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754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灸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筒,引导筒两端开口,引导筒内同轴固接有穿针筒,穿针筒侧壁设置有引导孔,引导孔沿穿针筒长度方向延伸;穿针筒内设置有弹簧片,弹簧片的宽度方向与穿针筒的轴向平行,弹簧片卷在穿针筒内,且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内侧抵触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侧壁;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内侧与穿针筒内侧壁固定连接,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外侧活动穿过引导孔并伸至穿针筒和引导筒之间的空隙内;在弹簧片自然卷曲的情况下,弹簧片自身围成的引导通道能够供针灸针整体穿过;穿针筒和引导筒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能够沿穿针筒周向拉动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大幅降低卡针的概率。低卡针的概率。低卡针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引导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针灸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而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灸针(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和深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自动推针装置运应而生。而为确保针灸针扎入穴位的准确性,通常需要采用引导器对针灸针的运动轨迹提供引导。
[0003]由于针灸针的针体尺寸小、较为柔软,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可变径的引导节提供引导,以在扎针时缩小引导节内孔的直径,从而提供精确的引导,在针灸针扎入皮肤后,调大引导节内孔的直径使得针柄能够穿过引导节的内孔使得针灸针能够与引导节分离。然而,现有的引导节为多夹爪结构,引导节在直径缩小后,存在多条缝隙,同时,针灸针的针尖小,而针灸针受到的推力较大,存在针灸针的针尖卡在相邻夹爪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针灸引导节存在卡针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引导装置,能够根据针灸的进程调节引导通道的截面尺寸,以为针灸针提供引导,同时引导通道的侧壁仅有一条缝隙,能够大幅降低卡针的概率。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筒,所述引导筒两端开口,所述引导筒内同轴设置有穿针筒;所述穿针筒的下端与所述引导筒的下固定连接,所述穿针筒侧壁设置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沿所述穿针筒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穿针筒内设置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穿针筒的轴向平行,所述弹簧片卷在所述穿针筒内,且所述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内侧抵触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侧壁;所述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内侧与所述穿针筒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外侧活动穿过所述引导孔,所述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外侧伸至所述穿针筒和所述引导筒之间的空隙内;在所述弹簧片自然卷曲的情况下,所述弹簧片自身围成的引导通道能够供针灸针整体穿过;所述穿针筒和所述引导筒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沿所述穿针筒周向拉动所述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外侧。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针灸引导装置,引导筒内同轴固接穿针筒,而穿针筒侧壁设置有引导孔,弹簧片卷在穿针筒内,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内侧与穿针筒内侧壁固定连接、并抵触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侧壁,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外侧活动穿过引导孔并伸至所述穿针筒和所述引导筒之间的空隙内,并且在弹簧片自然卷曲的情况下,弹簧片自身围成的引导通道能够供针灸针整体穿过,当需要给针灸针提供导向引导时,通过针灸针推针装置先将针尖部分推入引导通道内,再通过穿针筒和引导筒之间的空隙内的驱动组件,拉动所述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外侧沿穿针筒周向移动,从而使得弹簧片进一步卷曲而调小引导通道的截面尺寸,以给
针灸针提供精确的引导。
[0008]在针灸针扎入皮肤后,撤去驱动组件的驱动力,弹簧片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回弹,并回复自然卷曲的状态,由于在弹簧片自然卷曲的情况下,弹簧片自身围成的引导通道能够供针灸针整体穿过,此时针灸针的针柄能够完全穿过引导通道,以将针灸针与针灸引导装置分离。由此可知的是,弹簧片卷曲形成的引导通道仅有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内侧抵触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侧壁形成的一条缝隙,因此,能够大幅降低卡针的概率。
[0009]综上,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针灸的进程调节引导通道的截面尺寸,为针灸针提供引导,同时引导通道的侧壁仅有一条缝隙,能够大幅降低卡针的概率。
[0010]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弧板,所述传动弧板与所述穿针筒同轴设置,且所述传动弧板能够沿所述穿针筒的周向滑动;所述传动弧板沿所述穿针筒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外侧与所述传动弧板高度方向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弧板高度方向的另一侧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在传力杆给所述传动弧板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传动弧板带动所述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外侧向远离所述弹簧片长度方向内侧的方向移动,且所述传动弧板在所述弹簧片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复位,以通过传力杆施加给传动弧板向下的作用力,动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外侧向远离弹簧片长度方向内侧的方向移动,从而调小引导通道的截面尺寸,并在传力杆的作用力撤去后,使得弹簧片自动复位。
