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保温排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792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面保温排汽系统,其包括:屋面结构板,所述屋面结构板顶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有用于连通外部的进气孔,所述保温层内竖直设置有两端均开口的排汽管,所述屋面结构板与所述保温层之间填充有第二找平层。所述第二找平层为陶粒混凝土结构,所述排汽管的一端贯穿所述保温层且伸出屋面外部,所述排汽管另一端贯穿所述保温层且连通所述第二找平层,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保温层连通所述排汽管。本申请具有降低屋面结构板开裂的可能性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保温排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面保温排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排汽屋面是指为防止因室内(基层)水蒸气引起卷材起鼓破坏,通过构造措施(设置排汽道、排汽孔)使室内水汽与大气相通,这种屋面称为排汽屋面,排汽屋面通常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找平层、保温层以及屋面结构板,保温层内设置有排汽管,排汽管下端贯穿第一找平层且与保温层接触,以实现排出保温层内水汽的功能。
[0003]针对上述结构,专利技术人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在夏季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屋顶表面温度高达60
°
C以上,此时屋面保温层内因存在水分产生体积膨胀,虽然排汽管能将部分水汽从保温层内排出,但是由于保温层与屋面结构板接触,在高温情况下,保温层依旧会持续膨胀挤压屋面结构板,最后导致屋面结构板开裂,出现屋面漏水等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降低屋面结构板开裂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屋面保温排汽系统。
[0005]本申请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屋面结构板,所述屋面结构板顶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有用于连通外部的进气孔,所述保温层内竖直设置有两端均开口的排汽管,所述屋面结构板与所述保温层之间填充有第二找平层。所述第二找平层为陶粒混凝土结构,所述排汽管的一端贯穿所述保温层且伸出屋面外部,所述排汽管另一端贯穿所述保温层且连通所述第二找平层,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保温层连通所述排汽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找平层,能够防止保温层直接接触屋面结构板,对屋面结构板起到保护作用,以及由于陶粒具有孔隙率高、吸水率大的特点,在保温层产生体积膨胀时,第二找平层也能够吸收部分保温层内产生的水汽,减缓保温层体积膨胀的程度,然后根据烟囱效应的原理,保温板、排汽管和进气孔三者之间形成热压循环,实现自然通风,由于排汽管连通第二找平层,此时陶粒吸收的水汽能够在热压循环的作用下从排汽管排出至屋面外部,从而降低屋面结构板开裂的可能性。
[0008]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温层内贯通设置有多个排汽道,每个所述排汽道沿自身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排汽孔,多个所述排汽道呈纵横排布设置,所述排汽管连通设置于各个所述排汽道的纵横相交处。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保温层内设置多个排汽道和排汽孔,能够提高保温层的排汽效果,并且纵横设置能够使其形成网状分布的排汽管路,使排汽效果良好,确保排汽道内水汽顺畅流通,不易堵塞。
[0010]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汽道采用PVC管道。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VC管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不易烧损、可拼接等优点,具
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化学腐蚀性,适用于施工工况。
[0012]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同向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汽道的间距为3m。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各个排汽道内的水汽顺畅流通,不易堵塞。
[0014]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汽管伸出屋面外部的一端连通设置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其余两端均连通设置有排汽顶管,所述三通接头与所述排汽管和所述排汽顶管之间均通过钢箍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三通接头和排汽顶管,能够增大排汽管的排汽范围,从而提高保温层的排汽效果,并且通过排汽管、三通接头和排汽顶管之间通过钢箍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安装和维修。
[0016]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温层顶部自上到下设置有第一找平层、防水层和保护层,所述排汽管伸出屋面外部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找平层、所述防水层和所述保护层。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水层,能够防止雨水渗入保温层内,并且防水层设置于保护层和第一找平层之间,能够起到密封防水层的作用。
[0018]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汽管外壁设置有防水附加层,所述防水附加层设置于所述防水层和所述保护层之间。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水附加层,能够给排汽管贯穿防水层的位置提供保护作用,进一步起到防止雨水渗入保护层以及排汽管内的效果。
[0020]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护层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排汽管的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而成。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对排汽管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设置第二找平层,能够防止保温层直接接触屋面结构板,对屋面结构板起到保护作用,以及由于陶粒具有孔隙率高、吸水率大的特点,在保温层产生体积膨胀时,第二找平层也能够吸收部分保温层内产生的水汽,减缓保温层体积膨胀的程度,然后根据烟囱效应的原理,保温板、排汽管和进气孔三者之间形成热压循环,实现自然通风,由于排汽管连通第二找平层,此时陶粒吸收的水汽能够在热压循环的作用下从排汽管排出至屋面外部,从而降低屋面结构板开裂的可能性。
[0024]2、通过在保温层内设置多个排汽道和排汽孔,能够提高保温层的排汽效果,并且纵横设置能够使其形成网状分布的排汽管路,使排汽效果良好,确保排汽道内水汽顺畅流通,不易堵塞。
[0025]3、设置三通接头和排汽顶管,能够增大排汽管的排汽范围,从而提高保温层的排汽效果,并且通过排汽管、三通接头和排汽顶管之间通过钢箍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安装和维修。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中屋面保温排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剖面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中A

A处的截面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屋面结构板;2、保温层;3、排汽管;4、第二找平层;5、排汽道;6、排汽孔;7、三通接头;8、排汽顶管;9、钢箍;10、第一找平层;11、防水层;12、保护层;13、防水附加层;14、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
[0031]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保温排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结构板(1),所述屋面结构板(1)顶部设置有保温层(2),所述保温层(2)设置有用于连通外部的进气孔,所述保温层(2)内竖直设置有两端均开口的排汽管(3),所述屋面结构板(1)与所述保温层(2)之间填充有第二找平层(4),所述第二找平层(4)为陶粒混凝土结构,所述排汽管(3)的一端贯穿所述保温层(2)且伸出屋面外部,所述排汽管(3)另一端贯穿所述保温层(2)且连通所述第二找平层(4),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保温层(2)连通所述排汽管(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保温排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内贯通设置有多个排汽道(5),每个所述排汽道(5)沿自身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排汽孔(6),多个所述排汽道(5)呈纵横排布设置,所述排汽管(3)连通设置于各个所述排汽道(5)的纵横相交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面保温排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汽道(5)采用PVC管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面保温排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同向且相邻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嗣超王智刘林枫黄利华陈礼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