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18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源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端和底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杆座,所述换热器本体顶端和底端均通过杆座活动连接有撑杆,两端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底端所述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丝杠、第二丝杠、活动套、手轮、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同步带之间配合使用,可以移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换热器本体,将换热器本体的位置调整,这样即可在吊装位置不准确时,通过人工控制换热器本体移动位置进行适配,这样可以避免进行二次吊装,且人工操作时,也较为省力。也较为省力。也较为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源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地源热泵随之也在我国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因为它不像风能、太阳能等受自然条件的极大影响,而且拥有其他所有清洁能源的特点,不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地源系统中需要使用换热器进行冷热交换;
[0003]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0004]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383868U所公开的换热器,其虽然实现了热器空气阻力小、换热效率高、能耗小,同时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但是并未解决现有换热器在安装时,由于其体积较为笨重,一般需提前使用吊装设备将其放置在指定的位置,然后再将各管路组装连接,如在管路组装时发现换热器吊装位置不准确,而因其体积笨重,人力不便移动,就需要进行二次吊装,为此我们提出有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所述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包括
[0008]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端和底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杆座,所述换热器本体顶端和底端均通过杆座活动连接有撑杆,两端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底端所述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底座;
[0009]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所述第一丝杠活动安装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端两侧之间,所述第二丝杠活动安装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底端两侧之间,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端和底端外侧分别通过活动套螺纹连接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所述第一丝杠靠近第一框架的一端外部设置有手轮;
[0010]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固定安装于第一丝杠靠近第一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同步轮固定安装于第二丝杠靠近第一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同步轮与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框架靠近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外部一端均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靠近活动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垫片;
[0012]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两侧之间均通过若干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螺栓靠近换热器本体的外侧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套;
[0013]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靠近第一框架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外部均设置有两个管接
头;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靠近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片;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两端的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螺纹相反。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该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通过第一丝杠、第二丝杠、活动套、手轮、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同步带之间配合使用,可以移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换热器本体,将换热器本体的位置调整,这样即可在吊装位置不准确时,通过人工控制换热器本体移动位置进行适配,这样可以避免进行二次吊装,且人工操作时,也较为省力。
[0018]2.该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通过弹簧、垫片、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配合使用,当活动套沿着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滑动时,会挤压另一端的垫片,垫片受压后带动弹簧同步压缩,弹簧会在活动套的尾端施加反作用力,这样即可避免活动套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发生位移。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1、换热器本体;2、杆座;3、撑杆;4、第一框架;5、第二框架;6、底座;7、第一丝杠;8、第二丝杠;9、活动套;10、手轮;11、第一同步轮;12、第二同步轮;13、同步带;14、弹簧;15、垫片;16、紧固螺栓;17、管接头;18、限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请参阅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
[0029]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包括
[0030]换热器本体1,换热器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杆座2,换热器本体1顶端和底端均通过杆座2活动连接有撑杆3,两端撑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框架4和第二框架5,底端撑杆3的底端设置有底座6,换热器本体1的两侧之间均通过若干紧固螺栓16固定连接,紧固螺栓16靠近换热器本体1的外侧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套,本装置在安装时,可以移动第一框架4和第二框架5之间的换热器本体1,将换热器本体1的位置调整,这样即可在吊装位置不准确时,通过人工控制换热器本体1移动位置进行适配,这样可以避免进行二次吊装,且人工操作时,也较为省力;
[0031]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丝杠7和第二丝杠8,第一丝杠7活动安装于第一框架4和第二框架5的顶端两侧之间,第二丝杠8活动安装于第一框架4和第二框架5的底端两侧之间,换热器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外侧分别通过活动套9螺纹连接第一丝杠7和第二丝杠8,第一丝杠7靠近第一框架4的一端外部设置有手轮10,第一同步轮11固定安装于第一丝杠7靠近第一框架4的一侧,第二同步轮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包括换热器本体(1),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杆座(2),所述换热器本体(1)顶端和底端均通过杆座(2)活动连接有撑杆(3),两端所述撑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框架(4)和第二框架(5),底端所述撑杆(3)的底端设置有底座(6);第一丝杠(7)和第二丝杠(8),所述第一丝杠(7)活动安装于第一框架(4)和第二框架(5)的顶端两侧之间,所述第二丝杠(8)活动安装于第一框架(4)和第二框架(5)的底端两侧之间,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外侧分别通过活动套(9)螺纹连接第一丝杠(7)和第二丝杠(8),所述第一丝杠(7)靠近第一框架(4)的一端外部设置有手轮(10);第一同步轮(11)和第二同步轮(12),所述第一同步轮(11)固定安装于第一丝杠(7)靠近第一框架(4)的一侧,所述第二同步轮(12)固定安装于第二丝杠(8)靠近第一框架(4)的一侧,所述第二同步轮(12)与第一同步轮(11)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萍
申请(专利权)人:申都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