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送丝装置以及3D打印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809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送丝装置以及3D打印机,属于3D打印装置技术领域,其中3D打印机送丝装置包含如下结构:若干个输入模块设置在3D打印设备的承载壳体上并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传送3D打印设备的若干个料盘的丝材;若干个输入电机分别设置在若干个输入模块上;牵引模块设置在3D打印设备的承载壳体上并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输出模块设置在输送3D打印设备的承载壳体上;第一送料管的输出端与牵引模块相连,第一送料管的若干个输入端分别与若干个输入模块相连;第二送料管连接牵引模块与输出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驱动电机发热严重以及牙轮与丝材之间容易发生打滑的技术问题,具有丝材传输稳定性良好的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机送丝装置以及3D打印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机送丝装置以及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0002]采用熔融沉积成型方式的3D打印机依照其送丝方式可分为一进一出型、两进两出型以及多进一出型等多种类型,在公告号为:CN216733034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多色3D打印机送丝装置,其包括远程送丝电机、远程送丝支架、远程送丝机构,远程送丝电机传动连接长轴,沿长轴轴向设有一排固定的远程送丝机构,远程送丝机构包括机架、电磁铁、自动装置、滑动块、离合齿轮、送丝组件,自动装置包括罩壳、磁吸推杆、顶杆;送丝组件包括进丝套管、出丝套管、送丝齿轮、送丝导轮,送丝齿轮转动定位于机架,送丝齿轮与送丝导轮啮合于送丝套管与出丝套管之间,送丝导轮通过导轮支架相对于机架弹性摆转。
[0003]上述多色3D打印机送丝装置采用单侧动力驱动方式,在使用上述多色3D打印机送丝装置来传输丝材时,会很容易会由于丝材的材料种类以及送料管的长度过长等原因而导致丝材在传输过程所受阻力过大,进而导致驱动电机发热严重以及安装在驱动电机的执行端的牙轮与丝材之间发生打滑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因丝材传送阻力过大而存在的驱动电机发热严重以及牙轮与丝材之间容易发生打滑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送丝装置,包含:若干个输入模块、若干个输入电机、牵引模块、输出模块、输出电机、第一送料管与第二送料管;
[0005]若干个输入模块设置在外部的3D打印设备的承载壳体上,若干个输入模块分别与3D打印设备的若干个料盘相连,若干个输入模块与外部的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传送若干个料盘的丝材;
[0006]若干个输入电机分别设置在若干个输入模块上,若干个输入电机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驱动若干个输入模块;
[0007]牵引模块设置在3D打印设备的承载壳体上,牵引模块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输送经任一个输入模块传送的丝材;
[0008]输出模块设置在输送3D打印设备的承载壳体上,输送输出模块与3D打印设备的喷头相连,输出模块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输出经牵引模块传送的丝材;
[0009]第一送料管设有一个输出端与若干个输入端,第一送料管的输出端与牵引模块相连,第一送料管的若干个输入端分别与若干个输入模块相连,用于传输经若干个输入模块传送的丝材;
[0010]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与牵引模块相连,第二送料管的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相连,用于传输经牵引模块传送的丝材。
[0011]进一步,牵引模块包含:牵引壳体、牵引盖板、一对滑槽、一对安装板、一对牵引组
件、第一牵引支架、第二牵引支架、一对第一牵引滑块、一对第一导向孔、一对第二牵引滑块、一对第二导向孔、一对装配孔、容置孔、一对承载块、一对调节滑块、一对螺母、双头螺杆、驱动手柄、驱动组件与导向件;
[0012]牵引壳体的前侧侧壁开设有装配窗口,第一送料管的输出端贯穿牵引壳体的外壁插入至牵引壳体的内腔中,牵引壳体与第一送料管的输出端活动连接,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贯穿牵引壳体的外壁插入至牵引壳体的内腔中,牵引壳体与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活动连接;
[0013]牵引盖板盖设在牵引壳体的装配窗口处;
[0014]其中一个滑槽设置在牵引壳体的内腔顶壁上,另一个滑槽开设在牵引壳体的内腔底壁上,一对滑槽相平行,一对滑槽沿着牵引壳体的进行导向;
[0015]一对安装板活动设置在牵引壳体的内腔中,一对安装板并行排列,安装板的顶部与其中一个滑槽滑动连接,安装板的底部与另一个滑槽滑动连接;
[0016]一对牵引组件分别设置在一对安装板上,一对牵引组件的位置相匹配,一对牵引组件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牵引经任一个输入模块传送的丝材;
[0017]第一牵引支架设置在一对牵引组件上,第一送料管的输出端与第一牵引支架固定连接,第一送料管的输出端与一对牵引组件衔接;
[0018]第二牵引支架设置在一对牵引组件上,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与第二牵引支架固定连接,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与一对牵引组件衔接;
[0019]一对第一导向孔开设在牵引盖板上,一对第一导向孔与第一牵引支架的位置相匹配,一对第一导向孔均沿着牵引壳体的轴向进行导向;
[0020]一对第一牵引滑块固定设置在第一牵引支架上,一对第一牵引滑块分别插设于一对第一导向孔中,一对第一牵引滑块分别与一对第一导向孔滑动连接,用于对第一牵引支架进行导向;
[0021]一对第二导向孔开设在牵引盖板上,一对第二导向孔与第二牵引支架的位置相匹配,一对第二导向孔均沿着牵引壳体的轴向进行导向;
[0022]一对第二牵引滑块固定设置在第二牵引支架上,一对第二牵引滑块分别插设于一对第二导向孔中,一对第二牵引滑块分别与一对第二导向孔滑动连接,用于对第二牵引支架进行导向;
