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871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运输系统,包括活动轨道组件和固定轨道组件,活动轨道组件可朝靠近或远离固定轨道组件的方向移动,活动轨道组件包括呈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活动轨道、下活动轨道,固定轨道组件包括呈上下平行设置的上固定轨道、下固定轨道,还包括变形检测装置,变形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激光发射器以及与多个激光发射器一一对应的多个激光接收器,多个激光发射器沿上活动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上活动轨道的顶端或者沿上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上固定轨道的顶端,多个激光接收器沿上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上固定轨道的顶端或者沿上活动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上活动轨道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保证回流焊接的品质。焊接的品质。焊接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运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回流焊接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PCB板的新型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回流焊接设备的运输系统,通常包括活动轨道组件和固定轨道组件。活动轨道组件包括呈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活动轨道、下活动轨道,上活动轨道和下活动轨道用于安装环状的第一链条。固定轨道组件包括呈上下平行设置的上固定轨道、下固定轨道,上固定轨道与上活动轨道呈前后相对设置,下固定轨道与下活动轨道呈前后相对设置,上固定轨道和下固定轨道用于安装环状的第二链条。在实际进行焊接时,通过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的转动可带动放置到其两者上的PCB板沿运输系统的长度方向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可实现运输PCB板。在PCB板移动到位于回流焊接设备的加热装置的上方时,通过加热装置吹出的热风可实现对PCB板的焊接面进行加热,从而可实现将PCB板的焊接面上的焊锡膏融化,从而可实现将电子元器件和PCB板焊接在一起。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机种的PCB板,其宽度往往不一致,因而需要多次将活动轨道组件朝靠近或远离固定轨道组件的方向进行前后移动以调整上活动轨道与上固定轨道之间的距离、下活动轨道与下固定轨道之间的距离,从而可适应不同宽度的PCB板的应用需求。在调整上活动轨道与上固定轨道之间的距离、下活动轨道与下固定轨道之间的距离的过程中,上活动轨道往往会因为如机械故障等在某个位置或多个位置处发生变形,当上活动轨道出现变形而未被及时发现,就会经常出现PCB板掉板、卡板甚至烧板等不良情况,从而无法保证回流焊接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运输系统,可避免出现PCB板掉板、卡板甚至烧板等不良情况,保证了回流焊接的品质。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新型运输系统,包括活动轨道组件和固定轨道组件,所述活动轨道组件可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轨道组件的方向移动,所述活动轨道组件包括呈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活动轨道、下活动轨道,所述上活动轨道的两端和下活动轨道的两端之间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连接架连接,所述固定轨道组件包括呈上下平行设置的上固定轨道、下固定轨道,所述上固定轨道的两端和下固定轨道的两端之间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连接架连接,所述上固定轨道与所述上活动轨道呈前后相对设置,所述下固定轨道与所述下活动轨道呈前后相对设置,还包括变形检测装置,所述变形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激光发射器以及与多个激光发射器一一对应的多个激光接收器,所述多个激光发射器沿所述上活动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活动轨道的顶端或者沿所述上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固定轨道的顶端,所述多个激光接收器沿所述上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固定轨道的顶端或者沿所述上活动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活动轨道的顶端,每个激光发射器分别
与对应的激光接收器呈前后相对设置。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动轨道组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轨道组件的方向移动的丝杆驱动装置;所述丝杆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第一丝杆组件、驱动件和第一传动轴,所述两个第一丝杆组件呈左右相对设置,每个第一丝杆组件分别对应一个第一连接架和一个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丝杆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第一螺母、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丝杆位于所述上固定轨道、上活动轨道的下方,所述第一丝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丝杆的第二端穿过对应的第二连接架的通孔、第一连接架的通孔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架的通孔内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杆的外周,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一丝杆组件的第二安装架上,所述两个第一丝杆组件的第一丝杆的第二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齿轮传动组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连接,所述两个第一丝杆组件中,其中一个第一丝杆组件的第一丝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对应的第一丝杆转动。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丝杆组件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丝杆组件包括第二丝杆、第二螺母、第三安装架和第四安装架,所述第二丝杆位于所述上固定轨道和上活动轨道的上方,所述上固定轨道、上活动轨道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架和第四安装架之间,所述第二丝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第二丝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架上,所述第二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杆的外周并与所述上活动轨道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架上并与所述第二丝杆的第二端之间通过链轮链条传动组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五安装架上并通过第二齿轮传动组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轮传动组和第二齿轮传动组均包括第一伞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伞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传动组的第一伞齿轮套设在对应的第一丝杆的第二端的外周,所述第一齿轮传动组的第二伞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对应一端的外周,所述第二齿轮传动组的第一伞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外周,所述第二齿轮传动组的第二伞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周。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链轮链条传动组包括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以及套设在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外周的链条,所述主动链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外周,所述从动链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杆的第二端外周。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第一丝杆组件中,其中一个第一丝杆组件的第一丝杆的第二端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远离对应的第一丝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件为一手柄或驱动电机。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丝杆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导向杆的第二端穿过对应的第二连接架的过孔、第一连接架的过孔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架的过孔内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架的过孔内设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外周。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丝杆组件还包括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位于所述第二丝杆的下方,所述第二导向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导
向杆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架上,所述上活动轨道的顶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和所述第二螺母之间通过两个侧板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位于所述两个侧板之间,所述两个侧板之间在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上方、下方分别设有上安装轴、下安装轴,所述上安装轴、下安装轴的外周分别套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第二导向杆滑动接触。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多个激光发射器和多个激光接收器,可实现对上活动轨道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检测,这样上活动轨道的变形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避免上活动轨道在发生变形时不能及时被发现而造成的PCB板掉板、卡板、烧板等不良现象,从而可保证回流焊接的品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运输系统,包括活动轨道组件和固定轨道组件,所述活动轨道组件可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轨道组件的方向移动,所述活动轨道组件包括呈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活动轨道、下活动轨道,所述上活动轨道的两端和下活动轨道的两端之间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连接架连接,所述固定轨道组件包括呈上下平行设置的上固定轨道、下固定轨道,所述上固定轨道的两端和下固定轨道的两端之间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连接架连接,所述上固定轨道与所述上活动轨道呈前后相对设置,所述下固定轨道与所述下活动轨道呈前后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形检测装置,所述变形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激光发射器以及与多个激光发射器一一对应的多个激光接收器,所述多个激光发射器沿所述上活动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活动轨道的顶端或者沿所述上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固定轨道的顶端,所述多个激光接收器沿所述上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固定轨道的顶端或者沿所述上活动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活动轨道的顶端,每个激光发射器分别与对应的激光接收器呈前后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动轨道组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轨道组件的方向移动的丝杆驱动装置;所述丝杆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第一丝杆组件、驱动件和第一传动轴,所述两个第一丝杆组件呈左右相对设置,每个第一丝杆组件分别对应一个第一连接架和一个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丝杆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第一螺母、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丝杆位于所述上固定轨道、上活动轨道的下方,所述第一丝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丝杆的第二端穿过对应的第二连接架的通孔、第一连接架的通孔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架的通孔内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杆的外周,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一丝杆组件的第二安装架上,所述两个第一丝杆组件的第一丝杆的第二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齿轮传动组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连接,所述两个第一丝杆组件中,其中一个第一丝杆组件的第一丝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对应的第一丝杆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丝杆组件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丝杆组件包括第二丝杆、第二螺母、第三安装架和第四安装架,所述第二丝杆位于所述上固定轨道和上活动轨道的上方,所述上固定轨道、上活动轨道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架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光霞裴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路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