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805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挥发性有机物前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通过同时设置包括电子制冷单元和风冷单元的制冷装置,安装在所述制冷装置下端的隔热板及散热装置,密封外罩的保温盒,若干散冷片竖向位于风冷单元和除水阱之间,外围的散冷片向除水阱两侧呈包围状延伸,通过除水阱的一侧贴合有若干横向等间距等高排布的导温板,导温板与风向呈预设θ倾角,使得当冷风吹到导温板上时,达到快速降温除水阱的目的;通过控温装置能够实时检测除水阱、制冷器的温度,并精准控制电子制冷单元和风冷单元及加热棒的工作,实现了所述除水阱快速降温及维持恒温,克服了现有技术降温困难及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缺陷。术缺陷。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挥发性有机物前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检测低含量的挥发性有机物时,为防止损坏检测仪器,需要将样品中的水分经除水阱降温除水,现在市场已存在的除水阱降温为空气风冷或制冷机被动传导降温。空气风冷技术是使用风扇直接对着除水阱吹室温空气,除水阱降温温度受环境空气温度的影响,且除水阱温度与环境空气温度接近时,降温速度会急速下降,且除水阱温度无法降到室温以下,不能在低温区工作,严重影响制冷效果。
[0003]使用制冷机被动传导降温,由于制冷腔内空气不流通,只能靠热辐射传导和空气的被动对流,且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制冷速度比较低,制冷等待时间比较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除水阱外围的制冷装置、依次安装在所述制冷装置下端的隔热板及散热装置、控温装置及位于所述隔热板上部的保温盒,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电子制冷单元和风冷单元,所述电子制冷单元包括位于所述除水阱底部的制冷片及位于所述制冷片上部的制冷器,所述制冷器设有沿风向平行间隔排布的若干散冷片,所述散冷片竖向位于所述风冷单元和所述除水阱之间,外围的所述散冷片向所述除水阱两侧呈包围状延伸,所述除水阱一侧贴合有除水阱导温单元,所述除水阱导温单元设有若干横向间隔排布的导温板,所述导温板相对于水平面呈倾角θ设置。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水阱导温单元包括若干导温板及连接板,所述导温板的一侧均由上而下平行固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通过导热硅脂固装在所述除水阱上,且所述连接板的高度应不低于所述除水阱的高度。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角θ的范围应满足:10
°
≤θ≤20
°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角θ取值为15
°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水阱导温单元与所述散冷片设有间距,所述散冷片与所述风冷单元设有间距;相邻所述导温板间距L相等,且L的范围应满足:1mm≤L≤3mm。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器还设有由一所述散冷片延伸形成的用于安装所述除水阱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上设有安装长孔,所述安装片与所述除水阱设有间距H。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水阱和所述安装片间装有隔热柱,所述隔热柱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长孔卡固连接,所述隔热柱的另一端与所述除水阱设有的凹槽卡固连接,所述隔
热柱设有的中间圆台厚度与所述间距H相匹配,使得所述除水阱和所述安装片连结为一体且保持间隔。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温装置包括所述除水阱上端安装有除水阱温度传感器及加热棒、所述安装片上装有制冷器温度传感器、制冷片、风扇及与所述除水阱温度传感器、所述制冷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棒、所述制冷片及所述风扇均控制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路板(图中未示出)。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冷单元包括风扇,所述风扇朝向所述除水阱设置,位于所述风扇与所述除水阱的间隔部位设有若干等距平行设置的所述散冷片,且所述除水阱两侧最外围的所述散冷片延伸至所述风扇两侧;所述导温板由水平面与风向呈θ倾角,使得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经所述散冷片间隙吹向所述除水阱及所述导温板。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盒内壁与所述散冷片、所述除水阱间设有便于气流循环的间隙。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一种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通过同时设置包括电子制冷单元和风冷单元的制冷装置,安装在所述制冷装置下端的隔热板及散热装置,所述制冷器设有沿风向平行间隔排布的若干散冷片,所述散冷片竖向位于所述风冷单元和所述除水阱之间,外围的所述散冷片向所述除水阱两侧呈包围状延伸,使得风扇产生的气流经间隙均吹向所述除水阱,通过所述除水阱的一侧贴合有除水阱导温单元,所述除水阱导温单元设有若干横向等间距等高排布的导温板与风向呈θ倾角设置,使得当冷风吹到除水阱及导温板上时,除水阱由高温降到设定低温值时,除水阱的热量会传递到导温板上,冷风吹向导温板使其温度降低,从而达到快速降温除水阱的目的;通过保温盒的设计,使气流在密封环境中流动,进一步加快制冷,且易维持恒温,实现了除水阱快速降温,大幅提高了降温效率;通过除水阱与散冷片设有间隙,与安装片间固装有隔热柱,散冷片与导温板设有间隙,确保了除水阱在加热时热量不会直接传到制冷器上,确保了除水阱的温度;通过设置与风扇、制冷片、加热棒、制冷器温度传感器、除水阱温度传感器、除水阱均连接的控制装置,使得当所述制冷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已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风扇开始工作,冷气在所述保温盒内沿间隙循环吹向除水阱,当除水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已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实时调整所述制冷片的输出功率,实现了所述除水阱快速降温及维持恒温,克服了现有技术降温困难及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去掉保温盒时的技术方案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B向视图;
[0022]图3为图2的E向视图;
[0023]图4为图3的C

C剖视图;
[0024]图5为图2的A

A剖视图;
[0025]图6为除水阱导温单元技术方案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1盖上保温盒时的技术方案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柱技术方案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散热器1;制冷片2;导线21;隔热板3;通孔31;风扇支架4;风扇5;捕集阱接头6;除水阱7;凹槽71;制冷器8;散冷片81;安装架82;底板821;安装片822;安装长孔823;加热棒9;制冷器温度传感器10;隔热柱11;短柱111;圆台112;长柱113;管路接头12;除水阱温度传感器13;工艺孔堵头14;除水阱导温单元15;导温板151;连接板152;保温盒16;导热硅脂1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除水阱外围的制冷装置、依次安装在所述制冷装置下端的隔热板及散热装置、控温装置及位于所述隔热板上部的保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电子制冷单元和风冷单元,所述电子制冷单元包括位于所述除水阱底部的制冷片及位于所述制冷片上部的制冷器,所述制冷器设有沿风向平行间隔排布的若干散冷片,所述散冷片竖向位于所述风冷单元和所述除水阱之间,外围的所述散冷片向所述除水阱两侧呈包围状延伸,所述除水阱一侧贴合有除水阱导温单元,所述除水阱导温单元设有若干横向间隔排布的导温板,所述导温板相对于水平面呈倾角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阱导温单元包括若干导温板及连接板,所述导温板的一侧均由上而下平行等间距固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通过导热硅脂固装在所述除水阱上,且所述连接板的高度应不低于所述除水阱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θ的范围应满足:10
°
≤θ≤2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θ取值为15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扫捕集装置的除水阱恒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阱导温单元与所述散冷片设有间距,所述散冷片与所述风冷单元设有间距;相邻所述导温板间距L相等,且L的范围应满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伟李志钊
申请(专利权)人:中仪宇盛河北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