[0023]一对装配孔开设在牵引壳体的背侧侧壁上,一对装配孔分别贯穿牵引壳体的外壁与牵引壳体的内腔连通,一对装配孔沿着牵引壳体的径向一字排列;
[0024]一对承载块分别固定设置在一对安装板上,一对承载块与一对装配孔的位置相匹配;
[0025]一对调节滑块分别固定设置在一对承载块上,一对调节滑块分别穿过一对装配孔凸出于牵引壳体的外表面,一对调节滑块分别与一对装配孔滑动连接,用于对一对安装板进行导向;
[0026]一对螺母分别固定设置在一对调节滑块上;
[0027]双头螺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一对螺母的内腔中,双头螺杆的两端分别与一对螺母螺纹连接,用于驱动一对螺母进行相向位移或者相背位移;
[0028]驱动手柄固定设置在双头螺杆的中段,用于驱动双头螺杆进行旋转;
[0029]容置孔开设在牵引壳体的背侧侧壁上,容置孔贯穿牵引壳体的外壁与牵引壳体的内腔连通,驱动手柄的部分结构位于容置孔中,用于对驱动手柄进行径向限位;
[0030]驱动组件设置在牵引盖板上,驱动组件与一对牵引组件相连,驱动组件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驱动一对牵引组件运行;
[0031]导向件设置在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导向件呈漏斗状,导向件的输出端与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连通,导向件的输入端与牵引组件衔接。
[0032]进一步,牵引组件包含:一对第一腰型孔、一对第一装配筒、一对第一装配滑块、一对压力传感器、一对第一支撑弹簧、一对第一导向轴、一对第一传送轮、第二腰型孔、第二装配筒、第二装配滑块、第二支撑弹簧、第二导向轴、第二传送轮、传送带、一对装配立柱与一对长圆型孔;
[0033]一对第一腰型孔开设在任一个安装板上,一对第一腰型孔沿着牵引壳体的轴向一字排列;
[0034]一对第一装配筒固定设置在任一个承载块上,一对第一装配筒分别与一对第一腰型孔的位置相匹配,第一装配筒的曲面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装配端口,第一装配端口贯穿第一装配筒的外壁与第一装配筒的内腔连通,第一装配端口与第一腰型孔的位置相匹配,第一装配端口与第一腰型孔的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个输入模块、若干个输入电机、牵引模块、输出模块、输出电机、第一送料管与第二送料管;所述若干个输入模块设置在外部的3D打印设备的承载壳体上,所述若干个输入模块分别与所述3D打印设备的若干个料盘相连,所述若干个输入模块与外部的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传送所述若干个料盘的丝材;所述若干个输入电机分别设置在所述若干个输入模块上,所述若干个输入电机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若干个输入模块;所述牵引模块设置在所述3D打印设备的承载壳体上,所述牵引模块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输送经任一个所述输入模块传送的所述丝材;所述输出模块设置在输送3D打印设备的承载壳体上,输送输出模块与所述3D打印设备的喷头相连,所述输出模块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输出经所述牵引模块传送的所述丝材;所述第一送料管设有一个输出端与若干个输入端,所述第一送料管的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牵引模块相连,所述第一送料管的所述若干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若干个输入模块相连,用于传输经所述若干个输入模块传送的所述丝材;所述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牵引模块相连,所述第二送料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相连,用于传输经所述牵引模块传送的所述丝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D打印机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模块包含:牵引壳体、牵引盖板、一对滑槽、一对安装板、一对牵引组件、第一牵引支架、第二牵引支架、一对第一牵引滑块、一对第一导向孔、一对第二牵引滑块、一对第二导向孔、一对装配孔、容置孔、一对承载块、一对调节滑块、一对螺母、双头螺杆、驱动手柄、驱动组件与导向件;所述牵引壳体的前侧侧壁开设有装配窗口,所述第一送料管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牵引壳体的外壁插入至所述牵引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牵引壳体与所述第一送料管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贯穿所述牵引壳体的外壁插入至所述牵引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牵引壳体与所述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活动连接;所述牵引盖板盖设在所述牵引壳体的所述装配窗口处;其中一个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牵引壳体的内腔顶壁上,另一个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牵引壳体的内腔底壁上,所述一对滑槽相平行,所述一对滑槽沿着所述牵引壳体的进行导向;所述一对安装板活动设置在所述牵引壳体的内腔中,所述一对安装板并行排列,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与其中一个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与另一个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一对牵引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安装板上,所述一对牵引组件的位置相匹配,所述一对牵引组件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牵引经任一个所述输入模块传送的所述丝材;所述第一牵引支架设置在所述一对牵引组件上,所述第一送料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牵引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送料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一对牵引组件衔接;所述第二牵引支架设置在所述一对牵引组件上,所述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牵引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与所述一对牵引组件衔接;所述一对第一导向孔开设在所述牵引盖板上,所述一对第一导向孔与所述第一牵引支
