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头“V”形凹槽织构化表面及摩擦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擦副
,特别地,有关于一种平头“V”形凹槽织构化表面及摩擦副。
技术介绍
[0002]早期的摩擦学理论认为,表面粗糙度导致摩擦的产生,相互接触的表面越光滑,磨损量越小。一般情况下,减小表面粗糙度可以降低摩擦系数,但是超精加工后获得的表面摩擦系数反而剧增。近年来,大量学者的研究表明,在相互接触的表面上加工一系列具有一定分布规律和尺寸的微小形貌,可以改善接触表面的摩擦学性能。这种利用不同加工方法在材料表面制造出一定形状、尺寸、排列的图案,以此来改变材料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微小形貌就称为表面织构。表面织构因其良好的减摩耐磨特点,是一种新颖且作用明显的表面改性技术。
[0003]在机械工程领域,在摩擦副表面加工表面织构后,将对摩擦副的承载能力、减摩耐磨性、摩擦系数、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及服役寿命等产生极大影响,可能产生正面的效果,也可能无效甚至使这些性能参数变差。这主要取决于织构的参数,比如形状、尺寸及分布等,因此需要合理地设计摩擦副表面织构的参数,提升摩擦副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头“V”形凹槽织构化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以及凹设于所述表面的多个凹槽织构,所述表面具有一运动方向,所述凹槽织构具有一平头部以及两侧边部,所述侧边部具有在所述运动方向上位于前方的前端以及在所述运动方向上位于后方的后端,两所述侧边部自其后端向其前端逐渐靠近彼此地延伸至所述平头部,所述平头部垂直于所述运动方向延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头“V”形凹槽织构化表面,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所述凹槽织构沿所述运动方向排布形成第一凹槽织构分布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头“V”形凹槽织构化表面,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所述凹槽织构沿所述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排布形成第二凹槽织构分布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头“V”形凹槽织构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方向为直线方向或旋转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头“V”形凹槽织构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部的后端呈一尖端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头“V”形凹槽织构化表面,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边部具有远离彼此设置的外侧边缘,两所述侧边部的外侧边缘能延长形成一前夹角,所述前夹角的角度为30
°
~60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头“V”形凹槽织构化表面,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边部具有靠近彼此设置的内侧边缘,两所述侧边部的内侧边缘相交形成一后夹角,所述后夹角的角度为45
°
~90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头“V”形凹槽织构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织构的外轮廓上具有十八个特征点,十八个所述特征点通过十八条线段依次连接,所述线段的无量纲长度为0.125至0.327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头“V”形凹槽织构化表面,其特征在于,以第一个所述特征点为原点建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勇,李玉龙,张哲浩,金宝,陈广炎,房大振,雒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