[0011]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传力杆,所述传力杆沿所述穿针筒轴向设置;所述传力杆下端活动穿设在所述穿针筒和所述引导筒之间的空隙内,所述传力杆的下端抵触在所述传动弧板高度方向的斜面上,以便于之间通过传力杆驱动传动弧片移动。
[0012]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筒上端设置有上连接环,所述上连接环外侧壁与所述引导筒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环外内孔的侧壁与所述穿针筒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环中部设置有导向孔,所述传力杆的中部活动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以避免传力杆在动作时产生侧偏而卡滞或传动失效。
[0013]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力杆下端内嵌有传力滚球,所述传力滚球能够绕自身球心旋转,且所述传力滚球抵触在所述传动弧板高度方向的斜面上,以减小传力杆与传动弧板间的摩擦力。
[0014]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弧板高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传动弧翼,所述传动弧翼向下倾斜,所述传力滚球抵触在所述传动弧翼上侧面,以确保传力滚球能够在传动弧板的驱动面上滚动。
[0015]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筒下端设置有下连接环,所述下连接环外侧壁与所述引导筒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环外内孔的侧壁与所述穿针筒固定连接,以提高引导筒与穿针筒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0016]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弧板下端设置有支撑弧片,所述支撑弧片设置有多个支撑滚球,多个所述支撑滚球沿所述支撑弧片周向间隔均匀设置;各所述支撑滚球均能够绕自身球心旋转,且各所述支撑滚球抵触在所述下连接环的上侧面上,以进一步减小传动弧板移动的阻力。
[0017]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穿针筒外侧壁设置有压电陶瓷条,所述压电陶瓷条
位于所述弹簧片与所述穿针筒之间,通过给压电陶瓷条通电,利用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以微驱动弹簧片外拉,并在压电陶瓷条失电后回弹,从而能够通过压电陶瓷条带动弹簧片高频的小幅度的振动,以在针灸针即将插入弹簧片内侧与其侧壁间的缝隙的瞬间将针灸针挤出,进而避免针灸针灸卡针。
[0018]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片为不锈钢弹性片,以能够对弹簧片进行消毒和重复使用。
[0019]与现有技术相关,本专利技术具有益技术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针灸引导装置,引导筒内同轴固接穿针筒,而穿针筒侧壁设置有引导孔,弹簧片卷在穿针筒内,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内侧与穿针筒内侧壁固定连接、并抵触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侧壁,弹簧片长度方向的外侧活动穿过引导孔并伸至所述穿针筒和所述引导筒之间的空隙内,并且在弹簧片自然卷曲的情况下,弹簧片自身围成的引导通道能够供针灸针整体穿过,当需要给针灸针提供导向引导时,通过针灸针推针装置先将针尖部分推入引导通道内,再通过穿针筒和引导筒之间的空隙内的驱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筒(10),所述引导筒(10)两端开口,所述引导筒(10)内同轴设置有穿针筒(20);所述穿针筒(20)的下端与所述引导筒(10)的下固定连接,所述穿针筒(20)侧壁设置有引导孔(21),所述引导孔(21)沿所述穿针筒(20)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穿针筒(20)内设置有弹簧片(30),所述弹簧片(3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穿针筒(20)的轴向平行,所述弹簧片(30)卷在所述穿针筒(20)内,且所述弹簧片(30)长度方向的内侧抵触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侧壁;所述弹簧片(30)长度方向的内侧与所述穿针筒(20)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片(30)长度方向的外侧活动穿过所述引导孔(21),所述弹簧片(30)长度方向的外侧伸至所述穿针筒(20)和所述引导筒(10)之间的空隙内;在所述弹簧片(30)自然卷曲的情况下,所述弹簧片(30)自身围成的引导通道能够供针灸针整体穿过;所述穿针筒(20)和所述引导筒(10)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驱动组件(40),所述驱动组件(40)能够沿所述穿针筒(20)周向拉动所述弹簧片(30)长度方向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0)包括传动弧板(41),所述传动弧板(41)与所述穿针筒(20)同轴设置,且所述传动弧板(41)能够沿所述穿针筒(20)的周向滑动;所述传动弧板(41)沿所述穿针筒(20)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簧片(30)长度方向的外侧与所述传动弧板(41)高度方向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弧板(41)高度方向的另一侧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在传力杆(42)给所述传动弧板(4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传动弧板(41)带动所述弹簧片(30)长度方向的外侧向远离所述弹簧片(30)长度方向内侧的方向移动,且所述传动弧板(41)在所述弹簧片(30)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复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0)还包括传力杆(42),所述传力杆(42)沿所述穿针筒(20)轴向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广权刘渝松杨晓全陈兵张文斌苏文莉罗黄庆朱雷程建刚林枫毓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市渝中区人民医院重庆中医骨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