架的位置相匹配,所述一对第一导向孔均沿着所述牵引壳体的轴向进行导向;所述一对第一牵引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牵引支架上,所述一对第一牵引滑块分别插设于所述一对第一导向孔中,所述一对第一牵引滑块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导向孔滑动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牵引支架进行导向;所述一对第二导向孔开设在所述牵引盖板上,所述一对第二导向孔与所述第二牵引支架的位置相匹配,所述一对第二导向孔均沿着所述牵引壳体的轴向进行导向;所述一对第二牵引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牵引支架上,所述一对第二牵引滑块分别插设于所述一对第二导向孔中,所述一对第二牵引滑块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二导向孔滑动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牵引支架进行导向;所述一对装配孔开设在所述牵引壳体的背侧侧壁上,所述一对装配孔分别贯穿所述牵引壳体的外壁与所述牵引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一对装配孔沿着所述牵引壳体的径向一字排列;所述一对承载块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一对安装板上,所述一对承载块与所述一对装配孔的位置相匹配;所述一对调节滑块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一对承载块上,所述一对调节滑块分别穿过所述一对装配孔凸出于所述牵引壳体的外表面,所述一对调节滑块分别与所述一对装配孔滑动连接,用于对所述一对安装板进行导向;所述一对螺母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一对调节滑块上;所述双头螺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一对螺母的内腔中,所述双头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螺母螺纹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一对螺母进行相向位移或者相背位移;所述驱动手柄固定设置在所述双头螺杆的中段,用于驱动所述双头螺杆进行旋转;所述容置孔开设在所述牵引壳体的背侧侧壁上,所述容置孔贯穿所述牵引壳体的外壁与所述牵引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驱动手柄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容置孔中,用于对所述驱动手柄进行径向限位;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牵引盖板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一对牵引组件相连,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一对牵引组件运行;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所述导向件呈漏斗状,所述导向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送料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导向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牵引组件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3D打印机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含:一对第一腰型孔、一对第一装配筒、一对第一装配滑块、一对压力传感器、一对第一支撑弹簧、一对第一导向轴、一对第一传送轮、第二腰型孔、第二装配筒、第二装配滑块、第二支撑弹簧、第二导向轴、第二传送轮、传送带、一对装配立柱与一对长圆型孔;所述一对第一腰型孔开设在任一个所述安装板上,所述一对第一腰型孔沿着所述牵引壳体的轴向一字排列;所述一对第一装配筒固定设置在任一个所述承载块上,所述一对第一装配筒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腰型孔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一装配筒的曲面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装配端口,所述第一装配端口贯穿所述第一装配筒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装配筒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装配端口与所述第一腰型孔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一装配端口与所述第一腰型孔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一对第一装配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装配筒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装配滑块与所述第一装配筒的内腔形状相匹配;所述一对压力传感器分别嵌设于所述一对装配滑块的外表面,所述一对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装配滑块所受到的外力大小;所述一对第一支撑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装配筒的内腔中,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装配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弹簧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一对第一装配滑块复位;所述一对第一导向轴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装配滑块上,所述一