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919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及方法,排汽排湿结构包括用于安装于屋面内部的排汽道,该排汽道呈网格状布设;用于排出屋面内水蒸气的多个出汽管,出汽管的一端连通于排汽道且另一端延伸出该屋面,多个出汽管呈网格状布设于排汽道上;用于将积水区域内的水蒸发成水蒸气的促蒸发组件,促蒸发组件布设于积水区域外周并连通于相应的出汽管,促蒸发组件包括连通于其中一个出汽管的排风机以及一一对应连通于其余出汽管的多个第一热风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层面出汽管施工过程时屋面基层内的积水和湿气不能主动排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干燥的热风吹过积水区域,并结合排风机组成负压力通风系统不会引起防水层的空鼓开裂。鼓开裂。鼓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屋面出汽管施工过程中,特别在雨季作业和赶工期阶段施工阶段,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当屋面保温层施工后防水施工前发生降雨天气,会使找坡层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而造成泌水,进而产生的水分流入保温层内,当因为工期等原因,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晴天,让保护层内的积水充分晾干至空气含水率平衡状态,这时进行后续的施工将影响层面防渗漏施工的质量。传统的排湿方法是在屋面轻集料基层或保温层预留空心凹槽,浇筑面层混凝土后形成了空腔进行通汽,这种方法会降低屋面承载力,造成屋面易被破坏,且对于屋面基层内已存在的积水和湿气不能主动排除,无法消除渗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着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层面出汽管施工过程时屋面基层内的积水和湿气不能主动排除的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包括用于安装于屋面内部的排汽道,该排汽道呈网格状布设;用于排出屋面内水蒸气的多个出汽管,该出汽管的一端连通于该排汽道且另一端延伸出该屋面,多个该出汽管呈网格状布设于该排汽道上;用于将积水区域内的水蒸发成水蒸气的促蒸发组件,该促蒸发组件布设于该积水区域外周并连通于相应的该出汽管,该促蒸发组件包括连通于其中一个该出汽管的排风机以及一一对应连通于其余该出汽管的多个第一热风机。
[0005]本专利技术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排汽道安装于屋面的保温层与屋面的防水层之间。
[0006]本专利技术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多个该出汽管一一对应地连通于该排汽道的多个交叉位置。
[0007]本专利技术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该积水区域最近的该出汽管与该排风机连通。
[0008]本专利技术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促蒸发组件还包括位于该积水区域的结构顶板底部并用于加热结构顶板的第二热风机。
[000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屋面排汽排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于屋面内部安装排汽道,使该排汽道呈网格状布设;
[0011]于该排汽道上连通多个出汽管,将该出汽管的一端连通于该排汽道且将另一端延伸出该屋面,使多个该出汽管呈网格状布设于该排汽道上;
[0012]于积水区域外周的其中一个该出汽管上连通排风机,于积水区域外周的其余出汽管上一一对应连通多个第一热风机;
[0013]开启该第一热风机和该排风机,并实时检测该排风机的排风口排出的湿度;
[0014]当该积水区域的积水痕迹消失后,关闭该第一热风机;
[0015]当该排风机的排风口排出的湿度符合要求时,关闭该排风机。
[0016]本专利技术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于屋面内部安装排汽道时,于屋面的保温层与屋面的防水层之间安装该排汽道。
[0017]本专利技术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于该排汽道上连通多个出汽管时,于该排汽道的多个交叉位置一一对应地连通多个该出汽管。
[0018]本专利技术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于积水区域外周的其中一个该出汽管上连通排风机时,将该积水区域最近的该出汽管与该排风机连通。
[0019]本专利技术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促蒸发组件还包括第二热风机;
[0020]在于积水区域外周的其余该出汽管上一一对应连通多个第一热风机时,于该积水区域的结构顶板底部设置该第二热风机;
[0021]在开启该第一热风机和该排风机时,开启该第二热风机用于加热结构顶板;
[0022]在关闭该第一热风机时,关闭该第二热风机。
[0023]本专利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专利技术通过排汽道与促蒸发组件的结合进行屋面顶板内的水分蒸发并排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层面出汽管施工过程时屋面基层内的积水和湿气不能主动排除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干燥的热风吹过积水区域,并结合排风机组成负压力通风系统不会引起防水层的空鼓开裂。正置式屋面面层施工完毕后仍能够调节基层湿度和水分,避免防水返工造成的损失,且该工法加快工期:增加工序间交叉作业的深度,有效的压缩工期。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27]图3为图1中B

B的剖视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的通汽道安装接头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的排汽道横剖面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的排汽道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包括用于安装于屋面内部的排汽道1,该排汽道1呈网格状布设;用于排出屋面内水蒸气的多个出汽管2,该出汽管2的一端连通于该排汽道1且另一端延伸出该屋面,多个该出汽管2呈网格状布设于该排汽道1上;用于将积水区域5内的水蒸发成水蒸气的促蒸发组件,该促蒸发组件布设于该积水区域外周并连通于相应的该出汽管2,该促蒸发组件包括连通于其中一个该出汽管1的排风机3以及一一对应连通于其余该出汽管2的多个第一热风机4。本实施例中,该排汽道1采用包裹滤布的聚乙烯塑料排水盲沟,直径为50mm,包裹滤布可有效保证通汽道不被混凝土或轻集料封堵表面孔隙。屋面距离积水区最近的排汽管安装临时排风机3(或工业吸尘器)制造通汽道内负压,积水区范围的排汽管安装临时空气加热器,同时封堵非积水区域5的所有排汽口。本专利技术采用“板底加热促进蒸发+排汽道1负压通热风干燥”原理,负压通热干风排出屋面保温层12以下的水汽和湿气。对于季节施工和赶工期的项目,能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加快施工速度。同时,能主动调节屋面工程内的积水和湿度,保证了屋面防渗漏施工质量。在加快施工进度方面,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屋面工程的逆作法。聚乙烯塑料盲沟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埋设与屋面基层内不影响屋面面层承载力。
[0033]优选的,如图3所示,该排汽道1安装于屋面的保温层12与屋面的防水层13之间。正置式屋面施工前且在排汽道1安装前,先将保温层12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于屋面内部的排汽道,所述排汽道呈网格状布设;用于排出屋面内水蒸气的多个出汽管,所述出汽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汽道且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屋面,多个所述出汽管呈网格状布设于所述排汽道上;用于将积水区域内的水蒸发成水蒸气的促蒸发组件,所述促蒸发组件布设于所述积水区域外周并连通于相应的所述出汽管,所述促蒸发组件包括连通于其中一个所述出汽管的排风机以及一一对应连通于其余所述出汽管的多个第一热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汽道安装于屋面的保温层与屋面的防水层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汽管一一对应地连通于所述排汽道的多个交叉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积水区域最近的所述出汽管与所述排风机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排汽排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蒸发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积水区域的结构顶板底部并用于加热结构顶板的第二热风机。6.一种建筑屋面排汽排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于屋面内部安装排汽道,使所述排汽道呈网格状布设;于所述排汽道上连通多个出汽管,将所述出汽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汽道且将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屋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慎旭双高福良徐德华王永升李全良胡建中范纪刚程超满迪徐芳许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