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振青专利>正文

一种智慧潮汐车道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10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潮汐车道护栏,包括固定桩、平移护栏区和叠合护栏区,叠合护栏区的两端均连接有平移护栏区,平移护栏区包括第一潮汐机器人和第二潮汐机器人,第一潮汐机器人与第二潮汐机器人之间连接有固定护栏,第二潮汐机器人的顶端安装有交通信号灯牌,第一潮汐机器人与固定桩之间铰接有伸缩护栏,叠合护栏区包括第三潮汐机器人和活动护栏,第三潮汐机器人的两侧均安装有活动护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设置平移护栏区和叠合护栏区,能够根据路况选择共同偏移调整车道宽度,使车流量多的一侧车道道路增宽,亦或是将叠合护栏区打开形成掉头道口,在前方道路无法前行时可供车辆掉头更换路线,避免道路被彻底堵死。避免道路被彻底堵死。避免道路被彻底堵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潮汐车道护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护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慧潮汐车道护栏。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车也越来越多,但道路交通发展没有跟上车辆增长的步伐,很多城市在规划时并没有预见到车辆数量的迅速增加,道路宽度小,导致现在的交通状况特别糟糕,特别是在上下班时,进出城方向的车流量差别很大,很容易造成单边拥堵,这就是“潮汐现象”。虽然现在很多城市启用了潮汐车道应对“潮汐现象”,但由于很多司机不知道潮汐车道以及个别素质较差的司机喜欢加塞抢道,一旦在潮汐车道处发生车祸将会导致道路瘫痪。为此,提供了一种智慧潮汐车道护栏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慧潮汐车道护栏。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智慧潮汐车道护栏,包括固定桩、平移护栏区和叠合护栏区,所述叠合护栏区的两端均连接有平移护栏区,所述平移护栏区的一端与固定桩相连接,所述平移护栏区包括第一潮汐机器人和第二潮汐机器人,所述第一潮汐机器人与第二潮汐机器人之间连接有固定护栏,所述第二潮汐机器人的顶端安装有交通信号灯牌,所述第一潮汐机器人与固定桩之间铰接有伸缩护栏,所述叠合护栏区包括第三潮汐机器人和活动护栏,所述第三潮汐机器人的两侧均安装有活动护栏,所述活动护栏的另一端开有锁定槽,所述锁定槽的外部设置有电子锁,所述电子锁固定安装在相邻的第二潮汐机器人侧边,并锁定在锁定槽内部对活动护栏进行限位,所述活动护栏的底端安装助行轮。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潮汐机器人、第二潮汐机器人和第三潮汐机器人均为自主导引的方式进行移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潮汐机器人、第二潮汐机器人和第三潮汐机器人的顶端均安装有声光报警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设置平移护栏区和叠合护栏区,能够根据路况选择共同偏移调整车道宽度,使车流量多的一侧车道道路增宽,亦或是将叠合护栏区打开形成掉头道口,在前方道路无法前行时可供车辆掉头更换路线,避免道路被彻底堵死。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实施例1中常规扩宽方式示意图;
[0013]图3是实施例1中开口掉头方式示意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活动护栏的锁定槽位置示意图;
[0015]图中:1、固定桩;2、平移护栏区;3、叠合护栏区;11、伸缩护栏;21、第一潮汐机器人;22、第二潮汐机器人;23、固定护栏;24、交通信号灯牌;31、第三潮汐机器人;32、活动护栏;33、锁定槽;34、电子锁;35、助行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慧潮汐车道护栏,包括固定桩1、平移护栏区2和叠合护栏区3,叠合护栏区3的两端均连接有平移护栏区2,平移护栏区2的一端与固定桩1相连接,平移护栏区2包括第一潮汐机器人21和第二潮汐机器人22,第一潮汐机器人21与第二潮汐机器人22之间连接有固定护栏23,第二潮汐机器人22的顶端安装有交通信号灯牌24,第一潮汐机器人21与固定桩1之间铰接有伸缩护栏11,叠合护栏区3包括第三潮汐机器人31和活动护栏32,第三潮汐机器人31的两侧均安装有活动护栏32,活动护栏32的另一端开有锁定槽33,锁定槽33的外部设置有电子锁34,电子锁34固定安装在相邻的第二潮汐机器人22侧边,并锁定在锁定槽33内部对活动护栏32进行限位,活动护栏32的底端安装助行轮35。
[0019]进一步的,第一潮汐机器人21、第二潮汐机器人22和第三潮汐机器人31均为自主导引的方式进行移动。
[0020]进一步的,第一潮汐机器人21、第二潮汐机器人22和第三潮汐机器人31的顶端均安装有声光报警器。
[0021]具体的,第一潮汐机器人21、第二潮汐机器人22和第三潮汐机器人31外侧的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发电后存储至内部的铅酸电池进行单独供电;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内的潮汐机器人内部的通讯模块与交通管制的远端控制中心和在现场管控车辆的交警手中的控制器相连接,潮汐机器人接收到信号之后,平移护栏区2和叠合护栏区3的第一潮汐机器人21、第二潮汐机器人22和第三潮汐机器人31同步进行移动,移动过程中固定桩1与平移护栏区2之间连接的伸缩护栏11被拉伸(如图2所示的常规扩宽方式),从而使路口后方区域车道向对向的车道扩张,进而可根据车流合理调整车道宽度,潮汐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使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电子罗盘、IMU等惯性传感器组合进行自自主导航,原理与AMR小车相同;若前方发生安全事故造成堵车亦或是车辆过多完全超过车道负载造成堵车(例如景区前路段),车辆已无法前行需要掉头更换路线,可选择性的将叠合护栏区3放开,使车辆可在开口处掉头,控制电子锁34从锁定槽33内脱出,使叠合护栏区3的活动护栏32两侧不再被限定,之后手动控制第三潮汐机器人31向移动移动,再移动至平移护栏区2旁边(如图3所示的开口掉头方式),在移动过程中,活动护栏32底部的助行轮35起到辅助支撑作用,使第三潮汐机器人31能够更好的移动,最后将交通信号灯牌24亮起掉头的指示灯,提醒来车可选择在此处掉头,放弃前行或更改路线,从而避免车辆在道路上长时间堵塞。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设置平移护栏区和叠合护栏区,能够根据路况选择共同偏移调整车道宽度,使车流量多的一侧车道道路增宽,亦或是将叠合护栏区打开形成掉头道口,在前
方道路无法前行时可供车辆掉头更换路线,避免道路被彻底堵死。
[00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潮汐车道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桩(1)、平移护栏区(2)和叠合护栏区(3),所述叠合护栏区(3)的两端均连接有平移护栏区(2),所述平移护栏区(2)的一端与固定桩(1)相连接,所述平移护栏区(2)包括第一潮汐机器人(21)和第二潮汐机器人(22),所述第一潮汐机器人(21)与第二潮汐机器人(22)之间连接有固定护栏(23),所述第二潮汐机器人(22)的顶端安装有交通信号灯牌(24),所述第一潮汐机器人(21)与固定桩(1)之间铰接有伸缩护栏(11),所述叠合护栏区(3)包括第三潮汐机器人(31)和活动护栏(32),所述第三潮汐机器人(31)的两侧均安装有活动护栏(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振青钱威张婷婷张垒张永胜刘文珠张楚楚植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施振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