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转运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809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转运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两支承梁,支承梁安装有移动式支腿,两支承梁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长度可调的连系梁;两移动梁,支承梁开设有滑槽,移动梁连接有滑块,两移动梁的滑块分别滑设于两支承梁的滑槽中,两移动梁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长度可调的支撑杆;用于承托待安装管道的多根兜底索,多根兜底索沿移动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一移动梁可转动地安装有卷索辊,兜底索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有另一移动梁,兜底索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卷索辊;用于驱动卷索辊的驱动结构,安装于一移动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地下管道搬运装置在施工时对用于安装地下管道的安装槽的槽宽有较高要求的问题。的槽宽有较高要求的问题。的槽宽有较高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转运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管道转运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管道是敷设在地下用于输送液体、气体或松散固体的管道,现代的地下管道种类繁多,有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多圆心形、卵形、矩形(单孔、双孔和多孔)、马蹄形等各种断面形式,采用钢、铸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砖、石、石棉水泥、陶土、塑料、玻璃钢(增强塑料)等材料建造。
[0003]现有的地下管道搬运装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901719A,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地下管道施工用夹式管道搬运装置),其存在以下问题,如夹持机构在松开管道时,需要向两边张开,这就对用于安装地下管道的安装槽的宽度有一定要求,若安装槽的宽度较窄时,夹持机构无法在安装槽内张开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管道转运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地下管道搬运装置在施工时对用于安装地下管道的安装槽的槽宽有较高要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管道转运装置,包括:
[0006]两支承梁,所述支承梁安装有移动式支腿,两所述支承梁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长度可调的连系梁;
[0007]两移动梁,所述支承梁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梁连接有滑块,两所述移动梁的滑块分别滑设于两所述支承梁的滑槽中,两所述移动梁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长度可调的支撑杆;
[0008]用于承托待安装管道的多根兜底索,多根兜底索沿所述移动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一移动梁可转动地安装有卷索辊,所述兜底索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有另一移动梁,所述兜底索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卷索辊;
[0009]用于驱动所述卷索辊的驱动结构,安装于所述一移动梁。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式支腿的底端安装有滚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式支腿的底端可活动地套设有支撑套管,所述移动式支腿安装有用于顶推所述支撑套管的液压千斤顶,在所述液压千斤顶顶推所述支撑套管后,所述支撑套管套设于所述滚轮且支撑于地面以锁定所述移动式支腿。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系梁包括:
[0013]相对设置的两内套管,两所述内套管分别连接于两所述支承梁;
[0014]外套管,两所述内套管的相对端分别位置可调地插设于所述外套管的两端中。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内套管的相对端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内套管的相对端螺合于所述外套管的一端。
[0016]进一步的,一滑槽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螺杆,一滑块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杆
螺合于所述一滑块的螺纹孔中。
[001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0018]蜗杆,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一移动梁;
[0019]蜗轮,同轴连接于所述卷索辊的一端,所述蜗轮啮合于所述蜗杆。
[0020]进一步的,所述另一移动梁和所述卷索辊分别开设有插槽,所述兜底索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插块,所述兜底索的两端的插块分布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另一移动梁和所述卷索辊的插槽中。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转运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将待安装管道搁置于多根兜底索上;
[0023]转动卷索辊以令所述兜底索卷绕于所述卷索辊上,使得所述兜底索收缩以抬升所述待安装管道;
[0024]将装载有所述待安装管道的管道转运装置移动至管道安装槽处;
[0025]基于所述管道安装槽的宽度,调整所述连系梁和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使得两支承梁的移动式支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管道安装槽的宽度;
[0026]将所述管道转运装置横跨于所述管道安装槽的上方,使得两移动式支腿分别设置于所述管道安装槽的槽口的相对两侧、所述待安装管道设置于所述管道安装槽的正上方、所述待安装管道与所述管道安装槽同向设置;
[0027]反向转动所述卷索辊以令放长所述兜底索,使得所述待安装管道下放至所述管道安装槽的槽底;
[0028]将所述兜底索的两端从所述卷索辊和另一移动梁上拆卸下来并从所述待安装管道的底部抽出。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转运装置,通过连系梁和支撑杆的长度调节令管道转运装置的宽度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管道安装槽,再利用多根兜底索承托待安装管道,在下放待安装管道进入管道安装槽内时,对于管道安装槽的槽宽没有严格要求,管道安装槽的槽口的宽度稍大于待安装管道的外径即可,提高了管道安装的施工效率,降低了管道安装成本。另一方面,在待测管道的安装位置调整时,通过调整移动梁与支承梁的相对位置即可实现待安装管道的位置调整,使得管道安装的效率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003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管道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承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插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39]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转运装置,包括:支承梁1、移动梁2、兜底索3和驱动结构4。
[0040]其中,支承梁1和移动梁2的数量分别为两根。两根支承梁相对设置。移动梁与支承梁的位置一一对应。
[0041]支承梁1安装有移动式支腿11。两支承梁1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长度可调的连系梁13。
[0042]移动梁2与支承梁同向设置。支承梁1开设有滑槽。滑槽的位置设置于支承梁的顶部或两支承梁的相对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滑槽开设于支承梁的相对侧。
[0043]移动梁2连接有滑块23。两移动梁2的滑块23分别滑设于两支承梁1的滑槽中。两移动梁2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长度可调的支撑杆21。
[0044]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为电动液压推杆。
[004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包括套管和插杆。套管连接于一移动梁。插杆连接于另一移动梁。插杆的端部可活动地插设于套管的一端内。套管安装有锁止件。
[0046]具体的,套管开设有第一锁孔,插杆开设有多个第二锁孔。锁止件插设于第一锁孔和一第二锁孔中。
[0047]兜底索为柔性索。多根兜底索3沿移动梁2的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支承梁,所述支承梁安装有移动式支腿,两所述支承梁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长度可调的连系梁;两移动梁,所述支承梁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梁连接有滑块,两所述移动梁的滑块分别滑设于两所述支承梁的滑槽中,两所述移动梁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长度可调的支撑杆;用于承托待安装管道的多根兜底索,多根兜底索沿所述移动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一移动梁可转动地安装有卷索辊,所述兜底索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有另一移动梁,所述兜底索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卷索辊;用于驱动所述卷索辊的驱动结构,安装于所述一移动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支腿的底端安装有滚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支腿的底端可活动地套设有支撑套管,所述移动式支腿安装有用于顶推所述支撑套管的液压千斤顶,在所述液压千斤顶顶推所述支撑套管后,所述支撑套管套设于所述滚轮且支撑于地面以锁定所述移动式支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系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内套管,两所述内套管分别连接于两所述支承梁;外套管,两所述内套管的相对端分别位置可调地插设于所述外套管的两端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内套管的相对端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内套管的相对端螺合于所述外套管的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转运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双高耀张凯宋贵荣王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西部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