对第一导向轴的顶端分别穿过所述一对第一腰型孔凸出于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所述一对第一传送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导向轴的顶端,所述第一传送轮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中心轴相同,所述丝材经所述一对牵引组件的所述第一传送轮之间的空隙穿过;所述第二腰型孔开设在任一个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腰型孔位于所述一对第一腰型孔的一侧,所述第二腰型孔沿所述牵引壳体的径向进行导向;所述第二装配筒固定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承载块上,所述第二装配筒与所述第二腰型孔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二装配筒的曲面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装配端口,所述第二装配端口贯穿所述第二装配筒的外壁与所述第二装配筒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装配端口与所述第二腰型孔的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二装配端口与所述第二腰型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装配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筒的内腔中,所述第二装配滑块与所述第二装配筒的内腔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筒的内腔中,所述第二支撑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装配筒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二支撑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装配滑块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装配滑块进行复位;所述第二导向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滑块上,所述第二导向轴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二腰型孔凸出于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传送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轴的顶端,所述第二传送轮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中心轴相同;所述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二传送轮与所述一对第一传送轮上,所述传送带的外环面与所述传送带的内环面均设有摩擦花纹,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一对第一传送轮与所述第二传送轮同步转动,用于夹持传送所述丝材;其中一个所述长圆型孔开设在所述第一牵引支架上,另一个所述长圆型孔开设在所述第二牵引支架上,所述一对长圆型孔均沿着所述牵引壳体的径向进行导向所述一对装配立柱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传送轮上,任一个所述装配立柱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送轮的中心轴相同,所述一对装配立柱的顶端分别活动插设于所述一对长圆型孔中;所述第一传送轮由第一轮体、第一装配槽与第一传送槽组成;所述第一轮体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轴的顶端,所述第一轮体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中心轴相同;所述第一装配槽为环形槽,所述第一装配槽开设在所述第一轮体的外环面上,所述第
一装配槽与所述第一轮体的中心轴相同,所述第一装配槽与所述传送带的形状相匹配,用于对所述传送带进行限位;所述第一传送槽为环形槽,所述第一传送槽的截面形状为V形,所述第一传送槽开设在所述第一装配槽的内腔底壁上,所述第一传送槽与所述第一轮体的中心轴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3D打印机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含:一对摩擦轮、导向窗口、导向支架、麦克风、牵引电机与传动机构;所述一对摩擦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一对安装板上,所述摩擦轮位于所述一对第一传送轮之间,所述一对摩擦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一对摩擦轮分别与所述一对牵引组件的所述传送带抵接,用于带动所述传送带进行传送;所述导向窗口开设在所述牵引盖板上,所述导向窗口贯穿所述牵引盖板与所述牵引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导向窗口与所述一对滑槽的导向相同;所述导向支架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窗口中;所述牵引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架上,所述牵引电机的驱动轴与任一个所述摩擦轮相连,所述牵引电机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摩擦轮转动;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牵引电机的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摩擦轮的连接处,用于带动所述摩擦轮进行转动;所述麦克风固定设置在任一个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麦克风位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一侧,所述麦克风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所述摩擦轮由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玉海王春旭齐海东刘洪波宋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