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848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3
本申请涉及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包括:车架总成,其包括相互平行且对称设置的车架纵梁;前桥总成,其包括位于车架纵梁底部的转向桥工字梁,转向桥工字梁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用于安装转向轮的转向节;悬架总成,其包括固定在转向桥工字梁顶部的板簧总成,板簧总成的前端通过板簧前支架与车架纵梁连接;板簧前支架与车架纵梁连接且相对车架纵梁高度可调,以调节板簧总成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基线角。本申请的板簧前支架与车架纵梁连接且相对车架纵梁高度可调,以调节板簧总成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基线角θ1,使车辆在试验阶段,快速准确找到行走系统合适的设计参数,解决制动跑偏和方向盘歪斜的问题。偏和方向盘歪斜的问题。偏和方向盘歪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商用车底盘调试
,特别涉及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小型载货汽车因车架高度、行走系统(转向系统和悬架系统)布置等原因,有时会出现制动跑偏或者空满载方向盘歪斜问题。对于定型车辆,转向系统、悬架系统无法调整设计参数,对于车辆跑偏和空满载方向盘歪斜问题就难以处理。
[0003]相关技术中,板簧总成前后两端轴线构成的平面与车架纵梁下翼面的夹角成为基线角θ1,基线角θ1的大小影响转向拉杆的上下跳干涉量。而上下跳干涉量的大小分别影响车辆制动工况行驶稳定性和空满载方向盘歪斜量。所以为了使车辆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就需要设计合理的板簧基线角θ1。
[0004]但是,现有车辆的行走系统参数不可调整:板簧前支架高度不可调整、板簧基线角度不可调整,垫块高度和角度、垫板厚度不可调整、转向机高度不可调整。这些参数不可调整,也就不便处理制动跑偏和空满载方向盘歪斜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行走系统参数不可调整,导致车辆存在制动跑偏和空满载方向盘歪斜的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包括:
[0007]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相互平行且对称设置的车架纵梁;
[0008]前桥总成,所述前桥总成包括位于所述车架纵梁底部的转向桥工字梁,转向桥工字梁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用于安装转向轮的转向节;<br/>[0009]悬架总成,所述悬架总成包括固定在转向桥工字梁顶部的板簧总成,所述板簧总成的前端通过板簧前支架与车架纵梁连接;
[0010]所述板簧前支架与车架纵梁连接且相对车架纵梁高度可调,以调节所述板簧总成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基线角。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簧前支架包括呈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车架纵梁腹板上的竖向安装板,所述竖向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长腰孔,所述第一长腰孔以调节所述板簧总成与车架纵梁之间基线角。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簧前支架还包括呈水平位于所述车架纵梁下翼缘板底面的横向安装板,所述横向安装板与车架纵梁下翼缘板之间设有调节板簧前支架与车架纵梁之间高度的垫板。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安装板与竖向安装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横向安装板上开设有定位所述垫板的定位孔,所述横向安装板的底面设有两个安装所述板簧总成的板簧支臂。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纵梁的腹板上开设有安装所述板簧前支架的多个第二长腰孔,所述第二长腰孔用于调节板簧前支架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安装高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桥工字梁上设有将所述板簧总成固定在转向桥工字梁上的U型螺栓,所述转向桥工字梁与板簧总成之间抄垫有垫块,所述垫块用于调节所述转向桥工字梁与车架纵梁之间竖向间距恒定。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簧总成的顶部通过U型螺栓连接有下缓冲块,所述下缓冲块的顶部高于所述U型螺栓的顶部,所述车架纵梁的下翼缘板固定设有位于下缓冲块上方的限位钢板。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转向总成,所述转向总成包括固定在车架纵梁前端的转向机支架,以及固定在所述转向机支架上的转向机,所述转向机支架上开设有调节所述转向机安装高度的第二长腰孔;
[0018]所述转向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向垂臂,所述转向垂臂远离转向机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向直拉杆,所述转向直拉杆远离转向垂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所述转向节的上节臂。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节上开设有安装所述上节臂的第三长腰孔,所述第三长腰孔用于调节所述上节臂在转向节上的安装高度,两个所述转向节的底部均连接有下节臂,两个所述下节臂之间转动连接有横拉杆总成。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架总成还包括连接在转向桥工字梁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减震器总成,所述减震器总成包括固定在车架纵梁上的减震器上支架和固定在转向桥工字梁上的减震器下支架,所述减震器上支架和减震器下支架之间连接有减震器。
