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8883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包含栅极线、公共线、透明电极及横向电场产生区。所述横向电场产生区包含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栅极线形成非直线区。所述公共线平行于所述栅极线。所述透明电极电接触于所述公共线,并具有延伸区,所述延伸区自所述公共线朝向所述栅极线的非直线区延伸而出并互补于所述栅极线的非直线区;其中,所述栅极线的非直线区与所述透明电极的延伸区之间形成平行所述透明电极的电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形成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特别涉及一种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及其形成 方法。
技术介绍
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 en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因为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以及广视角的优点而适用于高级液晶显示器。 然而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在操作时,所有液晶分子必须先由扩张态(splay state), 如图Ia所示,转换至弯曲态(bend state),如图Ib所示,后才得以正常工作。从扩张态转 换至弯曲态所需的时间称作启动时间(start up),其通常介于数十秒至数分钟不等,因此 如何缩短启动时间成为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应用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的用以缩短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启动时间的方法,是在启动初期在 像素单元的边缘区域形成横向电场以使得所述边缘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先转换成弯曲态的 种子液晶分子,接着在启动阶段再将垂直电场施加于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有液晶分子,使 得其它呈现扩张态的液晶分子受到已转换为弯曲态的种子液晶分子的作用而能够快速地 转换至弯曲态,由此完成整个启动过程。参照图2a所示,其显示一种现有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900的俯 视图,包含第一栅极线901 ;第二栅极线902平行所述第一栅极线901 ;公共线903平行所述 第一栅极线901 ;第一数据线904垂直所述第一栅极线901、所述第二栅极线902及所述公 共线903 ;第二数据线905平行所述第一数据线904 ;以及薄膜晶体管906设置于所述第二 栅极线902及所述第二数据线905的交叉处。所述第一栅极线901、所述第二栅极线902、 所述第一数据线904及所述第二数据线905共同界定出像素区域,像素电极907沉积于所 述像素区域上方。此像素结构900中,所述第一数据线904具有延伸部904a朝向所述第二 数据线905的方向呈现锯齿状延伸,且所述第一栅极线901及所述公共线903与所述延伸 部904a相邻的部分与所述延伸部904a形成互补。参照图2b所示,其为图2a的像素结构900中沿2b_2b'线的剖视图。在此像素结 构900中,所述第一栅极线901及所述公共线903设置于基板909上,绝缘层908形成于所 述基板909上并覆盖所述第一栅极线901及所述公共线903,所述第一数据线904形成于 所述绝缘层908上;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904的延伸部904a与所述第一栅极线901及所 述公共线903之间形成横向电场,由此在启动初期在所述延伸部904a的邻近区域形成弯曲 态的种子液晶分子。然而,由于数据线的输出电压范围较小,所述第一数据线904的延伸部 904a与所述第一栅极线901及所述公共线903之间所形成的电压差相对较小,无法形成强 大的横向电场。此外,由于所述第一栅极线901与所述公共线903通过同一道光刻工序形 成,两者之间的距离受到光学极限的限制而无法非常靠近,因此所述第一栅极线901与所 述公共线903之间也无法形成强大的横向电场以促进种子液晶分子的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其可产生 较大的横向电场,并具有较大的开口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 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及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 第二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并相互平行。所述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导线重叠 并电接触于所述第一导线,并且所述电极具有自所述第一导线朝向所述第二导线延伸而出 的延伸区;其中所述电极的所述延伸区与所述第二导线相对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非直线 区。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形成方法,所述形成方法包含下 列步骤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且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相互平行;及形 成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第一导线重叠并电接触于所述第一导线;其中所述电极具有自所 述第一导线朝向所述第二导线延伸而出的延伸区,并且所述电极的延伸区与所述第二导线 相对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非直线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包含栅极线、公共线 及透明电极。所述栅极线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非直线区。所述公共线平行于所述栅极 线。所述透明电极电接触于所述公共线并具有自所述公共线朝向所述栅极线的非直线区延 伸而出的延伸区,且所述延伸区的边缘互补于所述栅极线的非直线区;其中,所述栅极线的 非直线区与所述透明电极的延伸区之间形成平行所述透明电极的电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中,所述非直线区 例如可为锯齿状、矩形、梯形、波浪状、圆弧状及阶梯状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但并不限于 此。在一种实施例中,由于透明电极与栅极线并非通过同一道光刻工序形成,栅极线与透 明电极之间的距离可小于栅极线与公共线的距离,以形成较大的电压差而增加横向电场强 度。此外,由于公共线具有较大的电压范围,可与栅极线间形成较大的横向电场。因此,可 有效缩短启动时间。附图说明图Ia为液晶分子处于扩张态的示意图;图Ib为液晶分子处于弯曲态的示意图;图2a为现有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的俯视图。图2b为图2a的像素结构中沿2b_2b'线的剖视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的俯视图;图3b为图3a的像素结构中沿3b_3b'线的剖视图;图3c为图3a的像素结构中沿3b_3b'线的剖视图的另一实施例;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的俯视图以 及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的驱动信号时序 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100'像素结构101第一栅极线102第二栅极线103公共线103a公共线延伸部104第一数据线105第二数据线106开关元件107、107'透明电极107a、107a'延伸区108公共电极109 像素电极A横向电场产生区A' 横向电场产生区900像素结构901第一栅极线 902第二栅极线903公共线904第一数据线904a数据线延伸部905第二数据线906薄膜晶体管907像素电极908 绝缘层909基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将配合附图,作详 细说明如下。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在此预先声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包含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 的第二基板、多个液晶分子夹置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之间以及多个像素单元。参照图3a所示,其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 100的俯视图。所述像素结构100包含第一栅极线101 ;第二栅极线102平行所述第一栅极 线101 ;公共线103平行并相邻于所述第一栅极线101,并可具有延伸部103a朝向所述第二 栅极线102延伸以作为遮光件,然而所述延伸部103a可根据不同实施例而制作成两个(如 第2a图所示)、两个以上或不予实施;第一数据线104垂直于所述第一栅极线101、所述第 二栅极线102及所述公共线103 ;第二数据线105平行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补偿双折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包含: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并相互平行;以及电极,所述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导线重叠并电接触于所述第一导线,并且所述电极具有自所述第一导线朝向所述第二导线延伸而出的延伸区;其中所述电极的所述延伸区与所述第二导线相对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非直线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强陈柏仰施博盛吴昭慧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