1:10。
[0033]磁力加热搅拌的条件如下:反应温度37℃,搅拌器转速1100rpm,反应时间为
30min。
[003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在制备治疗皮下肿瘤和骨肿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35]实施例1
[0036]本实施例涉及到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BTZNDs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如下:
[0037]称取10mg硼替佐米BTZ溶于500μL DMSO,称取10.62mg ZnCl2溶于1mL超纯水中,将二者在玻璃反应瓶中混合,BTZ和Zn
2+
的物质的量比为1:3,使用1M 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7。在室温状态下,向反应瓶中加入磁子并置于磁力搅拌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硼替佐米和靶向肽cRGD溶解于有机溶剂中,ZnCl2溶解于超纯水中,然后将两者混合,磁力加热搅拌,得到纳米药物混悬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再经冻干得到硼替佐米纳米药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硼替佐米和Zn
2+
的物质的量比为3:1、1:1或1: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组装硼替佐米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DMSO,所述有机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乐明杨慧王月蓉付董洁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