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805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针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包括壳体及上端可拆卸安装的盖板,壳体的下端两侧对称设有移动槽,壳体上端两侧对称设有多个限位孔;盖板上设有刺血调节机构,刺血调节机构包括可拆卸安装于盖板上的步进马达,步进马达的输出端穿过盖板连接有主动齿轮;刺血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位于盖板上部的U型支架,U型支架两侧竖直端内部均设有伸缩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导向套内部设置不同高度差的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和第三导向槽,以及刺血组件沿着不同导向槽的轨迹上下刺血运动,满足皮肤厚度不同,刺血深度调节的要求,操作简单,刺血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灸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梅花针是中医针灸针的一种,因针群分布的方式类似梅花,所以被称作是梅花针,梅花针属于丛针浅刺法,它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祖国针灸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对于很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0003]传统的梅花针通常都是针端对着穴位采用手动敲击刺血治疗,刺血治疗效率低,由于皮肤不同位置厚度不同,刺血深度不易掌控,治疗效果不佳,并且无法避免斜刺和向后拖拉起针时造成的疼痛,造成二次伤害,对此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包括壳体及上端可拆卸安装的盖板,所述壳体的下端两侧对称设有移动槽,所述壳体上端两侧对称设有多个限位孔;
[0006]所述盖板上设有刺血调节机构,所述刺血调节机构包括可拆卸安装于盖板上的步进马达,所述步进马达的输出端穿过盖板连接有主动齿轮;
[0007]所述刺血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位于盖板上部的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两侧竖直端内部均设有伸缩槽,所述U型支架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轴,且从动轴的下端穿过盖板,所述从动轴上等距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且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从上到下依次分布,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对应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从动轴下端固定连接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内部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和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和第三导向槽之间对称设有相互连接的连通槽;
[0008]所述刺血调节机构还包括位于导向套内部的刺血组件,所述刺血组件包括升降套,所述升降套的两端对称螺纹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均插入套杆,所述插杆上包裹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套杆端部以及导向套侧壁连接,所述套杆的另一端对应插入第三导向槽,所述升降套内部下端活动设有针座,所述针座的下端设有一体成型连接设置的梅花针群,所述升降套下端侧壁上对称连接有连杆,且连杆对应穿过移动槽,所述连杆端部均竖直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对应插入伸缩槽;
[0009]所述刺血调节机构还包括关于U型支架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限位杆,且限位杆穿过U型支架竖直端对应插入限位孔,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头,所述限位杆上包裹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头侧壁以及U型支架侧壁
连接。
[0010]具体的,所述针座上对称设有两个插装槽,所述插装槽两端的面板上均对称设有圆槽,所述升降套内部上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对应插入插装槽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端对称设有两个双梯形结构的卡块,所述卡块对应卡于圆槽上。
[0011]具体的,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和第三导向槽均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弧形斜槽,且相连的两个弧形斜槽对称设置。
[0012]具体的,所述第一导向槽上的弧形斜槽的高度差大于第二导向槽上的弧形斜槽高度差,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上弧形斜槽高度差大于第三导向槽上的弧形斜槽高度差。
[0013]具体的,所述导向杆上均包裹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杆上端以及U型支架竖直端连接。
[0014]具体的,所述限位孔上下依次设有三个,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等于限位孔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刺血调节机构,通过导向套内部设置不同高度差的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和第三导向槽,以及导向套上下移动切换套杆插入的位置,配合主动齿轮分别带动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转动,实现导向套的转动,进而实现刺血组件沿着不同导向槽的轨迹上下刺血运动,满足皮肤厚度不同,刺血深度调节的要求;
[0017](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本专利技术刺血治疗效果更好,刺血组件始终竖直运动,避免手动刺血治疗,斜刺和向后拖拉起针时造成的伤害,操作简单,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的升降套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的针座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壳体;11、移动槽;12、限位孔;2、盖板;3、刺血调节机构;31、步进马达;32、主动齿轮;33、调节组件;331、U型支架;3311、伸缩槽;332、从动轴;3321、第一从动齿轮;3322、第二从动齿轮;3323、第三从动齿轮;333、导向套;3331、第一导向槽;3332、第二导向槽;3333、第三导向槽;3334、连通槽;34、刺血组件;341、升降套;342、插杆;343、套杆;344、第一弹簧;345、针座;3451、梅花针群;3452、插装槽;3453、圆槽;346、转动杆;3461、卡块;35、连杆;36、导向杆;37、第二弹簧;38、限位组件;381、限位杆;382、限位头;383、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8]如图1

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包括壳体1及上端可拆卸安装的盖板2,壳体1的下端两侧对称设有移动槽11,壳体1上端两侧对称设有多个限位孔12;
[0029]盖板2上设有刺血调节机构3,刺血调节机构3包括可拆卸安装于盖板2上的步进马达31,步进马达31的输出端穿过盖板2连接有主动齿轮32;
[0030]刺血调节机构3还包括调节组件33,调节组件33包括位于盖板2上部的U型支架331,U型支架331两侧竖直端内部均设有伸缩槽3311,U型支架331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轴332,且从动轴332的下端穿过盖板2,从动轴332上等距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3321、第二从动齿轮3322和第三从动齿轮3323,且第一从动齿轮3321、第二从动齿轮3322和第三从动齿轮3323从上到下依次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针定位把持装置,包括壳体(1)及上端可拆卸安装的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两侧对称设有移动槽(11),所述壳体(1)上端两侧对称设有多个限位孔(12);所述盖板(2)上设有刺血调节机构(3),所述刺血调节机构(3)包括可拆卸安装于盖板(2)上的步进马达(31),所述步进马达(31)的输出端穿过盖板(2)连接有主动齿轮(32);所述刺血调节机构(3)还包括调节组件(33),所述调节组件(33)包括位于盖板(2)上部的U型支架(331),所述U型支架(331)两侧竖直端内部均设有伸缩槽(3311),所述U型支架(331)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轴(332),且从动轴(332)的下端穿过盖板(2),所述从动轴(332)上等距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3321)、第二从动齿轮(3322)和第三从动齿轮(3323),且第一从动齿轮(3321)、第二从动齿轮(3322)和第三从动齿轮(3323)从上到下依次分布,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323)对应与主动齿轮(32)啮合连接;所述调节组件(33)还包括从动轴(332)下端固定连接的导向套(333),所述导向套(333)内部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导向槽(3331)、第二导向槽(3332)和第三导向槽(3333),所述第一导向槽(3331)、第二导向槽(3332)和第三导向槽(3333)之间对称设有相互连接的连通槽(3334);所述刺血调节机构(3)还包括位于导向套(333)内部的刺血组件(34),所述刺血组件(34)包括升降套(341),所述升降套(341)的两端对称螺纹连接有插杆(342),所述插杆(342)的另一端均插入套杆(343),所述插杆(342)上包裹有第一弹簧(344),且第一弹簧(344)的两端分别与套杆(343)端部以及导向套(333)侧壁连接,所述套杆(343)的另一端对应插入第三导向槽(3333),所述升降套(341)内部下端活动设有针座(345),所述针座(345)的下端设有一体成型连接设置的梅花针群(3451),所述升降套(341)下端侧壁上对称连接有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峥张晓霞张勇王滢赵亭白冰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