[0021]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设置了车架总成,该车架总成包括相互平行且对称设置的车架纵梁;前桥总成,该前桥总成包括位于车架纵梁底部的转向桥工字梁,转向桥工字梁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用于安装转向轮的转向节;悬架总成,该悬架总成包括固定在转向桥工字梁顶部的板簧总成,板簧总成的前端通过板簧前支架与车架纵梁连接;板簧前支架与车架纵梁连接且相对车架纵梁高度可调,以调节所述板簧总成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基线角。
[0023]因此,本申请的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的前桥总成和车架总成之间通过悬架总成连接,其中悬架总成的板簧总成固定在转向桥工字梁的顶部,板簧总成的前端通过板簧前支架与车架纵梁连接。为了实现灵活调节板簧总成前后两端轴线构成的平面与车架纵梁下翼面的基线角θ1,本申请的板簧前支架与车架纵梁连接且相对车架纵梁高度可调,以调节板簧总成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基线角θ1,使车辆在试验阶段,快速准确找到行走系统合适的设计参数,解决制动跑偏和方向盘歪斜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002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002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不含转向总成的结构主视图;
[002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不含转向总成的第一视角结构立体图;
[0029]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不含转向总成的第二视角结构立体图;
[0030]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板簧前支架的结构主视图;
[0031]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板簧前支架的结构左视图;
[0032]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板垫块的结构俯视图;
[0033]图9为图8中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34]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限位钢板的结构俯视图;
[0035]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限位钢板的结构主视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A、转向总成;B、悬架总成;C、车架总成;D、前桥总成;A1、转向机支架;A2、转向机;A3、转向垂臂;A4、转向直拉杆;A5、上节臂;A6、转向节;A7、转向桥工字梁;A8、下节臂;A9、横拉杆总成;
[0038]B1、板簧总成;B2、板簧前支架;B3、板簧后吊耳支架;B4、垫块;B5、U型螺栓;B6、限位钢板;B7、减震器总成;B8、下缓冲块;B2A、垫板;B21、横向安装板;B22、竖向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总成(C),所述车架总成(C)包括相互平行且对称设置的车架纵梁(C1);前桥总成(D),所述前桥总成(D)包括位于所述车架纵梁(C1)底部的转向桥工字梁(A7),转向桥工字梁(A7)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用于安装转向轮的转向节(A6);悬架总成(B),所述悬架总成(B)包括固定在转向桥工字梁(A7)顶部的板簧总成(B1),所述板簧总成(B1)的前端通过板簧前支架(B2)与车架纵梁(C1)连接;所述板簧前支架(B2)与车架纵梁(C1)连接且相对车架纵梁(C1)高度可调,以调节所述板簧总成(B1)与车架纵梁(C1)之间的基线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板簧前支架(B2)包括呈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车架纵梁(C1)腹板上的竖向安装板(B22),所述竖向安装板(B2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长腰孔(B221),所述第一长腰孔(B221)以调节所述板簧总成(B1)与车架纵梁(C1)之间基线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板簧前支架(B2)还包括呈水平位于所述车架纵梁(C1)下翼缘板底面的横向安装板(B21),所述横向安装板(B21)与车架纵梁(C1)下翼缘板之间设有调节板簧前支架(B2)与车架纵梁(C1)之间高度的垫板(B2A)。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横向安装板(B21)与竖向安装板(B22)相互垂直连接,所述横向安装板(B21)上开设有定位所述垫板(B2A)的定位孔(B211),所述横向安装板(B21)的底面设有两个安装所述板簧总成(B1)的板簧支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车架纵梁(C1)的腹板上开设有安装所述板簧前支架(B2)的多个第二长腰孔,所述第二长腰孔用于调节板簧前支架(B2)与车架纵梁(C1)之间的安装高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计参数可调的车辆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见杜喜阳楼志江窦桂忠金鑫韩艳辉徐祥滨王俊杰秦树泉肖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